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撒落於群山之間。高峽出平湖,美不勝收。水滿時,美女賽叉讓人忍俊不已。那美女伸開雙腳,豐乳一對。。。其實那只是一個島嶼。可別歪想喔。一年難見幾回。往北觀望,田陌縱橫,全村美景盡收眼底,西漢古墓群,謬家壩擋水壩,攔家壩水壩,千年小東路官道,千年古井,百年古橋回龍橋。。。。那青石板官道曾經走過的上任官員,商賈走夫猶如歷歷在目。古諺雲,容家人的屋場,何家人的田塘。
五六十年代,當地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興水利,劈山造湖,陸續修起了黃金洞、寶田、三都水庫。六十年代修建的三都水庫創造了全國的奇蹟,實現了當年修建,當年配套,當年受益的高效水平。出席了全國水利戰線的先進表彰會議。三座水庫,庫連庫,庫中庫,尤如三顆白玉鑲嵌在群山環抱之中,山水映襯,碧波蕩漾,鏡面照人人入鏡,青山映水水更清,如果你身臨其境,將被陶醉、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俗云:三都鋪兩頭低,屙痢屙痢唱大戲。這是地型的寫照,也是鄉民祈福求平安唱戲的原因之一吧!三都之地名考證,有幾個版本。一說是居萬安仁風等三鄉之間,故云三都也。又一說是仁風鄉一都二都三都之說。究竟何來還待考證。 三都鋪街一里許,臨街鋪子上百間,有藥鋪三鳳堂,伙鋪,銀匠鋪,染房合興泰等。距寶慶七十二里,打尖休息處也。街上三條門,一旦關上,外人無法走出。四四年走日本,倭寇在此燒殺搶掠,鄉民槍殺者有之。四九年湘中游擊支隊在三都鋪管子山和謝鵬飛、張極恆部發生遭遇戰。游擊隊擊斃敵人三名。
滄海桑田,風物猶存,人跡渺渺。經商戶猶如過江之鯽,在此發財者有之。石氏是其中成功者,惜今已不見其後人在本村居住了,只留下石家排墳山。這也是邵商傳統文化的縮影吧!王氏是三都鋪最古老的原住民,其後人做生意已經遷居廣西,真是世事難料呀!
小東路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了,但邵商文化的傳承文化愈來愈發展壯大了,三都村人在全國十幾個省和寮國越南等國經商。人才輩出,大學生、大學教授、博士導師等人才輩出。
盛世修志,民心所向,省有省志,市有市志。縣有縣誌,村志是地方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市、縣三級志書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基層行政單位為記述對象,全面盤點鄉村地理、歷史、經濟、風俗、文化、教育、物產、人物等方面的狀況,是十分珍貴的歷史遺產,有著特殊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學術價值,具有其他書籍不可替代的功能。 村志使我們“前有所稽,後有所鑒”;盛世修志,功在當代,惠澤無窮。三都村村志在前期籌備過程中,得到市志辦,縣史志辦。邵東縣宣傳部,簡家隴鄉人民政府等單位的指導和本村村民及社會各界賢達大力支持。邵陽市市志辦,邵東縣史志辦。縣檔案局等相關領導出席了今天(2014年8月22日)的啟動儀式,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作為三都村人,倍感驕傲。惜如今,三都鋪街上,青石板路己經剩下不多,街面鋪子已經倒塌大部分,殘破不堪。府有府志,縣有縣誌,村有村志,鄉黨賢達欲書寫一部三都村志。讓那些因為戰爭求學經商而散居于海內外的三都村人知道自己的根源。
目前,三都村組建了以中山大學社會學和人文學教授郭立新(三都村人)為首共40餘人的修志團隊,計畫由村里以及三都村在外商人聯合出資20萬元,編撰一本將近400萬字的文字版村志,並計畫出版1000冊。村志編撰好後,該村將為每戶村民發放1冊,其餘村志送交邵東縣史志辦以及邵陽市地方志辦等相關部門保存。為了讓村志資料保存更久遠,該村還準備將編撰好的村志上所有的內容編入電腦,做成一本電子版的村志。
邵東縣史志辦負責人表示,這是該縣第二部村志。他認為,編修村志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市地方志辦有關人員認為,編纂地方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她說,編修地方志工作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服務當地,有益後代的事情。“只要有歷史的地方,就要修志。”村志記錄的是一個村的歷史,但意義同樣重大,“小村志同樣是篇大文章”。
地圖信息
地址:邵陽市邵東縣零零四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