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村(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埠前鎮下轄村)

三門村(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埠前鎮下轄村)

三門村

三門村地處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城北近郊埠前鎮,距離縣城5公里,是永新縣打造湘贛邊中心城市和實現城區、園區對接的重點鄉鎮。

三門村的由來,具老一輩講三門村在清朝以前叫三墳前。這個名字的本意就是因為劉沆墓的三個堆土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門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江西
  • 地理位置: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埠前鎮
基本概況,村莊建設,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三門村地三門村地處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城北近郊埠前鎮,距離縣城5公里,是永新縣打造湘贛邊中心城市和實現城區、
園區對接的重點鄉鎮。處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城北近郊埠前鎮,距離縣城5公里,是永新縣打造湘贛邊中心城市和實現城區、園區對接的重點鄉鎮。國土面積34.5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91個自然村,總人口2.2萬餘人,有16個黨支部,635名黨員,共建了10個“168”工程。2010年實現財政總收入6561萬元,年增長9.1%。三門村地處埠前鎮南面,距鎮政府1公里。分文鐵路、墩永公路以及正在施工的連線線橫貫全村,地域條件非常優越。全村546戶,2462人,黨員47名。三門村以劉姓為主,為兩朝宰輔劉沆的故鄉,劉沆逝世後葬於後隆山,墳外土城有門三,又傳8世,遷此開基,又名“中村三門前”。該村文化底蘊深厚,村內古蹟保存較好,有古建築鱗次櫛比,卵石路縱橫交錯,大小古宗祠25座,建築風格奇特,祖祠後隆堂內還保存了宋仁宗御賜的石碑--《思賢碑》,碑文清晰可辨。村後有劉沆墓等古蹟,是一個千年古文化村落。為打造好千年古文化村,先後通過村民集資、社會募捐、向上爭取等途徑,籌集20餘萬元修繕了劉沆墓、後隆堂宗祠。
二朝宰相劉沆的門牌樓二朝宰相劉沆的門牌樓

村莊建設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框架的北移,三門村黨支部、村委會傾力做好項目服務對接工作,征地270餘畝,用於思源學校、高速公路連線線及仰山大道的建設,為城區北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先後對宋家等3個村小組實施新農村建設,爭取項目資金34萬元在全村接通了自來水,新修了環村公路1.8公里。投資40餘萬元建設1200平方米的市場,解決了“路邊占道逢墟”的現象。為打造好千年古文化村,先後通過村民集資、社會募捐、向上爭取等途徑,籌集20餘萬元修繕了劉沆墓、後隆堂宗祠。村民如何脫貧致富,是三門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的“心病”,通過10多年不斷探索、引導,培植了劉冬瑜黨員生豬養殖示範戶,通過示範帶動,全村現有36戶養殖戶,養殖母豬近300頭,年出欄生豬2400餘頭,農民創收200餘萬元。同時還培育黨員金四娥葡萄種植基地36畝,隨著葡萄基地效益逐年提升,周圍民眾紛紛躍躍欲試。為此,今後兩年,村里將重點抓好葡萄規模化種植,引導更多的農民走上特色產業種植之路。

社會事業

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老齡化方向發展,如何解決老年人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是村兩委面臨的一個新問題。針對這一實際,村委會於2008年組建成立了老年協會,吸收會員318人,並不斷為他們改善條件,把幾個宗祠打造成活動場所,配置了圖書、音響、桌椅、電視等設備,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更為舒適的活動場地,更為老年人創建了一種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增進友誼的和諧環境,促進了家庭和諧幸福,鄰里和睦團結,為精神文明之花添枝加葉。為充分發揮老黨員、老離退休幹部的作用,村老年協會成立了糾紛調解隊,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困解難,組織老年人參與調解各種糾紛及協商處理各類矛盾;組建一支衛生監督隊,老年協會中多是德高望重的老黨員,他們配合村委搞好庭院建設、環境衛生、拆除舊棚,監督村級環境衛生的打掃、衛生死角的清理以及垃圾清理等;同時還自發成立了文化宣傳隊,村老協組織利用老年報宣傳窗宣傳時事新聞、生活保障、科普知識和法律知識,組建一支文藝小分隊,每周定期開班開展戲劇班、相聲班等文藝節目,豐富老年生活,滿足老年需求;設立了幫教小組,對參賭涉賭人員實行“一幫一”教育幫扶。與此同時,老年協會積極參與村務管理,探索建立“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組織實施、老年協會民主監督”的工作機制,即體現了老人自身的價值,又成為村兩委的有力助手。
三門村

地圖信息

地址:吉安市永新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