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現象描述,現象記錄,登入最多,強度最高,同名記錄,現象機理,歷年案例,
現象描述
三颱風是一種多個熱帶氣旋共存的現象,指的是同一時間在西北太平洋上有3個熱帶風暴及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共同處於活動狀態,亦稱為“三台共舞”“三旋共舞”等,是多颱風的一種。
三颱風並不少見,高頻發生時間段為每年的8~9月。從2000年到2014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出現過9次三颱風現象,從次數上來看,不算少見,基本上每1~2年就會出現一次。
從三颱風出現的月份來看,2000~2014年,7月份出現過1次,8月份出現過3次,9月份出現過3次,10月份出現過2次。總體上,8-9月更容易出現三颱風,主要是因為8月和9月是一年中生成颱風最多的兩個月份,基數大,颱風“撞日”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如果將三颱風的三個颱風的相對位置做個分類,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三足鼎立”型,即三個颱風的中心連線為三角形;另一類是“一字排開”型,即三個颱風的中心基本上在一條直線或者略帶彎曲的弧線上。在2000~2015年的10次三颱風現象中,兩種類型各占一半。
現象記錄
登入最多
2012年的8月上旬,中國東部沿海先後遭遇“蘇拉”“達維”“海葵”三颱風侵襲,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1209號颱風“蘇拉”、1210號颱風“達維”以及1211號颱風“海葵”先後登入台灣和福建、江蘇以及浙江,給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帶來了狂風暴雨。8月3日,已經登入中國的“蘇拉”和“達維”與初生的“海葵”形成了“三旋共舞”的局面。
強度最高
1987年9月上旬,西北太平洋上同時出現了3個熱帶氣旋一字排開的場面,並且它們的巔峰強度都達到了強颱風以上級別。從當年的衛星雲圖看,台北時間1987年9月9日20時“GERALD”為強颱風強度,“FREDA”和“HOLLY”均為超強颱風強度,而且它們的颱風眼都清晰可見,足見其強度之強。雖然西北太平洋熱帶海域面積廣闊、海水溫度高,但要同時支撐3個熱帶氣旋發展成強颱風以上強度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同時出現這么“霸氣”的“三台共舞”實屬罕見。
同名記錄
現象機理
當三颱風現象形成的時候,如果各個颱風之間保持距離,那么這三個颱風就會乖乖地各走各路,乖乖跟著副熱帶高壓外圍的引導氣流走,互相之間無明顯影響。如2007年的“羅莎”“海燕”“楊柳”或2013年的“蝴蝶”“聖帕”“菲特”。
不過,一旦其中兩個颱風離得太近,那么互相牽絆就在所難免了。當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南半球為順時針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這種現象稱之為“雙颱風效應”或“藤原現象”。通常當兩個颱風相距1000~1200公里以內(一說1000~1500公里以內)時,一個颱風的外圍環流會對另一個颱風的路徑產生影響,而且颱風越強、距離越近,對另外一方產生的影響就越大。
在2000年以來的三颱風案例當中,有5次出現了明顯的“藤原現象”,致使至少一個颱風的路徑出現了明顯的轉折。這些颱風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有強度相當的颱風發生互旋的現象,如2010年颱風“南川”和“獅子山”;也有強大颱風牽引弱小颱風的現象,如2002年颱風“查特安”牽引“娜基莉”東行,2009年颱風“茉莉”牽引“芭瑪”東南轉向。
歷年案例
所屬年份 | 颱風1 | 颱風2 | 颱風3 | 發生時間 | 備註 |
2000年 | 9月 | - | |||
2001年 | 9月 | ||||
2002年 | 7月 | ||||
2006年 | 8月 | ||||
2007年 | 10月 | ||||
2009年 | 9月 | ||||
2010年 | 8~9月 | ||||
2012年 | 8月 | ||||
2013年 | 9~10月 | ||||
2015年 | 7月 | ||||
2016年 | 8月 | ||||
9月 | |||||
2017年 | 7~8月 | 接力形成,最大共存數量構成四颱風 | |||
2018年 | 8月 | 接力形成,最大共存數量構成四颱風 | |||
2019年 | 8月 | - | |||
2021年 | 8月 | - | |||
10月 | 首次形成往年案例同名三颱風 | ||||
2022年 | 9月 | - | |||
2023年 | 8~9月 | 接力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