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文史新論:新教育場域的興起》是2017年5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應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聯文史新論:新教育場域的興起
- 作者:應星
- ISBN:9787108058683
- 頁數:245頁
- 定價:45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7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科舉制度的廢除、新式學校的建立,不僅是中國教育制度史上的巨變,而且直接牽動著政與學的關係在中國現代社會的重構。
本書通過三個不同類型的個案考察,展示了從1895年到1926年的三十年間,新教育場域逐漸興起的艱難歷程。
圖書目錄
引論
上 篇
從科場場域到後科場場域
——1895-1913年的湖南
一、導言
二、科場場域與1895年前的社會支配關係再生產
(一)科場場域的成型
(二)科場場域與其它場域的關係
(三)士紳慣習與社會支配關係的再生產
(四)湖南社會的地方性因素對科場場域的影響
三、新的支配關係的確立與科場的衰敗:1895-1905年的湖南社會
(一)新舊文化資本的競爭
(二)“原子式競爭”下的士紳慣習
(三)廢科事件的發生
四、社會支配關係的再生產與後科場場域:1905-1913年的湖南社會
(一)學堂與權力場域的關係
(二)學堂:作為新文化資本的支配結構
(三)學生的反體制衝動:一種特殊的慣習的形成
五、小結
中 篇
北京大學:“學術社會”的興起
——1917-1923年
一.導言
二.蔡元培到任前的學術風氣
(一)清季民初學術風氣的演變
(二)北京大學1917年前的學術風氣
(三)蔡元培的“教育救國”和“學術至上”的理念的確立
三.“兼容並包”與大學作為現代學術中心
(一)兼容並包與“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二)兼容並包與新舊激戰:以林(紓)蔡(元培)之爭為例
(三)從地緣到學緣
(四)嚴限校外兼職,促使“專研學理”
(五)從“學無定業”到“學在大學”
四.“教育獨立”與大學作為學術自治場域
(一)大學與政治干預
(二)大學與經費保障
(三)大學與宗教束縛
(四)大學與實業活動
五.“休戚相關”與大學作為學術興國基地
(一)大學的高深追求與社會基礎
(二)大學的學術使命與啟蒙責任
(三)大學的第一要務與學生運動
六.“養成人格”與大學作為科學話語共同體
(一)“由科學而達至修養”與“以美育代宗教”
(二)分類與會通
(三)同一學科里的“兩種文化”
(四)科學話語與學術自主
七.小結
下 篇
中等學校與中共革命
——1922—1926年的江西
一.導言
二.“盜火者”、“深耕者”及其“搭橋者”
三.南昌二中及其改造社:同心圓式的革命網路
(一)改造社與世家出身的“國民黨系人士”
(二)改造社與廣信府地區
四.南昌一師:格線狀的革命網路
(一)格線狀的革命網路
(二)師範學校與格線狀革命網路
(三)南昌一師與世家出身的“國民黨系人士”
(四)南昌一師與鄱陽湖區域、贛江流域
五.小結
結語
徵引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