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3年,安東尼、屋大維和雷必達在波倫尼亞附近會晤,達成協定,史稱後三頭政治同盟。與前三頭同盟的私人協定性質不同,後三頭政治同盟後來獲得羅馬公民大會的承認,...
前三頭同盟是指公元前60年,克拉蘇、龐培與愷撒結成秘密的政治同盟,其目的是一起反對元老院,史稱“前三頭政治”。在克拉蘇和龐培的支持下,愷撒在前59年當選執政...
亦譯三頭政治、三雄政治。通常指古羅馬共和國末期各由三個權勢人物所結成的兩次政治同盟。見“前三頭同盟”、“後三頭同盟”。 ...
三頭同盟戰爭,三頭同盟,即“三頭政治同盟”,又稱“三雄政治同盟”。指羅馬共和國末期,先後由3位權勢人物結成的兩次政治同盟。起初,他們為了操縱羅馬政治,互相勾結...
羅馬內戰,發生在公元前88年至公元前31年,是古羅馬奴隸制國家內部為爭奪政權和建立軍事獨裁而進行的一系列戰爭。戰爭由羅馬晚期共和國時期“前三頭”和“後三頭”...
·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an Thurinus),後三頭同盟之一,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0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
馬爾庫斯·埃米利烏斯·雷必達(Marcus Aemilius Lepidus,約前89年—前13年或前12年),古羅馬貴族政治家,公元前43年開始統治羅馬的後三頭同盟之一。...
公元前56年,在中國是漢宣帝時期,這個時期,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立。西方羅馬則是“三頭同盟”時期,這一年,龐培,愷撒和騎士派領袖克拉蘇為緩和矛盾在...
凱撒大帝三頭同盟和高盧戰爭 編輯 前60年(一說前59年),凱撒被森圖利亞大會選舉為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凱撒因此成為了最高長官,但是貴族們害怕如果再出現一個與...
公元前60年他同凱撒和騎士派領袖克拉蘇秘密結盟,即歷史上的“前三頭同盟”。經三頭同盟活動,龐培在東方的措施得到批准。為了與愷撒更好勾結和利用,年近50歲的...
腓力比之戰是公元前42年於馬其頓王國腓力比城以西所發生的一場戰役,亦是羅馬共和國的後三頭同盟和自稱解放者的共和派的最後一場決戰。由馬克·安東尼及屋大維(...
羅馬後三頭戰爭期間,布魯圖和卡修斯率領共和派軍隊約10萬人與屋大維和安車尼率領的兵力相當的後三頭同盟軍隊,於公元前42年10月在馬其頓的菲利皮城附近進行的一場...
前33年後三頭同盟分裂,馬克·安東尼在與屋大維的羅馬內戰中戰敗,與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一同自殺身亡。中文名 馬爾庫斯·安東尼斯·馬西·費尤斯·馬西·尼波斯...
格奈烏斯·龐貝,是古羅馬政治家,軍事家。勇悍善戰,兇殘嗜殺,於前三頭同盟中勢力最強。...
《古羅馬帝國的奠基人:愷撒》主要介紹羅馬共和國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大帝,他公元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巨頭同盟,隨後任高盧總督,花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