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弦月(月相)

上弦月(月相)

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來,在偏西面出來,月面朝西的狀態。月球圓缺(盈虧)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月球本身不發光,二是反射太陽的光。

二是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還隨地球繞日運轉,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因此,在地球上所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月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弦月
  • 外文名:crescent
  • 解釋:在偏西面出來,月面朝西的狀態
  • 詞性:名詞
  • 時間:每月初七、八
月相,月相歌訣,相關詩歌,

月相

月相是日月黃經差度數(以下的度數就是日月黃經差值)來算的,共劃分八種:
新月(農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為農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月(農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農曆初九左右-----農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滿月(望月,農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凸月(農曆十六左右-----農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月(農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農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另外,農曆月最後一天稱為晦日月亮;,即不見
以上有四種主要月相,分別是:新月(農曆初一日),上弦(農曆初八左右),滿月(農曆十五日左右),下弦(農曆二十三左右),它們都有明確的發生時刻,經過精密的軌道計算得出。
在農曆的每月初一,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新月過後,月亮漸漸移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區域,這時我們開始看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彎彎的娥眉,所以這時的月相叫“娥眉月”。這種“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到了農曆初八左右,從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陽以東90°角。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月亮西邊明亮的半面,這時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時分便沒入西方。上弦過後,月亮一天天變得豐滿起來,我們可以看見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這時的月相叫“凸月”。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時,月亮在地球上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黃昏時滿月由東邊升起,黎明時向西邊沉落。滿月過後,隨著日、月位置逐漸靠近,月亮日漸“消瘦”起來。它依次經歷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幾個階段,最後,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國習慣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稱為“殘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殘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們出現的時間、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別出現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西的,即西半邊亮;殘月和下弦月分別出現在黎明和後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由於我國農曆日期是根據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有時靠它來判斷農曆日期及夜間的大致時間。月亮從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時間平均為29.53天,也就是說,月相的更替變化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一個“朔望月”。

月相歌訣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在朔和上弦之間的“月牙”稱之為新月,在望和下弦之間的“月牙”稱之為殘月。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現在農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位於東半天空。

相關詩歌

賦新月 (唐·繆氏子)
新月如弓未上弦,

分明掛在碧霄邊。
時人莫道蛾眉小,
三五團圓照滿天。
玉泉道中作 (唐·元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早農半華實,夕水含風涼。
遐想雲外寺,峰巒渺相望。松門接官路,泉脈連僧房。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谷深煙壒淨,山虛鐘磬長。
念此清境遠,復憂塵事妨。行行即前路,勿滯分寸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