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斑潛蠅

三葉斑潛蠅

三葉斑潛蠅,英文名American serpentineleafminer, 隸屬雙翅目潛蠅科斑潛蠅屬。三葉斑潛蠅又稱為三葉草 斑潛蠅,與美洲斑潛蠅(l.sativae)形態極其相似,故在1995年以前l.trifolii 也被譯為美洲斑潛蠅。

於2010年1月7日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葉斑潛蠅
  • 別稱:American serpentineleafminer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 :潛蠅科
  • :斑潛蠅屬
  • 分布區域:集中於溫帶地區,較少分布於熱帶
起源,分布,危害方式,危害幼苗,引起作物減產,傳播病害,降低植物的商品價值,形態特徵,生物特性,寄主植物,綜合治理,物理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加強檢疫,

起源

原產於北美,20世紀70年代以前並不屬於重要害蟲,由於濫用廣譜性殺蟲劑,使其自然控制天敵大量死亡,使得該蟲成為重要害蟲。據報導由於該蟲的危害,1981-1985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菊花損失9300萬美元,佛羅里達州旱芹一度不能生產,損失900萬美元;土耳其溫室中石竹被害株率58.3%,室外菊花被害率達30%,巴勒克埃西省豌豆被害株率100%;印度番茄減產25%;蓖麻葉上蟲道面積達60%,韓國櫻桃番茄被害葉片率高達60%以上;該蟲南非已上升為第2大蔬菜害蟲。

分布

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國際貿易傳播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但主要集中於溫帶地區,較少分布於熱帶。近些年來三葉斑潛蠅先後在我國大陸周圍的台灣(1988)、菲律賓(1984)、日本(1990)、印度(1993)和韓國(1994)等地相繼出現。2005年,在我國廣東省中山市潭洲鎮蔬菜種植基地首次發現,並迅速在我國蔓延。三葉斑潛蠅的發生地區有: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度、賽普勒斯、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葉門、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匈牙利、冰島、義大利、馬爾他、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南斯拉夫、貝寧、象牙海岸、埃及、衣索比亞、幾內亞、肯亞、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馬約特島、奈及利亞、留尼旺、塞內加爾、南非、蘇丹、坦尚尼亞、突尼西亞、尚比亞、辛巴威、加拿大、美國巴哈馬、巴貝多、百慕達、哥斯大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國、瓜德羅普、瓜地馬拉、馬提尼克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西、哥倫比亞、法屬蓋亞那、蓋亞那、秘魯、委內瑞拉、美屬薩摩亞、密克羅尼西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薩摩亞、湯加(其中有的國家或地區聲稱已根除)。成為世界性的蔬菜,瓜類和觀賞植物最重要的害蟲之一。

危害方式

三葉斑潛蠅的危害主要有

危害幼苗

當幼苗和移栽植物 上發生嚴重的潛道時,導致植株顯著延緩生長或死亡。

引起作物減產

斑潛蠅的刺傷和取食,使葉綠素細胞被毀,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削弱,嚴重時還引起葉片脫落。

傳播病害

造成機械傷口使細菌和真菌易於侵入寄主。

降低植物的商品價值

當蔬菜或花卉葉片上出現斑潛蠅潛道和取食傷點時,其商品價值大大降低。
三葉斑潛蠅的取食傷口為白色斑點,容易被肉眼所觀察。產卵傷口較小,且都很圓。潛道通常白色,帶有濕黑或乾褐區域,典型的蛇形,盤繞緊密,形狀不規則。當幼蟲成熟時,潛道加寬。

