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是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於2015年2月13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04775363A,授權公布日為2015年7月15日,發明人是肖向榮、郭光松、盧冠楠、檀興華、姚進等。
《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涉及一種路橋施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以已經組拼好的鋼筋節段作為基準節段組拼下一個鋼筋節段,有效提高在索塔上的鋼筋節段拼接的精確度,提高了施工質量。
2017年12月11日,《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概述圖為《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
- 申請人: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橋建設有限公司
- 申請日:2015年2月13日
- 申請號:2015100824237
- 公布日:2015年7月15日
- 公布號:CN104775363A
- 發明人:肖向榮、郭光松、盧冠楠、檀興華、姚進、王宗仁、李德欽、高世強、莊值政、孫戰贏、張敬弦、張鳳凰、劉懷剛、安邦、葛紀平、張錚
-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東區興政路1號中環廣場3座19層
- Int.Cl.:E01D21/00(2006.01)I
- 代理機構: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
- 代理人:劉延喜、王增鑫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附圖說明,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斜拉橋是一個由索、塔、梁為基本機構組成的組合結構,其中,梁和塔是主要承重構件,兩者組合成整體結構。斜拉橋的索塔是支撐主索的塔形構造物,其通常為混凝土塔。如圖1所示,斜拉橋的索塔構件從下往上通常包括基礎承台01、下塔柱02、橫樑03、中塔柱04以及上塔柱05,其中上塔柱05包含有索區。
2015年2月之前的技術中,斜拉橋索塔的常規施工工藝,通常是基礎承台一次或分兩次進行澆築,塔柱採用液壓爬模施工。塔柱的施工屬於高空作業,其中,鋼筋模版的爬升工序,以及鋼筋的原位綁紮工序,不僅使塔柱施工周期拖長,嚴重影響後續施工的工期,還影響施工的精確度以及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為此,有必要對2015年2月之前的施工工藝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施工周期短、施工精度高且安全性高。
技術方案
《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搭設互相獨立的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並且預拼裝由一個鋼錨梁和一對鋼牛腿組成的組合結構;
(2)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中拼裝位於底層的基準鋼筋節段;
(3)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中在拼裝好的所述基準鋼筋節段上拼裝上層鋼筋節段;
(4)把所述拼裝胎架(Ⅰ)上的上層鋼筋節段遷移至所述拼裝胎架(Ⅱ),並且作為拼裝胎架(Ⅱ)中位於底層的基準節段,然後將所述拼裝胎架(Ⅰ)中的基準鋼筋節段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
(5)在所述拼裝胎架(Ⅱ)中的基準鋼筋節段上拼裝該拼裝胎架(Ⅱ)的上層鋼筋節段;
(6)把所述拼裝胎架(Ⅱ)中的上層鋼筋節段遷移至拼裝胎架(Ⅰ),並且作為拼裝胎架(Ⅰ)中位於底層的基準鋼筋節段,然後將所述拼裝胎架(Ⅱ)上的基準鋼筋節段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Ⅱ);
(7)依次重複執行上述步驟(3)~(6),直至完成所有鋼筋節段的組拼;
其中,所有所述鋼筋節段包含所述組合結構。
為實現該發明的目的,所述拼裝胎架的結構具體為:所述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分別包括承重結構和豎立在該承重結構上的定位結構;所述定位結構包括布置在中央位置的由鋼支墩製成的內支架和布置在該內支架四周的由鋼管制成的外支架。
為進一步實現該發明的目的,所述拼裝胎架(Ⅰ)中位於底層的基準鋼筋節段、所述拼裝胎架(Ⅰ)中的上層鋼筋節段及所述拼裝胎架(Ⅱ)的上層鋼筋節段的拼裝步驟為:(a)在相應的拼裝胎架(Ⅰ)或拼裝胎架(Ⅱ)上依次疊放相應鋼筋節段的第一層鋼支墩、第一層組合結構、第二層鋼支墩和第二層組合結構;(b)搭設包圍所述兩層組合結構的勁性骨架;及(c)以所述勁性骨架為模版焊接該相應鋼筋節段的鋼筋。
優選地,所述鋼支墩的頂端設有千斤頂。
為減輕起吊重量,第一種實現方式為:步驟(4)和(6)中,所述底層或上層鋼筋節段遷移時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包含所述勁性骨架、鋼筋和第二層組合結構的第一部分,以及包含第一層組合結構的第二部分。
