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柴,網路小說作家。代表作品有《始於樂隊的夏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山打柴
- 職業:網路小說作家
- 代表作品:《始於樂隊的夏天》
作品名稱 | 作品類型 |
《始於樂隊的夏天》 | 都市 |
上山打柴,網路小說作家。代表作品有《始於樂隊的夏天》。
作品名稱 | 作品類型 |
《始於樂隊的夏天》 | 都市 |
上山打柴 上山打柴,網路小說作家。代表作品有《始於樂隊的夏天》。主要作品
敬梅山神,是土家族信仰習俗。梅山神是土家族信奉的獵神,獵人出獵前都要先祭祀他。傳說,古時候有一名叫梅嫦的女子,上山打柴,遇到老虎。她在同老虎的搏鬥中,衣服被撕破,渾身受傷,但仍拼著力氣,最後打死老虎,為民除害。後來人們奉她為山神,加以祭祀。基本介紹 土家族約有五百七十萬人(1990年),湖南湘西...
萬順富(1890-1935)通城黃袍人,中共通城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書記。早年經歷 出生於一僱農家庭,自幼隨父務農,後種地主佃田,農閒幫人裝石灰窯,上山打柴。參加革命 1929年4月,在毛賁虎、沈國楨引導下參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2月參加了通城黨組織在老仙廟召開的研究成立農民暴動委員會的會議。
采山,讀音是cǎi shān。意思是①開採礦產。②上山打柴。解釋 ①開採礦產。②上山打柴。出處 ①開採礦產。晉 左思 《吳都賦》:“煮海爲鹽,採山鑄錢。”《史記·吳王濞列傳》 唐 司馬貞 索隱述贊:“富因採山,釁成提局。”②上山打柴。宋 梅堯臣 《田家·四時》詩:“採山持野斧,射鳥入煙林。”
歷史上“樵”的代表則是漢武帝時的大臣朱買臣。朱買臣早年出身貧寒,常常上山打柴,靠賣薪度日,後妻子因忍受不了貧困而離開了他。有人說“樵”有禪意,這種說法待考。中國自古以來有漁樵耕讀的說法。民間的屏風上常畫有漁樵耕讀四幅圖。漁圖和樵圖畫的分別是嚴子陵和朱買臣的故事。耕圖和讀圖畫的分別是舜教...
王質,出自任昉著作《述異記》當中記載的人物,某一天去山中打柴,觀仙人對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物簡介 傳說在西晉時有個叫王質的青年農民,一次上山打柴,來到洞口。王質膽大好奇,心想:人家都說洞裡有仙人,我何不進去看個究竟?因洞口很小,只能通過一個人,洞深三丈余,...
當時家庭重擔就落在母親和姐姐的身上,陳振旗自幼受父母的影響,知艱知苦、體貼父母,五歲就幫母親煮飯、提水;6歲就幫父親放牛、看羊、上山打柴。由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差,特別是下莊村屬典型的山區村,山窮水瘦、地薄田少;加之交通不便(未通路通電),那時屬集體經濟時代,農戶靠出集體工計工分,糧食按勞...
少林宣花斧,是寺僧上山打柴和寺內劈柴所用的工具,也可以做練武防身、看守護院、驅趕盜賊和防土匪歹徒搶劫財產的武器。少林宣花斧的主要技法有:斜劈、橫掃、拔架、反手劈砍、崩砸、直捅、點鉤、掛推等。相關史記 唐代程咬金,擅長宣花斧,保大唐李世民打江山。宣花斧至宋代傳入少林寺,成為少林宣花斧,共...
曳鞭耕田、悠然放牧時唱的“慢趕牛”,上山打柴、趕腳行路時唱的“掙頸紅”,傳遞訊息、引吭高歌的“隔山應”等等。大別山地勢較高,南北兩側水系較為發達,南側注入長江的主要河流有大悟河、灄水、潛水等;北側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有竹竿河、潢河、灌河、史河等,眾多的河流和豐富的水資源,使大別山區形成眾多的行...
