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早春從葉腋間抽生出長花梗,梗上單生一花,大花型花徑8-10厘米,小花型花徑3-6厘米,花有五瓣,通常每朵花有蘭紫、白、黃三色;花瓣近圓形,假面狀,覆瓦狀排列,距短而鈍。花期可從早春到初秋。莖、葉含三色堇黃甙;花含芸香甙、揮髮油、皂甙、維生素A.C。三色堇又名蝴蝶花,鬼臉花,為堇菜科堇菜屬植物。品種繁多,色彩鮮艷,花期頗長,是著名的早春花卉。在歐美十分流行。除耐寒品種以外,已有杭熱、抗病的三色堇。
生長環境
較耐寒,喜涼爽,在晝溫15-25℃、夜溫3-5℃的條件下發育良好。晝溫若連續在30℃以上,則花芽消失,或不形成花瓣。日照長短比光照強度對開花的影響大,日照不良,開花不佳。喜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中性壤土或粘壤土。為多年生花卉,常作二年生栽培。
分布範圍
原產歐洲,現分布世界各地。
主要價值
三色堇是布置春季花壇的主要花卉之一。因花有三種顏色對稱地分布在五個花瓣上,構成的圖案,形同貓的兩耳、兩頰和一張嘴,故又名貓兒臉。又因整個花被風吹動時,如翻飛的蝴蝶,所以又有蝴蝶花的別名。經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目前三色堇花的色彩、品種比較繁多。除一花三色者外,還有純白、純黃、純紫、紫黑等。另外,還有黃紫、白黑相配及紫、紅、藍、黃、白多彩的混合色等。從花形上看,有大花形、花瓣邊緣呈波浪形的及重瓣形的。三色堇是冬、春季節優良的花壇材料,因為適應性強、耐粗放型管理,可以盆栽工人們欣賞。
藥用價值
三色堇可殺菌、治療皮膚上青春痘、粉刺、過敏問題。在中國醫藥古籍記載的護膚聖品中,三色堇無疑是最炫目的。三國時期的《名醫別錄》中就已把三色堇列為重要護膚藥材,隋煬帝為討後宮佳麗的歡心,曾組織太醫研究三色堇去痘的多種方法,並將其一一寫進《隋煬帝後宮諸宮藥方》與《香方粉澤》等書之中。中醫聖典《本草綱目》更是詳細內載三色堇的神奇去痘功效:“三色堇,性表溫和,其味芳香,引藥上行於面,去瘡除疤,瘡瘍消腫。”三色堇全草,可以用作藥物,莖葉含三色堇素,主治咳嗽等疾病。
繁殖培育
繁殖
播種法,華南地區以秋、冬為播種適期,種子發芽適溫約15-20C。將種子均勻撒播於細蛇木屑中,保持適潤,約經10-15天發芽。若氣溫太高,不易發芽,可先催芽再播種,用半張衛生紙摺疊成方形,裝入小型塑膠拉鏈袋,再滴水少許,使衛生紙充分吸水,然後將種子倒入袋內,再將袋口密封,放置冰櫃5-8C環境中,約經6-7天再取出播種。發芽成苗後本葉發至2-3枚時,假植於育苗盆中,追肥1-2次,本葉發至5-7枚再移植栽培。在初夏時行扦插或壓條繁殖,扦插3-7月均可進行,以初夏為最好。一般剪取植株中心根莖處萌發的短枝作插穗比較好,開花枝條不能作插穗。扦插後約2-3個星期即可生根,成活率很高。壓條繁殖,也很容易成活。
栽培重點
盆栽每17厘米盆植1株,花壇株距15-20厘米。栽培土質以肥沃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佳,或用泥炭土30%、細蛇木屑20%、壤土40%、腐熟堆肥10%混合調製。生育期間每20-30天追肥1次,各種有機肥料或氮、磷、鉀均佳。花謝後立即剪除殘花,能促使再開花,至春末以後氣溫較高,開花漸少也漸小。性喜冷涼或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5-23C,若有乍熱、高溫達28C以上天氣,應力求通風良好,使溫度降低,以防枯萎死亡。病害可用普克菌、億力或大生防治,蟲害可用速滅松、萬靈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