為減輕起吊重量,還有第二種實現方式:所述第二層組合結構中的鋼錨梁替換為與該鋼錨梁外輪廓尺寸相同的鋼桁架。進一步地,所述鋼桁架與第一層組合結構中的鋼錨梁以角鋼相連線。
在使用鋼桁架的情況下,步驟(4)和(6)中,所述底層或上層鋼筋節段遷移時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包含所述勁性骨架、鋼筋、第二層組合結構和第一層組合結構的鋼牛腿的第一部分,以及包含第一層組合結構的鋼錨梁的第二部分。
關於拆分結構中的起吊結構:所述底層或上層鋼筋節段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別設有起吊結構,所述第一部分的起吊結構分別布置在所述勁性骨架的頂端的四角和所述鋼錨梁或鋼桁架頂端的框架結構上;所述第二部分的起吊結構布置在其鋼錨梁的框架結構上。
進一步地,步驟(4)和(6)中,所述基準鋼筋節段起吊移出拼裝胎架(Ⅰ)或(Ⅱ)後,還包括將該基準鋼筋節段在索塔進行拼接安裝的步驟。
更進一步地,所述基準鋼筋節段在索塔進行拼接安裝時,還包括將所述鋼桁架替換為鋼錨梁的步驟。
改善效果
與2015年2月之前的技術相比較,《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具有如下優勢:
(1)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以已經組拼好的鋼筋節段作為基準節段組拼下一個鋼筋節段,有效提高在索塔上的鋼筋節段拼接的精確度,提高了施工質量;
(2)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將鋼牛腿和鋼錨梁的預拼裝、單個鋼筋節段的預拼裝以及多個鋼筋節段的拼接這三個工序分別安排在拼裝胎架和索塔原位進行,因此可以使這三個工序同時進行而不是依次進行,進而大大縮短了索塔施工的時間;
(3)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單個鋼筋節段的組拼工序安排在接近平地的拼裝胎架上實施,因此避免了施工工人的高空作業,提高了施工環境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斜拉橋索塔結構示意圖。
圖2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所使用的拼裝胎架的主視圖,其中,未示出內支架。
圖3為圖2C-C方向的俯視圖。
圖4為圖2所示的拼裝胎架上布置了鋼筋節段的結構示意圖。
圖5A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第一鋼筋節段的第一層鋼支墩和第一層組合結構在拼裝胎架Ⅰ中的定位示意圖。
圖5B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鋼筋節段以及第二鋼筋節段的兩層鋼支墩和組合結構在拼裝胎架Ⅰ中的定位示意圖,其中兩層組合結構都由一個鋼錨梁和一對鋼牛腿組成。
圖5C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第一鋼筋節段和第二鋼筋節段在拼裝胎架Ⅰ中的定位示意圖。
圖5D為圖5C所示的結構的拆卸過程示意圖。
圖6為圖5DD-D方向的俯視圖,示出起吊結構的分布。
圖7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鋼筋節段的兩層鋼支墩和組合結構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其中第二層組合結構由一個鋼桁架和一對鋼牛腿組成。
圖8為圖7的側視圖。
圖9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鋼桁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中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鋼筋節段和第二鋼筋節段在拼裝胎架Ⅰ中的定位示意圖。
圖11為圖10所示的結構的拆卸過程示意圖。
圖中:01基礎承台、2B第二鋼筋節段、02下塔柱、21組合結構、03橫樑、21’鋼桁架型組合結構、04中塔柱、21a第一層組合結構、05上塔柱、21b第二層組合結構、Ⅰ拼裝胎架、Ⅰ21c第三層組合結構、Ⅱ拼裝胎架、Ⅱ21d第四層組合結構、11承重結構、211鋼錨梁、12承重鋼板、212鋼牛腿、13定位結構、213鋼桁架、131外支架、214連線角鋼、132a第一層鋼支墩、215枕木、132b第二層鋼支墩、22a第一勁性骨架、132c第三層鋼支墩、22b第二勁性骨架、132d第四層鋼支墩、23a第一鋼筋籠、1321千斤頂、23b第二鋼筋籠、2A第一鋼筋節段、24起吊結構、3吊具。
技術領域
《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涉及一種路橋施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
權利要求
1.《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
(1)搭設互相獨立的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並且預拼裝由一個鋼錨梁和一對鋼牛腿組成的組合結構;
(2)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中拼裝位於底層的基準鋼筋節段;
