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水利志

三門峽市水利志

《三門峽市水利志》是三門峽市水利局史志編纂領導小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三門峽市水利志》是記述全市水利事業的專志。志書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依據,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力求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的有機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三門峽市水利志
圖片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中)視察黃河。左為羅瑞卿,右為王化雲。
1958年4月,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右一)視察陝縣大營,應大隊支書請求,題寫“勝利水庫”。
1961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右三)視察三門峽水利樞紐施工現場
1992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右一)由河南省委書記侯宗賓、省長李長春陪同視察義馬市。
1989年9月,河南省長程維高(右一)視察盧氏縣火炎水力發電站
1990年8月,河南省長李長春(右二)由三門峽市長王如珍陪同視察湖濱區磁鐘鄉人畜飲水工作。
1993年7月,國務委員陳俊生(前左一)由省長馬忠臣陪同視察三門峽防汛工作。
V1992年3月,地礦部副部長張文岳在三門峽農村親自策劃打井救災。
1993年7月,省水利廳副廳長舒嘉明(右一)由副市長雷克義陪同,視察三門峽水利建設。
1995年6月,省氣象局局長席國耀(右一)由市政府副秘書長柴俊朴陪同視察水庫防汛。
1995年4月,省委副書記范欽臣(右一)由市委副書記余文華(右二)陪同,視察旱情。
1995年7月,水利部副部長周文智(左一),由副市長侯國富陪同視察靈寶閿峪金礦土石流洪災。
1995年8月,副省長李成玉(前右四)、省山區人畜吃水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袁隆由市委副書記張蘭印陪同視察湖濱區人畜吃水困難情況。
1996年3月,副省長張以祥(前左一)由市長孔玉芳陪同視察澠池旱災。
1997年10月,副省長張以祥(左四)、水利廳長馬德全(左五)由市黨政領導孫善武、張蘭印、常修德等陪同視察靈寶窄口灌區。
1998年6月,市人大副主任宋育文(左一)、市政府副市長李建順(右一)在窄口水庫檢查防汛。
1995年夏,局長辦公會議研究水利工作。局長張良圖(左一)、總工李琳(左二)、副局長段治通(左三)、副局長仝孟蛟(左四)。
1998年8月,市局領導班子
唐武德元年陝州廣濟渠現存野鹿段
三門峽黃河槐扒提水工程一級站
黃河三門峽樞紐工程
靈寶窄口水庫(大型)
靈寶溝水坡水庫(中型)
陝縣澗里水庫(中型)
陝縣張家河水庫(小Ⅰ類重力壩)
澠池縣高崖水庫(小Ⅱ類雙鉸薄殼拱型壩)
盧氏縣雙廟水庫(小Ⅰ類漿砌石拱型壩)
陝縣澗里水庫迷宮堰工程
盧氏縣洛北渠首樁板壩
盧氏縣洛北渠縣城一角
靈寶窄口灌區焦村倒虹吸
靈寶窄口灌區弘農澗渡槽
盧氏縣文峪雙廟灌區噴灌
陝縣大營鎮寺古窪微噴工程
陝縣宜村滲灌工程
澠池縣坡頭鄉供水工程
湖濱區高廟鄉坡腦人畜飲水工程
陝縣張汴鄉劉寺村人畜飲水工程
陝縣西張村鎮鄉鎮供水工程
陝縣火燒陽溝小流域水保林
陝縣芬溝小流域經濟林
盧氏縣坡耕地改為水平梯田
盧氏縣文峪石(土吝)梯田
盧氏縣曲里電站
盧氏縣火炎電坫
盧氏縣石牆根電站
靈寶市窄口灌區沙溝水電站
陝縣蒼龍澗治理
盧氏縣瓦窯溝鑿洞築壩改淇河
淇河舊道變為良田
三門峽庫區靈寶東古驛搶險
盧氏洛河護堤一角
靈寶市朱陽鎮所在地護村堤
靈寶市弘農澗上游魚窟寺
澠池縣政府領導參觀澠池漁場集約化養魚敲擊投食
副市長雷克義、市水利局長張良圖察看澗里水庫網箱養魚
盧氏大鯢繁殖場飼養的大鯢(娃娃魚)
市水利局辦公樓
①靈寶市陽店水利站
②陝縣溫塘神泉碑亭
③靈寶市朱陽水電管理站
④盧氏縣雙槐樹水電管理站
⑤陝縣為水利獻身紀念碑
市水利局長張良圖率局職工到街頭宣傳水法
市水利局1988~1995年連續被授予市政府系統目標管理立功(先進)單位。
1978年,陝縣水利局水墜法築壩及水力沖填技術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3年,盧氏縣火炎水電站榮獲全國小水電先進單位稱號。