形態特徵

1.1卵
一般產於葉表皮的下面,在2~5d內孵化,氣溫不同有所差別。卵米色,半透明,長橢圓形,其長0.12~0.13mm,寬0.110~0.115mm。
1.2幼蟲
幼蟲蛆形,剛孵化時呈淡白色,漸變為淺橙黃色,2齡以後為橙黃色;老熟幼蟲體長約3.10mm。幼蟲(或圍蛹)的1對後氣門形似三突錐狀,每一後氣門的3個氣門孔位於錐突的頂端,與外界相通。
1.3蛹
葉片外或土表化蛹,蛹為圍蛹,橢圓形,腹面略扁平;長約113~213mm,寬約015~0175mm;隨著化蛹時間的推移,其顏色由淺橙黃色逐漸變為褐色或暗褐色(圖1:A~L)。
1.4成蟲
體長雌蟲2.3mm;雄蟲1.6mm。頭頂和額區黃色,眼眶全部黃色,額寬為眼寬的2/3倍。頭鬃褐色,頭頂內、外鬃著生處黃色,具2根等長的上眶鬃及2根較短小的下眶鬃,眼眶毛稀疏且向後傾。觸角3節,均黃色,第3節圓形,觸角芒淡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無光澤,中背鬃3+1根,第3、4根稍短小,小中毛不規則排成4列,向後減少至2列。背板兩後側角靠近小盾片處黃色,小盾片黃色,具緣鬃4根。中胸側板下緣黑色腹側片大部分黑色僅上緣黃色。前翅翅長1.1~1.5mm,前緣脈加粗達中脈M1+2脈的末端,亞前緣脈末端成一皺褶並止於前緣脈折斷處,中室小,M3+4脈後段為中室長度的3~4倍。平衡棒黃色,各足基節和股節黃色,脛節及跗節呈黑色。腹部可見7節,各節背板黑褐色,第2節背前緣及中央常呈黃色,3~4背板中央亦常為黃色,形成背板中央不連續的黃色中帶紋。腹節腹板黃色,各節中央略呈褐色。雌蟲產卵鞘錐形,黑色;雄蟲第7腹節短鈍,黑色;外生殖器端陽體中央明顯收窄。

生物特性

2.1生活史
三葉斑潛蠅1年發生多代,繁殖速率隨地區、溫度和寄主的不同而變化。在低緯度和溫度高的地區或溫室,全年都能繁殖,完成1代需要大約3周。在芹菜上,三葉斑潛蠅35℃條件下12d完成1代,20℃條件下為26d,15℃條件下為54d。在菊花上,20℃條件下僅20d就完成1代。該蟲世代重疊明顯,種群發生高峰期與衰退期極為突出。
成蟲交尾後產卵,一般產於葉表皮的下面,卵在2~5d內孵化,氣溫不同有所差別。初孵幼蟲幾乎是透明狀的,到2齡和3齡變黃色。幼蟲發育期也隨溫度和寄主植物不同而異,但平均氣溫高於24℃時,一般幼蟲發育期為4~7d。氣溫高於30℃時,未成熟幼蟲的死亡率迅速上升。老熟幼蟲化蛹前常常爬出潛葉隧道或咬一小孔爬出,從葉面落入土中化蛹,也有在葉片內部化蛹的現象。高濕和乾燥環境不利於三葉斑潛蠅的化蛹。在20~30℃時幼蟲化蛹後7~14d羽化,低溫下,羽化推遲。成蟲羽化時間集中在8∶00~14∶00,雄蟲通常較雌蟲先出現。羽化24h後即可交配產卵,一次交配可滿足頭雌蟲所有卵受精。成蟲飛翔能力較強,大約可飛行100m,壽命約為15~30d,雌蟲的壽命比雄蟲稍長。產卵量隨溫度和寄主植物而不同。三葉斑潛蠅雌成蟲15℃條件下在芹菜上每次產卵25粒,30℃左右每次產卵400粒。1頭雌蟲在豌豆上可產卵493粒,在菊花上則可產卵639粒。

寄主植物

三葉斑潛蠅寄主範圍十分廣泛,比美洲斑潛蠅和南美斑潛蠅更廣,已記載的寄主有菊科、葫蘆科茄科、傘形科、毛茛科、石竹科、十字花科、錦葵科報春花科、豆科、唇形花科、蝶形花科、石蒜科、金蓮花科和禾本科等20餘科共300多種植物;其中菊科、葫蘆科和茄科植物及傘形科的旱芹是其選擇產卵和取食危害的嗜好寄主,在對菊花、芹菜和番茄種作物的選擇上,三葉草斑潛蠅最喜歡菊花,其次為芹菜。重要寄主作物包括菊花、百日菊、石竹花大麗花、絲石竹花、黃瓜、南瓜、甜瓜、旱芹、番茄、馬鈴薯、豌豆、菜豆、豇豆、甜菜、菠菜、蒜、韭、洋蔥、青菜、白菜、萵苣、甘藍、辣椒、西瓜、棉、苜蓿和大麥等作物。三葉斑潛蠅寄主範圍與美洲斑潛蠅、番茄斑潛蠅、拉美斑潛蠅有重疊現象。

