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調
- 拼音:sān diào
- 出處:《舊唐書·音樂志》
- 又稱:相和三調
解釋,出處,
解釋
2.指調粟(徵收糧食)﹑調帛(征交絹帛)﹑雜調(攤派勞役)。
三: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調:調(調)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d?)。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將。
出處
《舊唐書·音樂志》:“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樂’之遺聲也,漢世謂之三調。”《隋書·經籍志》中有《三調相和歌辭》五卷。因此,後世又稱其為“相和三調”。《晉書·樂志》有“魏世三調歌辭之類”的說法。《宋書·樂志》:“清商三調歌,其舊辭施用者,計平調六曲、清調六曲、瑟調八曲。”《魏書·樂志》載陳仲儒神龜二年(519)奏議中反映出清、平、瑟三調的音階情況:“瑟調以宮為主,清調以商為主,平調以角為主。”但對其結構的解釋仍存在著不同的見解。一般認為是同均的宮、商、角三種調式,又有人認為是琴上的三種調弦法所呈現的三種音階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