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結構和功能損害

上尿路結構和功能損害

基本介紹

  • 患病部位:生殖部位
  • 相關疾病:動脈瘤 高血壓 休克 梗阻性尿路疾病 尿失禁 膀胱癌 神經源性膀胱 多發性硬化 頸椎病 帕金森病 運動神經元病 蛛網膜下腔出血 尿路梗阻 膀胱損傷 直腸癌 骨折 脊髓灰質炎 帶狀皰疹 腦栓塞 痴呆 腦梗死 糖尿病 小兒尿路梗阻 小兒神經源性膀胱
  • 相關症狀:逼尿肌反射亢進 逼尿肌無反射 便秘 骶骨發育不良 脊柱裂 尿道瓣 尿流中斷 尿失禁 排尿疼痛 前列腺增生 上尿路結構和功能損害 輸尿管擴張 糖尿 無尿 血尿
  • 所屬科室:外科 泌尿外科
  • 相關檢查:尿常規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1.腦疾患
(1)腦血管疾病:常見有高血壓性顱內出血、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腦栓塞、顱內動脈炎、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畸形及基底動脈瘤破裂出血等,以顱內出血最為常見。研究顯示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外括約肌的神經傳導束與支配軀體感覺和運動的神經行走途徑幾乎相同,因此常同時受到損害。大腦中有許多參與排尿控制的神經核團,如基底節、小腦、蒼白球、紋狀體、丘腦等,當上述神經通路或核團受到損害時患者除有特殊的意識、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及原發疾病的臨床表現外,常有排尿功能紊亂。排尿功能異常的類型因損害部位不同而異。
(2)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功能失常,表現為肢體震顫,身體活動遲緩,步態不穩,檢查時肢體有齒輪樣強直。25%~75%的患者有膀胱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排尿起始困難,尿意急迫或急迫性尿失禁。
(3)腦腫瘤:腫瘤累及到額葉、基底節或中腦損害時可出現排尿功能異常,故此症狀在一定程度上有提示定位診斷的意義。主要症狀為尿頻、尿急及急迫性尿失禁。少數病例發生排尿困難及尿瀦留。
(4)多發性硬化症:為慢性進行性中樞神經疾病,其特點為腦及脊髓內發生散在的去髓鞘斑塊造成多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症狀或體徵。早期大約5%的患者可有膀胱功能異常,晚期則可達90%。可表現為尿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偶爾發生尿瀦留。
(5)老年性痴呆:尿失禁為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症狀,多為急迫性尿失禁及失去意識控制性排尿。其發生機制主要是大腦皮質對脊髓逼尿肌中樞失去了控制。
2.脊髓病變
(1)創傷:脊髓損傷分直接損傷、間接損傷及高速投射物損傷,其中間接損傷最常見如脊椎骨折、脫位或半脫位。脊髓損傷的早期為脊髓休克期,該期內損傷平面以下脊髓對其支配的所有組織器官失去控制能力。脊髓休克一般持續2~3周,有的長達2年以上。損害後期,損傷部位纖維化瘢痕形成,可發生脊膜粘連,損傷部位神經元由星狀細胞取代,脊髓膠質化。
(2)脊髓疾病:如脊髓結核、椎間盤突出症、轉移性腫瘤、頸椎病等。
(3)血管疾病:脊髓動脈栓塞可造成相應部位脊髓的損害。
(4)神經管閉合不全:以腰骶部最常見。大的缺損可造成脊髓脊膜膨出,多合併有脊髓發育不良。
(5)其他:脊髓空洞、脊髓灰質炎、橫貫性脊髓炎及多發性硬化症等,均可導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礙。
3.周圍神經病變
(1)糖尿病:長期糖尿病患者由於糖代謝紊亂,使神經內膜的血管阻力增加,造成缺血缺氧,引起神經細胞、神經軸突變性、神經纖維脫髓鞘改變。膀胱壁內神經元密度變稀,軸突有退行性病變及神經碎片,膀胱之傳入及傳出纖維傳導衝動障礙,導致膀胱尿道功能失調。膀胱功能損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併發症之一,Ⅰ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高達43%~87%。
(2)盆腔臟器切除術後:如直腸癌根治術、子宮癌根治術等,術後常發生排尿異常,發生率高達7.7%~68%。現已證實是由於手術對盆腔內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盆神經節及陰部神經損傷所致。
(3)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病毒潛伏在脊髓后角細胞內,並沿神經鞘擴散,破壞神經,當累及腰神經或骶神經者可發生尿頻及尿瀦留。
神經原性膀胱分類的方法很多,過去常用的分類方法為Bors分類法,分類下列5類:
1.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病變在脊髓中樞(S2~S4)以上,包括感覺支和運動支。
2.下運動神經元病變病變位於脊髓中樞(S2~S4)或中樞以下的周圍神經,包括感覺支與運動支。
3.原發性運動神經元病變病變只限於運動支,感覺支無病變,如脊髓灰質炎。
4.原發生感覺神經元病變病變只限於感覺支。運動神經元病變,如糖尿病及脊髓癆引起的神經原性膀胱。
5.混合病變有關排尿的自主運動神經元病變(副交感神經)與體運動神經元病變不在同一水平,其中一個在上運動神經元,另一個在下運動神經元,或一個有病變另一個無病變。
這種分類方法雖較詳盡,但太複雜,對治療方法的選擇缺乏指導意義。近年來國際上依膀胱充盈時逼尿肌有否無抑制性收縮分成二類:
1.逼尿肌反射亢進逼尿肌對刺激的反應有反射亢進現象,在測量膀胱內壓時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約肌的功能障礙。
2.逼尿肌無反射這一類神經原性膀胱的逼尿肌對刺激無反射或反射減退。在測量膀胱內壓時不出現無抑制性收縮。可伴或不伴尿道括約肌的功能障礙。