綜合治理

物理防治

對疫區進入的可攜帶三葉斑潛蠅的材料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冷凍、冷凍加熏蒸、熏蒸、伽瑪射線輻射等。
用溴甲烷(methylbromide)40gm熏蒸3小時,可將絲石竹切花上的三葉斑潛蠅完全殺死。
2000~1000Gy的劑量是各個蟲態的致死劑量,用750~25Gy劑量處理,幼蟲仍可存活,但化蛹率降低且大多數的蛹不能羽化。
懸掛黃板誘殺成蟲。在保護地內架設黃板誘殺保護地中的斑潛蠅成蟲,黃板的懸掛高度保持在作物上方20cm,並保持黃板的黏著性,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藥劑防治

卵期可用溴甲烷;幼蟲期可用滅蠅胺、氟蟲脲、除蟲脲、溴氰菊酯、三唑磷、抗蚜威、殺蟲隆等;成蟲期可用氯氰菊酯、敵敵畏、氟鈴脲、涕滅威等;蛹期可用氟鈴脲。
將菊花切條浸於吡嘧磷pyrazophos(30Ec)的藥液中1~5分鐘,也可阻止三葉斑潛蠅潛蠅斑的形成,然而,時間過長將產生藥害。用吡嘧磷及毒死蜱chlorpyrifos(4Ec)浸泡可以有效地控制1齡幼蟲,毒死蜱與氯氰菊酯permethrin及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一樣對成蟲也有控制效果。但吡嘧磷是控制2齡及3齡幼蟲較有效的藥劑。
化學防治在三葉斑潛蠅早期防治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但由於化學農藥的濫用,使得斑潛蠅的防治更為嚴峻。在美國的加州,氯菊酯登記2年後,該蟲對它的抗性增強了20倍;在加拿大,對定菌磷敏感性1年即下降了15倍;在日本,開始時期佳硫磷很有效,後來效果也明顯降低;美國佛羅里達州治理三葉斑潛蠅的農藥有效期平均不超過3年,旱芹一度不能生產就是因為無藥可治。已發現該蟲對有機磷農藥多個品種,如一零五九、毒死蜱和三唑磷等有互動抗性。據日本和美國等地的試驗,脫離農藥一定時期,並不能使該蟲恢復對藥劑的敏感性。抗藥性的產生意味著防治辦法的選擇受到限制,防治更加困難。Leibee報導,美國佛羅里達州報導蔬菜上使用氯化烴類、有機磷酸酯類和二氯苯醚菊酯防治斑潛蠅不再有效。Keil等指出,南加利福尼亞菊花上使用二氯苯醚菊酯防治三葉斑潛蠅失敗Mason等證明,夏威夷阿胡地區不同的三葉斑潛蠅種群對二氯苯醚菊酯和戊氰菊酯的忍耐性明顯不同,這些忍耐性的差異與種群採集地點的農藥施用類型有關。針對產生抗性的研究表明,交替用藥和間斷使用農藥可以用於抗性治理。為什麼三葉斑潛蠅比其它的斑潛蠅種對藥劑的抗性發展明顯加快,因為三葉斑潛蠅的繁殖能力大,是其它一些重要斑潛蠅種的3倍,而且三葉斑潛蠅常發生在溫室作物上,農藥施用比大多數大田作物量大且更頻繁。正確理解這些因素能幫助制定一些降低斑潛蠅抗藥性發展速度的防治策略。抗性發展的模擬模型可以用來評價影響抗性發展的各因素,和制定不斷變化的防治策略,這種模擬是對抗性控制的一種有益手段。

生物防治

利用和保護天敵主要是寄生性天敵(寄生蜂),在蟲口密度不高時,生物防治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斑潛蠅屬的寄生蜂種類非1常多,大約有40種以上。Ganaspidiumutrlis是三葉斑潛蠅的幼蟲和蛹的寄生蜂,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生物防治套用種類。荷蘭花了5年時間開發利用寄生蜂Dacnusasibirica,建立起自己的種群,來防治三葉斑潛蠅。美國也正在積極地使用生物農藥來防治斑潛蠅如,蘇運金桿菌(Dipel)和農用抗菌素阿佛米丁。

加強檢疫

歐美一些國家規定禁止從疫區輸入帶蟲蔬菜和花卉,或在輸入前3個月,每月檢查確認無此類害蟲,或置室溫3~4天使卵孵化再經0℃冷藏1~2周殺死幼蟲後方可輸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