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在白堊紀時期非洲北部的一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角鼻龍下目中的,但哪一科存在著爭議,有著較細長但很發達的四肢,樣子很像獵豹,是一種靈活而擅長高速奔跑的大型食肉恐龍,體長最大13.3米,身體重達7.5噸。生活在距今約9900萬-9300萬年前白堊紀中期到白堊紀晚期的森諾曼階至土侖階。根據推斷,奔跑速度最快可超過45千米每小時。
時代:白堊紀中期9900萬年前-9300萬年前
分布:撒哈拉沙漠
恐龍種類:蜥臀目獸腳類角鼻龍類 西北阿根廷龍科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物種學史,分布範圍,
簡介
1995年,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塞里諾在摩洛哥接壤阿爾及利亞的邊界地區考察,這裡毗鄰幅員廣大的撒哈拉沙漠,氣溫往往超過40℃,生物都難以存活。考察隊在沙漠裡搜尋了40天,毫無結果。當塞里諾正準備放棄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了三角洲奔龍化石。發現恐龍骨骼的地點是在摩洛哥的凱姆凱地區,那是一片灼熱乾燥的曠野,靠近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邊界。當時,地處亞熱帶、乾燥炎熱的摩洛哥撒哈拉荒漠是恐龍的天堂。在地質報告中顯示,晚白堊世的當地樹林茂盛,高大的羊齒類和蕨類植物沿著河岸生長。茂盛的植物吸引了大量的植食性恐龍。同樣,植食性恐龍又吸引了更多的肉食性恐龍,這其中就包括三角洲奔龍。這些飢餓的掠食者,使可憐的植食性恐龍危機四伏。三角洲奔龍的攻擊能力非常了得,它擁有巨大的頭骨和尖銳的牙齒,其頭骨甚至可能比暴龍的更為巨大。不過,三角洲奔龍的智力比起暴龍的就有一段距離,古生物學家從化石上發現三角洲奔龍的腦容量大約只有暴龍的一半。
形態特徵
食肉恐龍的其它局部骨骼也有發現,而且也是科學家們第一次見到的。在實驗室復原後,這種恐龍至少有44英尺長,而且,和它的龐大體型不般配的是,它長著細長的四肢,這說明它是一種行動迅速、身手敏捷的掠食者。這種有化石復原出來的恐龍被命名為捷足三角龍,意思為“敏捷的捷足三角形奔跑者”。
在去年(1995年)發現了這隻恐龍的考察隊隊長、芝加哥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保羅.c.西萊諾博士說:‘至今為止,在其它大陸還沒有發現過捷足三角龍這樣的動物。” 發現恐龍骨骼的地點是在摩洛哥的凱姆凱地區,那是一片灼熱乾燥的曠野,靠近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邊界。38歲的西萊諾博士在古生物考古領域已經奠定了自己作為成就卓著的恐龍搜尋者的地位。他認為,撒哈拉在恐龍生活的時代曾是一片廣闊的洪水泛濫平原,分布有綠樹拱衛的河流,因爾他估計那裡會有豐富的恐龍時代的化石。
西萊諾博士從一處砂岩形成的山崖上,發現了噬人龍的頭骨,還有他們的5英寸長的牙齒。經過進一步分析,考古隊員們確認了該恐龍的種系,認為該恐龍與白堊紀早期生活在北美的龐大的食肉動物---躍龍有相似之處。這表明,在這些恐龍生活的時代。連線這兩片大陸的大陸橋一定還存在著。
物種學史
三角洲奔龍屬(學名:Deltadromeus)意為“三角洲奔跑者”,是角鼻龍下目下的一屬大型肉食性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距今9900萬-9300萬年前的北非,年代為白堊紀中期的森諾曼階到白堊紀晚期的土倫階。它們的後肢強壯但瘦長,可見是一種迅速致命的獵食動物。一個未公布的研究顯示,它是最長的肉食性恐龍之一,最長可達13.3米長,幾乎是鯊齒龍的長度,而體重約7.5公噸,較肉食龍下目為修長。
較為完整的正模標本,則估計有8.1米長,重2.1噸;而很不完整的另一個極大標本,被估計可達13.3米,重7.5噸。
這是生活在93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巨型食肉猛獸留下的壯觀景象。巨大的頭骨和尖利牙齒,從它的吻部到尾尖長達45英尺。頭骨的長度是5英尺4英寸,大概比龐大的霸王龍頭骨長度還要長,但頭骨體積不及。先前,人們一直以為千萬年前生活在北美的霸王龍是最大的食肉動物。然而,這種非洲恐龍顯然不象霸王龍那樣聰明伶俐,它的腦容量只有霸王龍的一半大小。科學家們推斷這具頭骨化石屬於1927年發現過、但至今未得到充分認識的一種巨型恐龍:撒哈拉噬人龍,意思是“出自撒哈拉的鯊魚齒爬蟲”。
三角洲奔龍的化石原先是由Gabrielle Lyon在1995年所發現,隔年由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所描述。它的骨骼化石是與較大型的鯊齒龍一同被發現,並且與棘龍、巴哈利亞龍、索倫龍、斯基瑪薩龍生活於同一地區的同一時代。模式種是敏捷三角洲奔龍(D. agilis),其名字是因它的構造十分有利奔跑,而以它這種體型來說是十分的迅速,再者,它是於化石化的河流三角洲中被發現。三角洲奔龍原先被描述成一類接近傷龍的大型虛骨龍類,但後來發現它是屬於角鼻龍下目,可能是西北阿根廷龍科。
三角洲奔龍被認為可能是巴哈利亞龍的次同物異名。
三角洲奔龍從沒有頭骨的化石被發現,儘管不少的非洲商店明碼常標價出售者寫著"三角洲奔龍'的食肉恐龍的牙齒化石,但無法得知這些牙齒化石是否真的來自於三角洲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