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苞小柴胡

三苞小柴胡(學名:Bupleurum tenue var. paucefulcrans)是傘形科柴胡屬的變種。分布於中國大陸的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1,3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陰濕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苞小柴胡
  • 拉丁學名:BupleurumtenueBuch.–Ham.exD.Donvar.paucefulcran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傘形目
  • 傘形科
  • 亞科芹亞科
  • 阿米芹族 葛縷子亞族 阿米芹族異型類
  • 柴胡屬
  • 分布區域:產貴州。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畢節縣,上小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小柴胡區別在於:植株較高,約1米左右:莖較粗壯,細圓,綠色,光滑;莖生葉披針形,長6—8厘米,寬約8毫米;總苞片2—3,線狀披針形;小總苞通常3片,有時4—5片,不等大,長超過於花。
小柴胡
二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根細瘦,木質化,淡土黃色,入土很淺。莖基部近木質化,帶紫褐色,下部往往大量分枝成叢生狀,很少單生,分枝細而質堅,斜開展開,再分生小枝。葉小,長圓狀披針形或線形,長3-8厘米,寬4-8毫米,頂端鈍或圓,有小突尖頭,基部略收縮抱莖,無柄,7-9脈,沿小脈邊緣和末端均有棕黃色的油脂積聚;分枝上的葉更短小些,形狀相似。傘形花序小而多;花序梗細長,長2-3.5厘米,有稜角;傘輻2-5,線形,不等長,6-13毫米,挺直,結果時稍延長;總苞片2-4,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不等大,長3-6毫米,寬1-2毫米,頂端銳尖,基部漸狹,5-7脈,支脈末端也有棕黃色的油脂凝集;小總苞片5,披針形或橢圓形,同大,草質,長3-4毫米,寬1-1.5毫米,頂端漸尖,有小突尖頭,3脈,長略超過小傘形花序或與之等長;小傘形花序多數,直徑1-1.3毫米,花3-5,花柄長0.5-1.5毫米;花瓣近圓形,上端內折,小舌片近長方形,每小傘形花序通常有發育果3,其餘多不發育。果廣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5毫米,寬1.5毫米,棕色,棱粗而顯著,淡黃色;分生果橫切面五角形,棱呈三角形;每棱槽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坦。花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300米的小河,陰濕地方。

分布範圍

產自貴州。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畢節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