(3)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中在拼裝好的所述基準鋼筋節段上拼裝上層鋼筋節段;
(4)把所述拼裝胎架(Ⅰ)上的上層鋼筋節段遷移至所述拼裝胎架(Ⅱ),並且作為拼裝胎架(Ⅱ)中位於底層的基準節段,然後將所述拼裝胎架(Ⅰ)中的基準鋼筋節段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
(5)在所述拼裝胎架(Ⅱ)中的基準鋼筋節段上拼裝該拼裝胎架(Ⅱ)的上層鋼筋節段;
(6)把所述拼裝胎架(Ⅱ)中的上層鋼筋節段遷移至拼裝胎架(Ⅰ),並且作為拼裝胎架(Ⅰ)中位於底層的基準鋼筋節段,然後將所述拼裝胎架(Ⅱ)上的基準鋼筋節段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Ⅱ);
(7)依次重複執行上述步驟(3)~(6),直至完成所有鋼筋節段的組拼;
其中,所有所述鋼筋節段包含所述組合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分別包括承重結構和豎立在該承重結構上的定位結構;所述定位結構包括布置在中央位置的由鋼支墩製成的內支架和布 置在該內支架四周的由鋼管制成的外支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拼裝胎架(Ⅰ)中位於底層的基準鋼筋節段、所述拼裝胎架(Ⅰ)中的上層鋼筋節段及所述拼裝胎架(Ⅱ)的上層鋼筋節段的拼裝步驟為:(a)在相應的拼裝胎架(Ⅰ)或拼裝胎架(Ⅱ)上依次疊放相應鋼筋節段的第一層鋼支墩、第一層組合結構、第二層鋼支墩和第二層組合結構;(b)搭設包圍所述兩層組合結構的勁性骨架;及(c)以所述勁性骨架為模版焊接該相應鋼筋節段的鋼筋。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鋼支墩的頂端設有千斤頂。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和(6)中,所述底層或上層鋼筋節段遷移時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包含所述勁性骨架、鋼筋和第二層組合結構的第一部分,以及包含第一層組合結構的第二部分。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層組合結構中的鋼錨梁替換為與該鋼錨梁外輪廓尺寸相同的鋼桁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鋼桁架與第一層組合結構中的鋼錨梁以角鋼相連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和(6)中,所述底層或上層鋼筋節段遷移時將其拆分為兩個部分:包含所述勁性骨架、鋼筋、第二層組合結構和第一層組合結構的鋼牛腿的第一部分,以及包含第一層組合結構的鋼錨梁的第二部分。
9.如權利要求5或8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層或上層鋼筋節段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別設有起吊結構,所述第一部分的起吊結構分別布置在所述勁性骨架的頂端的四角和所述鋼錨梁或鋼桁架頂端的框架結構上;所述第二部分的起吊結構布置在其鋼錨梁的框架結構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和(6)中,所述基準鋼筋節段起吊移出拼裝胎架(Ⅰ)或(Ⅱ)後,還包括將該基準鋼筋節段在索塔進行拼接安裝的步驟。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準鋼筋節段在索塔進行拼接安裝時,還包括將所述鋼桁架替換為鋼錨梁的步驟。
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拼裝胎架的結構
參考圖2和圖3,為方便施工作業,將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搭設為一整體結構,兩者共用一個承重的平台,其中,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結構相同,每個拼裝胎架包括承重結構11、鋪設在該承重結構11上的承重平台12和豎立在該承重平台12上的定位結構13;所述定位結構13包括布置在相應拼裝胎架的中央位置的內支架和布置在所述內支架四周的外支架131。如圖4所示,鋼筋節段在所述外支架131包圍的空間內進行拼裝;該實施例中的所述內支架由鋼支墩製成,該鋼支墩隨著鋼筋節段的拼裝而逐層疊加設定,因此,該拼裝胎架Ⅰ和Ⅱ處於備用狀態時,其內支架部分尚未安裝(如圖2和圖3所示)。
實施例二
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過程
如圖1所示的斜拉橋索塔的上塔柱05包含用於錨固斜拉索的鋼錨梁和鋼牛腿結構,因此,該上塔柱05的澆築需要同時考慮鋼錨梁和鋼牛腿的安裝。
參考圖5A~5D,利用所述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的具體流程如下:
(1)搭設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預拼裝由一個鋼錨梁211和一對鋼牛腿212組成的組合結構。
根據施工場地的地面情況,適當調整所述承重結構11的結構,以保證所述定位結構13保持水平狀態。在鋼筋節段的拼裝工序的準備階段,所述拼裝胎架Ⅰ和Ⅱ的內支架位置留空(如圖2和圖3所示)。