這時王樵才想起自己是來砍柴的,連忙去撿扁擔,扁擔已經朽了,再去拾柴斧,斧把也已經爛了。柴砍不成了,只好順原路出洞回家。一出洞,他已覺得先前的山形林木、道路都好像變了,歸途只能依稀辯認。總算到了村里,見往來老鄉都是陌生人,他詫異地上前詢問王樵的家,人們告訴他,王樵上山打柴,一去不歸,...
山腳下有個村子叫崖村,村裡有個樵夫張小乙,天天上山打柴,看見牟伽陀一天到晚坐在那裡不吃不動,以為是妖魔。一天,張小乙壯起膽子去問,牟伽陀就把他準備排乾海水的心愿說了。當時,崖村正鬧旱災,準備開壇求雨。張小乙回到村里,叫村人請牟伽陀來求雨。牟伽陀用錫杖往地下一插,立刻現出一口菩提井,又解下...
李德明(1916—1989.10),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車田苗族鄉坪寨村。193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被授予三級勳章。1989年10月在北京逝世。人物生平 李德明(1916—1989.10),1916年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車田苗族鄉坪寨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里。幼年即失去了童稚的歡樂,整日上山打柴,幫人...
”老漢說:“兩個胖娃娃幫我打柴,還親自給我送到家,進了院兒就不見了。”老伴說:“我不信,你八成是活見鬼了。”老漢說:“不信我下次領來你看看!”可是,一連好幾天,老漢上山打柴,一直沒有見到那兩個娃娃。一時見不到想的慌,哪還有心思幹活!他東望望,西看看,一不留神,從半山坡滾下來,讓樹...
樵採,漢語詞語,拼音是qiáo cǎi,即砍柴、刈山草、掃樹葉等,堆積儲藏起來,以備歲末天寒或來年梅雨季節燒用,否則就有斷炊之憂。上山砍柴刈草,山區俗稱“討柴”,平原亦稱“上山”,是境內大多數村莊的村民尤其是農家婦女的艱辛勞作之一。釋義 亦作“ 樵採 ”。1、打柴。《戰國策·齊策四》:“有敢去 ...
自己和以前一樣,鎖上門,拿了扁擔上山打柴。到晌午回來,開開門一看,桌上放著熱騰騰的飯菜。王小心想是鄰居送來的,吃了又去打柴,回來還是有桌飯菜,一連三天都是這樣。王小好納悶,這天他裝著去打柴,偷偷藏在爛席筒里。天剛晌午,見小叭兒狗打個滾兒,變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過紙疊上,用剪子一鉸...
深山來了打柴人。(白)俺,黃克敵,乃山西蔚縣人士。自幼父親亡故,撇下母子二人,苦度光陰。不料老母因操勞過度,二目失明,多虧我的賢 妻華氏慧娟,賢德和順,侍奉高堂,才得老母歡心。是俺每日上山打柴,買米奉母,倒也快活。今日天氣清和,快快走動 便了。(唱)黃克敵入深山去把柴打,打來柴換成錢買米...
這天,雲姑上山打柴,忽聞一股異香。頓時,渾身通泰舒暢。雲姑便循著這股異香一路追蹤而上,便來到了一水潭邊。因雲姑爬山,趕路,渾身出汗,癢熱難忍,見這清澈見底的溪水,禁不住就產生了想洗澡的欲望。她抬頭望望四周,只見奇花異草和參天古木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於是,她解開羅裙,褪去小衣,躍入潭中。頓...
上山打柴不怕虎,千斤重擔腰不彎;油茶好啊油茶俏,待人接客茶先到;阿妹拉著阿哥手,阿哥要摟阿妹腰;油茶釅來油茶爽,一碗油茶情意長;喝了油茶精神爽,胸懷大志走四方。一邊喝茶一邊聽歌,品嘗仡佬族自己做的油茶和粑粑、糖果之類的食品,邊吃邊看仡佬族的傳統歌舞表演,節目演完了,第一個麼台也就結束了。第...
1912年6月2日,蘇振華生於湖南省平江縣三墩戴家鋪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起就開始放牛割草、上山打柴,年齡稍長即從事農業勞動。大革命時期 1926年(民國十五年),蘇振華參加兒童團。1927年(民國十六年),蘇振華參加少年先鋒隊。土地革命時期 1928年(民國十七年),蘇振華參加平江農民撲城暴動。1929年(民國十八...
