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78.00畝(其中:水田42.00畝,旱地36.00畝),人均耕地1.16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等作物;擁有林地1,12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2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3萬元,占總收入的48.35%;畜牧業收入4.21萬元,占總收入的42.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7頭);工資性收入0.45萬元,占總收入的4.5%。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4.23%),在省內務工3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8.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通過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加快公益社會事業建設。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農村經濟: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5萬元,占總收入的31.53%;畜牧業收入11.00萬元,占總收入的42.0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頭,肉牛2頭,雞286隻);林業收入0.91萬元,占總收入的3.45%;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5.29%;工資性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7.65%。農民人均純收入3904.4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占勞動力的50%),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12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6戶通自來水。有16戶通電,通村村通工程,擁有電視機農戶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5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戶(分別占總數的31.25%和6.25%)。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本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文化教育意識淡薄。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忙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賀六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23.00公里。該村無村級衛生室,村民就醫就近到勐庫鎮衛生院,距離勐勐鎮衛生院31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人口衛生
人口衛生:該村現有農戶17戶,共有鄉村人口67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36人。其中農業人口67人,勞動力34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6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人,享受農村低保25人。
村民就醫就近到勐庫鎮衛生院,距離勐庫鎮衛生院31公里。該村沒有公廁,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特色產業
特色產業: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忙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賀六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公里,距離中學2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 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1人。
該村無文化室。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基層組織:該村無黨員,有團員2人。
發展重點
發展重點: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本村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文化教育意識淡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茶葉、核桃產業為主,帶動畜牧業的發展。
地圖信息
地址: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同化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