1990~1996年,陝縣連續七年獲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紅旗渠精神杯獎。
1992年靈寶縣水利局獲全國水土保持先進單位稱號。
靈寶市陽店鎮原觀頭村黨支部書記何月明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三門峽市水利工程位置圖
三門峽市水利水保局水利史志編纂工作領導小組
參與編審及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序一
序二
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自然概況
第一節 地貌地質
一、地貌
二、水文地質
第二節 氣候
一、降水特徵
二、日照
三、蒸發
四、氣溫
五、霜期
第三節 河流水系
一、黃河幹流
二、雙橋河(黃河支流)
三、棗鄉河(黃河支流)
四、陽平河(黃河支流)
五、沙河(黃河支流)
六、弘農澗(黃河支流)
七、西河(弘農澗支流)
八、麻家河(弘農澗支流)
九、東澗河(弘農澗支流)
十、壩底河(弘農澗支流)
十一、盂家河(弘農澗二級支流)
十二、好陽河(黃河支流)
十三、蒼龍瀾(黃河支流)
十四、青龍澗(黃河支流)
十五、清水河(黃河支流)
十六、澗口河(黃河支流)
十七、洛河於流
十八、蘭草河(洛河支流)
十九、索峪河(洛河支流)
二十、官坡河(洛河支流)
二十一、潘河(洛河支流)
二十二、沙河(洛河支流)
二十三、馬莊河(洛河支流)
二十四、文峪河(洛河支流)
二十五、范里河(洛河支流)
二十六、尋峪河(洛河支流)
二十七、大石澗(洛河支流)
二十八、永昌河(洛河支流)
二十九、潤河(洛河支流)
三十、洪陽河(洛河二級支流)
三十一、淇河(長江水系)
三十二、瓦窯溝河(淇河支流)
三十三、老鸛河(長江水系)
三十四、五里川河(老鸛河支流)
第四節 泉水
一、溫塘礦泉
二、湯河溫泉
三、其它水泉
第五節 土壤
一、棕壤
二、褐土
三、黃棕壤
四、紅粘土
五、潮土
六、石質土與粗骨土類
七、紫色土、新積土和風沙土
第二章 水資源
第一節 地表水
一、地表產流
二、過境水
三、地表水資源特徵
第二節 地下水
一、地下水分布
二、地下水資源計算
第三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
第四節 水質
一、地表水水質
二、河流水體污染
三、地下水水質
四、地下水污染趨勢
第三章 水旱災害
第一節 旱災
一、特大旱災
二、歷代大旱
第二節 抗旱紀實
一、紀登奎在盧氏縣董家村抗旱
二、陝縣抗旱
三、兩次人工增雨
四、黨中央國務院關心1992年豫西旱災
五、1995年抗旱
第三節 水災
一、特大水災
二、歷代大水
第四節 抗洪紀實
一、1957年7月陝縣抗洪搶險
二、1982年8月抗洪搶險
三、1987年盧氏縣抗洪搶險
四、1992年盧氏縣搶險救人
第四章 水庫
第一節 大型水庫
一、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
二、窄口水庫
第二節 中型水庫
一、溝水坡水庫
二、澗里水庫
三、石門水庫
第三節 小型水庫
一、小型水庫選介
二、水庫管理
三、移民安置
第四節 停建報廢水庫和現有水塘
一、停建水庫
二、報廢水庫
三、現有水塘
第五節 受鄰縣水庫影響的移民
一、故縣水庫移民安置
二、段家溝水庫移民安置
三、龍脖水庫移民安置
第五章 自流灌區
第一節 廣濟渠
第二節 萬畝以上灌區
一、小河灌區
二、豐收渠灌區
三、躍進渠灌區
四、柏風渠灌區
五、張家河灌區
六、溝水坡灌區
七、澗里灌區
八、洛北渠灌區
九、朱乙河灌區
十、紅線渠供水工程
十一、窄口灌區
第三節 萬畝以下灌區
一、3000畝以上灌區
二、1000~3000畝灌區
第四節 千畝以下灌區
一、500~1000畝灌區
二、500畝以下灌區
第六章 提灌工程
第一節 井灌工程
一、打井機械
二、打井隊伍
三、井灌
四、4000畝以上井灌區
五、灌溉200畝以上單井
第二節 站灌工程
一、發展情況
二、1000畝以上提灌站
三、500~1000畝提灌站
第三節 噴灌工程
一、噴灌發展情況
二、噴灌典型
第七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
一、流失分布
二、流失危害
第二節 治理措施
一、政策法規
二、施工組織
三、主要水保措施
四、治理進程
第三節 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點
一、車峪小流域治理
二、火燒陽溝小流域治理
三、石門淘小流域治理
四、盧家溝小流域治理
五、泉水峪小流域治理
六、王店溝小流域治理
七、常窯小流域治理
八、馬澗小流域治理
九、龍臥溝小流域治理
十、廟底河小流域治理
第四節 水保監督
一、宣傳貫徹<水土保持法>
