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倉新圍村

上官倉新圍村,位於清溪鎮中部,距鎮政府1千米,地處丘陵地帶,上寨頂山海拔177米,清溪河流經村東南。東連上官倉老圍,西接松柏墩村。始建於1912年,因余氏從上官倉老圍分居,並在此地建立新村,而名為上官倉新圍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官倉新圍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上元行政村
  • 地理位置:清溪鎮中部
民國時期,屬東莞縣清溪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新三區;1953—1986年,屬第七區長荔鄉、清溪人民公社上元生產大隊、清溪區上元鄉;1987年,屬東莞市清溪鎮上元管理區;1999年,屬清溪鎮上元行政村。
世居村民為余姓,其先祖於明隆慶六年(1572年)從福建平和遷至廣東陸豐,1912年遷至當地。該村還有劉、李、藍姓,皆為1957—1964年因建茅輋水庫的移民。
2015年末,戶籍人口232人,其中男性117人,女性115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0歲(女)。外來暫住人口約2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8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東莞清溪話。
傳統經營以種植水稻為主,花生、甘蔗、木薯等也有大面積種植,盛產荔枝。改革開放初期,村中有榨糖、碾米等加工廠。1987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末,全村有5家企業,160家私人個體工商戶,經營行業涉及電子、模具、塑膠、五金等。村集體總收入169萬元。村民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蘿蔔粄、油餅(即月餅)、端午裹粽、鹹湯圓、糍粑、客家釀黃酒。
鄉道北環路和上元路經過該村。20世紀60年代末通電,8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1988年通電話,199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21世紀初通網際網路。
村內有客家傳統民居80座,建於20世紀20年代,占地面積約6400平方米,保存較好,仍有村民居住。
村裡有碉樓一座,高七層。
村民會在除夕夜上頭香,在清明節集體祭祖、吃盆菜等。
1946年1月,國民黨新一軍從樟木頭駐地到清溪圍捕游擊隊。路過上官倉老圍、新圍村時,抓去該村巡夜保護農作物的青年3人,翌日在清溪圩北橫街槍殺1人,另兩人後被保釋。
2003年12月31日實行股份制分紅。
該村代表性人物:
余伯文(1935—),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開發微計算機過程自動控制系統,於1984年在全國專家鑑定會上被評為國內首創,該項成果獲1984年廣東省優秀科研成果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1993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發表有《DH離心機轉鼓應力分布分析》《固定床傳熱模型及有限元算法》等20多篇論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