該領域技術人員知曉,排列在索塔上塔柱05上的若干個由一個鋼錨梁211和一對鋼牛腿212組成的組合結構21用於錨固整座斜拉橋的斜拉索(如圖5A所示);在一般的施工流程中,會將所述組合結構21進行預拼裝,以提高施工效率及安裝精度。
(2)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上拼裝第一鋼筋節段2A。
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的拼裝步驟具體為:
(2.1)在所述拼裝胎架Ⅰ的承重平台12上,根據所述組合結構21的尺寸,設定第一層鋼支墩132a(作為承重平台12上的最底層的鋼支墩);該第一層鋼支墩132a的布置位置需要考慮到在鋼筋節段拼裝的過程中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和第二鋼筋節段2B的重量;
(2.2)在所述第一層鋼支墩132a的上方,設定第一層組合結構21a(如圖5A所示);
(2.3)在所述第一層組合結構21a的上方,依次疊加第二層鋼支墩132b和第二層組合結構21b,其中,所述第二層鋼支墩132b的頂端設有用於調節第二層組合結構21b水平位置的千斤頂1321;
(2.4)在所述兩層鋼支墩和兩層組合結構的四周搭設該第一鋼筋節段2A的第一勁性骨架22a,將所述第一勁性骨架22a與第一層組合結構21a及第二層組合結構21b進行臨時固定;
(2.5)以所述搭設好的第一勁性骨架22a為模版,在該第一勁性骨架22a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焊接該第一鋼筋節段2A的鋼筋,以形成第一鋼筋籠23a。
(3)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上以所拼裝好的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為基準節段,在該基準節段上拼裝第二鋼筋節段2B。
所述第二層鋼筋節段2B的拼裝步驟和第一鋼筋節段2A的相似:首先,在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的第二層組合結構21b的上方,依次疊加第三層鋼支墩132c、第三層組合結構21c、第四層鋼支墩132d以及第四層組合結構21d(如圖5B所示);然後,搭設包圍所述兩層鋼支墩和兩層組合結構的第二勁性骨架22b;最後,以所述搭設好的第二勁性骨架22b為模版,在該第二勁性骨架22b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焊接該第二鋼筋節段2B的鋼筋,以形成第二鋼筋籠23b(如圖5C所示)。
(4)將拼裝好的第二鋼筋節段2B從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上拆除。
考慮到起吊的重量,所述第二鋼筋節段2B將拆分成兩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含第二勁性骨架22b、第二鋼筋籠23b和第四層組合結構21d,第二部分包含第三層組合結構21c(如圖5D所示)。
(5)將從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上拆除後的第二鋼筋節段2B吊裝至所述拼裝胎架Ⅱ。
為了便於所述第二鋼筋節段2B拆卸後的兩個部分可以通過起吊裝置進行移動,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別設有起吊結構。參考圖6,所述第一部分的起吊結構24布置在所述第二勁性骨架22b的頂端的四角,以及對稱布置在所述第四層組合結構21d的鋼錨梁211的框架結構上,即至少設定四個起吊結構24;所述第二部分由於只包含所述第三層組合結構21c,因此起吊結構直接布置在該第三層組合結構21c的鋼錨梁211的框架結構上。
(6)將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
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參照前述的拆分方式將其拆分為兩部分,依次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進一步地,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的第一鋼筋節段2A被繼續起吊至索塔進行拼裝工序。
(7)在所述拼裝胎架Ⅱ上以所述第二鋼筋節段2B為基準節段拼裝下一個鋼筋節段。
所述第二鋼筋節段2B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依次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後,還需要將該兩部分在拼裝胎架Ⅱ上重新組裝,以形成完整的第二鋼筋節段2B,由此已經做好作為基準節段的準備;根據所述步驟(3)敘述的方法拼裝下一個鋼筋節段。
(8)依次重複執行上述步驟(4)~(7),直至完成所有鋼筋節段的組拼。
實施例三
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過程(使用鋼桁架)
參考圖7~11,該實施例與實施例二所描述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步驟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第二層組合結構21b和第四層組合結構21d的鋼錨梁211替換為與該鋼錨梁211外輪廓尺寸相同的鋼桁架213,即將組合結構21替換為鋼桁架型組合結構21’。