二、健全機構、培訓人員
三、試點縣執法建設
第八章 人畜飲水工程
第一節 缺水地區分布與危害
一、缺水地區分布
二、缺水的危害
第二節 解決缺水措施
一、屋頂接水
二、修建引水管道
三、修建提水站
四、挖掘地下水源
第三節 農村供水工程
一、靈寶市大王鎮供水工程
二、機電並供水
三、引水工程
四、提水站供水
第四節 病區改永
一、靈寶市寺河山改水工程
二、陝縣張汴鄉寺院村改水工程
三、陝縣西張村鄉寺下村改水工程
四、陝縣原店鎮岔里村防氟供水站
五、陝縣原店鎮郭家莊改水工程
六、澠池縣段村鄉北坡村防氟引東工程
七、陝縣原店鎮新建村防氟引水工程
八、陝縣原店鎮寨根村改水工程
第五節 市區及縣城供水
一、三門峽市區供水
二、縣(市)城供水
第六節 鄉鎮供水
一、坡頭鄉供水站
二、觀音堂鎮供水站
三、張汴鄉供水站
四、西張村鄉俠水站
五、文峪鄉供水站
六、王家後鄉供水站
七、會興鄉供水站
八、川口鄉供水站
九、陽店鎮供水站
十、程村鄉自來水廠
第九章 水電站
第一節 盧氏農村電氣化試點縣建設
一、水力資源
二、水電建設的興起、目標和成就
三、五大電源工程
第二節 500千瓦以上電站
一、火炎電站
二、窄口電站
三、西淹電站
四、澗里電站
五、楊家河電站
六、南河口電站
七、曲里電站
八、石牆根電站
九、沙溝電站
第三節 小水電管理
一、縣(市)水電公司統管
二、鄉(鎮)、樹水電站管理
第十章 河道治理
第一節 沿黃河幹流護堤
一、雞子嶺護岸工程
二、盤西護岸工程
三、闋東護岸工程
四、楊家灣護岸工程
五、東古驛護岸工程
六、老城護岸工程
七、北營護岸工程
八、其它沿黃護堤
第二節 黃河支流護堤
一、靈寶市棗鄉河堤防
二、靈寶市陽平河堤防
三、靈寶市弘農澗堤防
四、靈寶市乾澗河堤防
五、陝縣五里河、淄陽河堤防
六、陝縣蒼龍澗治理
七、陝縣、湖濱區共治青龍澗
八、澠池縣澗口河堤防
九、澠池縣畛河支流治理
第三節 洛河護堤
一、洛河主要幹流段治理
二、洛河支流堤防
第四節 丹江支流治理
一、老灌河及其五里川支流治理
二、淇河治理
第十一章 漁業
第一節 漁業資源
一、水域條件
二、水生生物資源
三、餌料生物資源
四、魚類資源
第二節 漁業生產
一、苗種生產
二、池塘養魚
三、水庫養魚
第三節 名優品種養殖
一、甲魚養殖
二、大鯢及虹鱒魚養殖
三、銀魚養殖
四、淡水白鯧、羅非魚、鬍子鯰等品種養殖
第四節 實用新技術推廣
一、池塘高密度集約化養鯉
二、水庫網箱養魚
三、小水庫半精養
四、示範點成果
第五節 漁政管理
一、管理體制
二、漁政
第十二章 水利綜合經營
第一節 市直水利綜合經營
第二節 縣(市)區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綜合經營
第三節 鄉(鎮)水利站綜合經營
一、靈寶市陽店水利站
二、靈寶市朱陽水電管理站
三、盧氏縣雙槐樹水電管理站
四、湖濱區交口水利站
第十三章 水利科技
第一節 科技組織
一、科技人員
二、技術培訓
三、水利學會
第二節 科研活動
一、農作物灌溉試驗
二、水土保持試驗
三、水利工程試驗
四、節水工程試驗與套用
第三節 科技成果
第十四章 水政
第一節 水利機構
一、市、縣水行政主管部門
二、三門峽市黃河庫區管理局
三、三門峽市黃河槐朳提水工程建設管理局
四、三門峽市移民辦公室
五、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
六、三門峽水文水資源局
第二節 水利法規
一、水利執法隊伍建設
二、水法規體系建設
三、水法的實施
第三節 水事糾紛與協定
一、與鄰省、毗縣的水事糾紛
二、鄰市、縣永事協定
三、澠池縣魚脊嶺水庫賠償陝縣原村淹沒損失協定
第十五章 治水人物
第一節 治水事略
姒禹
長孫操
黎道美
高積厚
陳思震
三侯記
徐鐵珊
孫叔謙
沈鴻逢
石玉廷
賀成順
陳啟生
楊宗立
王豫琨
第二節 人物簡介
何月明
任合周
張國英
林久德
郭書定
鐘智林
王志新
張良圖
李紹朴
李琳
段治通
仝孟蛟
盧明
韓紀虎
第三節 先進單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市級以上)
一、榮獲全國先進單位、勞動模範
二、榮獲省部級獎的先進單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三、榮獲地市級先進單位、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四、水利部頒發1991年前從事水利工作25年紀念名錄
第四節 獻身水利事業英名錄
一、獻身水利事業英名業績錄
二、獻身水利事業英名錄
大事記
附錄
一、重要檔案輯錄
二、歷代碑文選錄
三、周總理視察大營
四、詩歌謠
《三門峽市水利志》稿評審會議紀要
編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