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塗村

上塗村

上塗村隸屬浙江省瑞安市梅頭鎮,位於城區東北14.70公里處。東與西一村為鄰,東南與石坦村接壤,東北與中村相接,西北臨埭頭村,西連場橋鎮。1949年屬梅頭鄉。1983年梅頭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從西一村遷此,現為梅頭鎮人民政府駐地。1992年,全村728戶,2656人,耕地698畝,山地326畝,是個新興的工業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塗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瑞安市梅頭鎮
  • 人口:2656
  • 耕地:698畝
基本信息,資產豐富,歷史記載,革命根據地,避暑勝地,相關資源,經濟發展,文化生活,

基本信息

上塗原是一片荒蕪的海塗,涂姓最早遷此圍墾。《塗氏宗譜》載:先世明永樂間(1403-1424)自閩赤岸遷此。建村已580多年,始名上台頭,後因坐落梅頭片村西首,以姓名村,故名上塗。

資產豐富

上塗村地處海濱平原水網地帶,具有得天獨厚的製鹽和漁業條件。據

歷史記載

《(民國)瑞安縣誌》
記載,雙穗場(鹽場)所轄地東到永嘉場(鹽場)梅頭分界。梅頭有煎鹽灶60座,僅次於場橋。到1923年,梅頭有灶151座,每灶年產鹽800擔,計產鹽12萬多擔,成為浙南的產鹽要地。政府在此設有稅收和管理部門,1915年設立稱放局總局,在梅頭設分局。後曾在梅頭設鹽課司。除製鹽業外,漁業也較發達。據1947年統計,梅頭有漁船9艘,漁民99人。現在仍有13戶18人從事漁業,年獲利13萬元。

革命根據地

上塗村是解放戰爭時期革命根據地。上塗建立了梅頭鄉第一個黨支部,塗青松任書記。當時塗青松和10多名黨員冒著生命危險,向埭崗(今埭頭)、東岙(今東溪)發展新黨員,擴大革命力量。上塗村有鎮崗橋、華蓋山、永福寺等勝跡。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後崗建城堡1座,以防倭寇。

避暑勝地

為保護城堡、前崗(上塗、嶼門、石坦和邱宅),防止洪潮和鹹水入侵,在上塗中心的前崗河上造了一座長5米,寬4米的陡閘橋,名為鎮崗橋。東向橋頭有兩株樹齡500多年的榕樹,樹幹直徑1.70米,兩樹相距1.20米,平行向上。在距地0.40米處,一條0.15米粗的橫莖把兩樹連在一起,人稱夫妻樹。茂盛的樹冠像一把巨傘,能遮陽450平方米,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樹下擺著5條石凳,供人們乘涼談天。

相關資源

鎮崗橋的大榕樹成為上塗村的標誌。西向橋頭建有一座四方形的涼亭,亭內圍著磚砌的水泥涼凳。村東北的華蓋山為大羅山的支脈,垮甌海縣界,海拔405.50米。山上樹木茂盛,空氣清新,多泉水。山腳下有一個像巨人腳跡的水井,人們稱其為仙人腳跡,從這裡流出的水被稱為仙人山水。在井側建有永福寺。每天清晨有很多的村民香客在此鍛練身體、點香禮佛。

經濟發展

上塗村在黨支部書記池建光、村長洪學其領導下,村辦工業特別是家庭工業發展很快。溫州人流傳著:“走遍天下,不如莘塍塘下”的口頭禪。塘下之所以出名,靠的是家庭工業的發展。塘下即1992年撤區前的塘下區。上塗屬塘下區範圍之內。上塗村有100多名足跡遍及全國各地的供銷員。每天有經濟信息從四面八方匯到上塗。一踏進上塗村,就聽見各種各樣的機器聲。1992年全村工業總產值3860萬元(其中村辦工業總產值500多萬元)。其中環球汽車配件廠200萬元,塑化廠150萬元,精密鑄造廠100萬元。年上交村管理費1.10萬元,創利稅50萬元。
上塗村
家庭工業以織羊毛衫為最多,占總戶數的45%。製鞋業10%,服務業15%,其他20%。上塗產羊毛衫款式新穎,品種齊全。銷往全國各地,部分遠銷獨立國協等國家和地區。一些國家幹部和工作人員也購置設備雇外地人生產。晚上和星期天自己也參加生產。勞動辛苦,但收入可觀,1992年村人均收入超2880元。
家庭工業帶動了其他各業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外地來這裡打工種田的有1200人。同時引來的各地客商,又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梅頭與甌海區交界,是瑞安市東北的邊緣地帶。原來這裡交通不便,塘下至梅頭只有一條狹隘的古道。工業發展後,上塗村於1982年投資30萬元開通塘梅公路,與104國道線相接,全程9.6公里。1987年又投資600萬元,其中地方集資450萬元,鋪成寬12米的水泥路面。永梅公路(機場路)於1989年開通,路寬12米,到溫州機場的距離縮短為11公里。1985年投資80萬元,在塘梅公路北側建58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可停車108輛,為瑞安最大的農村客運站,是瑞安到甌海及溫州機場的中轉站和交通樞紐。現在每日有80輛車從這裡發往各地。其中發往瑞安城區的32輛、溫州城區的24輛、文成和平陽、鰲江的4輛,發往金華、杭州的20輛,每日發車160多班次,平均每5分鐘1班次。還有三輪卡車35輛發往塘下,日發車500輛次。總計日客流量10000人次。還有5噸貨車3輛,人力三輪車80輛。1987年設公(路)鐵(路)聯運處。
工業發展,帶動農業發展。農業投入不斷增加。計投資18.2萬元,興建長1780米,寬5米的中心機耕路的幹道和長500米,寬3米的支道。1989年冬,投資23萬元,沿中心機耕路建成長2280米,底寬0.80米,高1米的三面光渠道,可以灌溉700多畝農田。1992年投資2萬元,在田間河上興建長8米,寬5米的水閘橋2座。利用塗園種棉花500畝,利用舊鹽田養對蝦400畝。

文化生活

隨著家庭工業的發展,村民收入迅速上升。10萬元戶和50萬元戶相繼出現。他們的積蓄除擴大再生產外,大部分用於改善住房條件和購買高檔耐用消費品,同時也為公益事業慷慨解囊。上塗村別墅式樓房林立。一般每間四層樓造價10多萬元,最高造價每間達25萬元。居宅向單家獨院式方向發展。彩電、錄像機、冰櫃等高檔耐用消費品普遍進入村民家庭。全村已擁有機車26輛,其中本田牌18輛、鈴木牌3輛、木蘭牌5輛。
富裕後的村民踴躍集資辦公益事業。全村街巷鋪上混凝土路面,總面積達1.54萬平方米。村國小為四層樓,建築面積1540平方米,擁有12個教室,配有音樂室、圖書室、體育室、禮堂、會議室、教師宿舍、廚房等設施。全村先後考取大中專院校已畢業的大學生有12人、中專生18人。其中沈上旗在北京地質勘測研究中心任總工程師,沈永錢在1992年全國化學競賽中,獲浙江賽區第一名。投資14.5萬元,興建老人活動樂院。內設操場、戲台和後廳,配象棋、電子遊戲機、彩電、錄像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