如圖7~9所示,以第一鋼筋節段2A為例,所述鋼桁架213替代了原來第二層組合結構21b的鋼錨梁211。如圖7所示,該鋼桁架213一方面減輕了該第一鋼筋節段2A的整理重量,另一方面為所述第二層組合結構21b的鋼牛腿212提供定位場所。該鋼桁架213安裝時,還需要設定與下方的第一層組合結構21a相配合的輔助定位結構,包括連線該鋼桁架213與第一層組合結構21a的鋼錨梁211的角鋼214,以及填塞在所述角鋼214和鋼錨梁211之間的間隙內的枕木215(參見圖9)。
進一步地,利用所述鋼桁架213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的具體流程如下:
(1)搭設拼裝胎架Ⅰ和拼裝胎架Ⅱ;預拼裝兩種組合結構:由一個鋼錨梁211和一對鋼牛腿212組成的組合結構21;由一個鋼桁架213和一對鋼牛腿212組成的組合結構21’。
(2)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上拼裝第一鋼筋節段2A。
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的拼裝步驟具體為:
(2.1)在所述拼裝胎架Ⅰ的承重平台12上,參照實施例二所述的方法,依次疊加第一層鋼支墩132a、第一層組合結構21a、第二層鋼支墩132b和第二層組合結構21b,其中,所述第一層組合結構為所述組合結構21,所述第二層組合結構為所述組合結構21’;
(2.2)在所述兩層鋼支墩和兩層組合結構的四周搭設該第一鋼筋節段2A的第一勁性骨架22a,所述第一勁性骨架22a與第一層組合結構21a及第二層組合結構21b進行臨時固定;
(2.3)以所述搭設好的第一勁性骨架22a為模版,在該第一勁性骨架22a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焊接該第一鋼筋節段2A的鋼筋,以形成第一鋼筋籠23a。
(3)在所述拼裝胎架Ⅰ上以所拼裝好的述第一鋼筋節段2A為基準節段,在該基準節段上拼裝第二鋼筋節段2B。
所述第二層鋼筋節段2B的拼裝步驟和第一鋼筋節段2A的相同,所述第二層鋼筋節段2B包括第三層鋼支墩132c、第三層組合結構21c、第四層鋼支墩132d以及第四層組合結構21d,還包括搭設在所述兩層鋼支墩和兩層組合結構四周的第二勁性骨架22b,以及以所述搭設好的第二勁性骨架22b為模版形成第二鋼筋籠23b(如圖10所示)。
(4)將拼裝好的第二鋼筋節段2B從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上拆除。
考慮到起吊的重量,所述採用了鋼桁架213的第二鋼筋節段2B也拆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第二勁性骨架22b、第二鋼筋籠23b、第四層組合結構21d和第三層組合結構21c的鋼牛腿212,第二部分包含第三層組合結構21c的鋼錨梁211(如圖11所示)。
(5)將從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上拆除後的第二鋼筋節段2B吊裝至所述拼裝胎架Ⅱ。
(6)將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
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參照前述第二鋼筋節段2B的拆分方式將其拆分為兩部分,依次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進一步地,起吊移出所述拼裝胎架Ⅰ的第一鋼筋節段2A被繼續起吊至索塔進行拼裝工序。再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鋼筋節段2A在索塔上拼裝時,還包括將所述鋼桁架213替換為鋼錨梁211的步驟。
(7)在所述拼裝胎架Ⅱ上以所述第二鋼筋節段2B為基準節段拼裝下一個鋼筋節段。
(8)依次重複執行上述步驟(4)~(7),直至完成所有鋼筋節段的組拼。
實施例四
工效分析對比
在使用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的索塔段,與常規施工工藝相比較,該發明的方法的施工工期明顯縮短。具體時間表如下:
一、常規施工工藝進行索塔單一節段的施工工效分析
序號 | 鋼筋型號 | 數量 | 施工時間 | 備註 |
1 | C32主筋 | 1328根 | 24小時 | 外圈雙肢C32 |
2 | C25箍筋(外層) | 60根 | 32小時 | 240個焊接接頭,25厘米/接頭 |
3 | C20箍筋(中間層) | 60根 | 28小時 | 240個焊接接頭,25厘米/接頭 |
4 | C20鉤筋 | 240根 | 12小時 | / |
5 | C16鉤筋及倒角筋 | 1080根 | 24小時 | / |
合計 | 120小時 | 5天 |
二、該發明的工藝進行索塔單一節段的施工工效分析
序號 | 施工內容 | 施工時間(小時) | 備註 |
1 | 鋼筋節段預拼 | 0 | 不占用時間 |
2 | 鋼筋和勁性骨架整體吊裝、對接、鋼錨梁定位 | 36 | 一半主筋 |
3 | 安裝剩餘一半主筋 | 20 | / |
4 | 安裝剩餘箍筋 | 16 | / |
5 | 安裝剩餘鉤筋 | 12 | / |
合計 | 84 | 3.5天 |
綜上所述,該發明的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有效提高索塔安裝的施工效率、也有效提高了施工質量,同時保證了施工安全。
榮譽表彰
2017年12月11日,《上塔柱鋼筋節段的組拼方法》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