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七里村的13歲養女王芹秀,個頭不大,卻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她逼著自己堅強起來,養活有間歇性精神病的養父和80多歲的奶奶。上山打柴、照顧養父……她自己節儉,卻厚待家人。她用愛闡釋著超越血緣的親情。2014年 一、吳金棋: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吳金棋剛滿一歲時,父母就離異外出...
宋培文親自帶領幹部戰士上山打柴、割草、種大麻、種山藥蛋,並做了許多具體切實的工作。他想方設法改善部隊一伙食,讓炊事班磨黑豆,做豆腐;或用黑豆面和紅棗做窩窩頭。他組織大家開展各項文體活動,沒有足球,就教戰士用舊棉花捆成團,代替足球。他十分關心戰士,每當出現病號時,就親自看望和組織大家開展慰問活動。這...
《虎西門》又名《虎吃王小兒》《崔符君斷虎》,豫劇劇目。劇情簡介 王小兒上山打柴被虎吞噬,王母至縣衙告狀,知縣崔符君命衙皂上山捉虎歸案。衙役求助於山神。山神命吃人之虎留廟內。衙役醒,鎖虎至公堂。崔符君判虎擒野味替王小兒養母。縣城設虎西門,供虎出入。待王母死後,虎方歸山而去。戲曲表現 此...
又有一天,伙夫僧叫摩提上山打柴。乾到太陽當頂時,又累又餓,他正解開布袋準備吃點乾糧,突然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婆婆從樹林中走來,祈求他發善心分點乾糧給她充飢。摩提見老婆婆白髮蒼蒼,滿臉病容,十分憐憫,便把帶來作午飯的兩個包穀粑粑全都送給了她。老婆婆說:“那你呢?”摩提笑了笑說:“我不餓。”接...
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訥但是喜愛學習。興平年間,關中李傕等人作亂,他與哥哥季中便投奔到段煨將軍處。他們經常上山收集野生的禾背回賣錢(來維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時董遇都帶著書,乘著(勞作的)空隙學習讀書,他的兄長嘲笑他,但董遇依然不改。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為它作了注釋;對《左氏傳》也下過...
方式濟曾與族弟方薪傳作客在外,族弟染上病疫,人人都躲避而去,但式濟卻始終照料族弟,同室起居,一直等待族弟病癒。邊關看守的頭領想把其親屬分居各地,方式濟賣盡衣裝打通關節,才得以聚居。式濟在風雪中上山打柴,常常兩手破裂出血,但在父親面前總是談笑自若。父子之間,自謂“師友”,常在一起精研經學。
可是,一連好幾天,老漢上山打柴,一直沒有見到那兩個娃娃.一時見不到想的慌,哪還有心思幹活!他東望望,西看看,一不留神,從半山坡滾下來,讓樹茬子劃破了褲子剮破了腿,連滾帶爬地回到家,躺在炕上就爬不起來了.也不吃也不喝,把老伴嚇得沒辦法,光知道守著老頭兒掉眼淚. 第二天早晨,老兩口正迷迷糊糊地睡大...
父親葉成堯肩挑背負做鹽生意,母親尚二姐起早摸黑做豆腐賣,大哥葉德炳、二哥葉德瑞年紀都小,也能上山打柴。玉翠年紀尚幼,但她也給父母替腳替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一家人就是這樣,各盡所能,勉強做到不飽不餓。葉家寨素為土家織錦之鄉。全寨200戶人家,幾乎家家有織機,戶戶有織女。座座吊腳木樓,...
北岸村有個五保戶叫蘇淑瓊,年老體弱,喪失了勞動能力,經常缺柴缺水。梁英瑞就主動承擔了照顧老人的義務,經常利用課餘時間上山打柴送給老人,幫老人家挑水,保證老人不缺水,不缺柴。北岸村的孩子上學,要經過一條小河,一到河邊就得脫掉鞋子,挽起褲腿,踏著沒膝深的水過河。年紀小的孩子不敢過,就要繞2公里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