檢查

1.病史
①排尿功能障礙伴排便功能紊亂(如便秘、大便失禁等)者,有神經病變的經原性膀胱的可能。
②注意有無外傷、手術、糖尿病、脊髓灰質炎等病史或藥物套用史。
③注意有無尿意、膀胱膨脹等感覺的減退或喪失,如膀胱的感覺有明顯減退或增喪失,即可確診為神經原性膀胱。
2.檢查
①當有會陰部感覺減退,肛門括約肌張力減退或增強時就可確診為神經原性膀胱,但缺乏這些體徵也不能排除神經原性膀胱的可能。
②注意有無脊柱裂、脊膜膨出、骶骨發育不良等畸形。
③有殘餘尿,但無下尿路機械性梗阻。
④電刺激脊髓反射試驗,此法主要試驗膀胱和尿道的脊髓反射弧神經是否完整(即下運動神經元有無病變)以及自大腦皮質至陰部神經核(脊髓中樞)的神經元有無病變(上運動神經元有無病變)。因此,這個試驗即可診斷是滯為神經原性膀胱,又可區分下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無反射)和上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反射亢進)。

鑑別診斷

上尿路結構和功能損害的鑑別診斷:
1.前列腺增生症發生於50歲以上男性,有排尿困難、尿瀦留,嚴重者引起腎、輸尿管擴張積水。直腸指診、膀胱鏡檢查、膀胱造影可明確診斷。
2.膀胱頸梗阻女性有排尿困難和尿瀦留,肛門周圍皮膚及會陰部感覺正常,膀胱鏡檢查或尿流動力學檢查可鑑別。
3.先天性尿道瓣膜多見於小兒,有排尿困難、尿瀦留。尿道鏡檢查或尿道造影可鑑別。
4.女性壓力性尿失禁逼尿肌功能正常,尿道阻力降低,膀胱頸抬高試驗陽性,膀胱尿道造影可見膀胱尿道后角消失,膀胱頸位置降低。
5.尿道狹窄可為先天性或後天性,以排尿困難為主要表現。尿道探子檢查有明顯狹窄段,尿道造影可明確診斷。
6.膀胱頸部梗阻排尿困難多伴有排尿疼痛,在排尿過程中可突然發生尿流中斷現象。超聲檢查可見強回聲。膀胱區平片見不透光陰影。膀胱鏡檢查可明確結石大小、數目。
7.膀胱癌位於膀胱頸部、三角區附近的帶蒂腫瘤因堵塞尿道內口可引起排尿困難、尿瀦留等症狀。但病人一般有間歇性無痛性血尿,尿脫落細胞檢查可發現癌細胞。IVU可見膀胱區充盈缺損,膀胱鏡檢查可直接明確腫瘤的部位、大小、數目,並可同時取活組織檢查。
1.病史
①排尿功能障礙伴排便功能紊亂(如便秘、大便失禁等)者,有神經病變的經原性膀胱的可能。
②注意有無外傷、手術、糖尿病、脊髓灰質炎等病史或藥物套用史。
③注意有無尿意、膀胱膨脹等感覺的減退或喪失,如膀胱的感覺有明顯減退或增喪失,即可確診為神經原性膀胱。
2.檢查
①當有會陰部感覺減退,肛門括約肌張力減退或增強時就可確診為神經原性膀胱,但缺乏這些體徵也不能排除神經原性膀胱的可能。
②注意有無脊柱裂、脊膜膨出、骶骨發育不良等畸形。
③有殘餘尿,但無下尿路機械性梗阻。
④電刺激脊髓反射試驗,此法主要試驗膀胱和尿道的脊髓反射弧神經是否完整(即下運動神經元有無病變)以及自大腦皮質至陰部神經核(脊髓中樞)的神經元有無病變(上運動神經元有無病變)。因此,這個試驗即可診斷是滯為神經原性膀胱,又可區分下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無反射)和上運動神經元病變(逼尿肌反射亢進)。

緩解方法

事實上,幾乎所有神經系統的病變都可以影響膀胱功能。而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經系統,是包括中樞和周邊的各種神經組織,所以只要有一部分的神經組織受到傷害,就可能影響膀胱的功能,如中風、巴金森症、多發性硬化症、糖尿病、脊髓膨出、脊髓外傷或手術、骨盆腔的外傷或手術等等,都可能影響膀胱功能。
此外,不良的排尿習慣、器官老化、發炎或焦慮等因素所造成的神經機能退化,都會影響膀胱功能,造成了神經源性膀胱。
所以防止神經損傷及防止神經機能退化是預防神經源膀胱的可能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