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山(傳說仙山)

三神山(傳說仙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神山,神話傳說東海中仙人所居之山,海上有五山: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最後二山飄去不知蹤跡,只剩下方壺(方丈)、瀛洲、蓬萊三山了。《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巿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神山
  • 外文名稱:藏語名貢嘎日松貢布
  • 地理位置:四川稻城縣
  • 開放時間:7:00—18:00
神話,名稱,拼音,出處,

神話

鼇魚,在遠古傳說中鼇魚負載大山或大地,鼇魚移動就會發生地震或滄海桑田,山川變遷。神話中天帝治下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並不相連,經常跟隨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動,沒有一刻穩定。神人和聖人們都討厭此事,便報告了天帝。"帝"(這稱號早在殷代已見文獻)唯恐神山流移到"西極",打破宇宙已有的平衡。使神山居民失其所居,就派北海之神禹強驅使十五頭巨鰲分為五組,分別用頭頂住神山,六萬年一換,這樣五座神山才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動,但是龍伯之國有個巨人,抬起腳幾步就到了這五座神山所在的地方,一鉤就釣上了六隻巨鰲,由於龍伯國巨人釣走了六鰲,致使"岱輿"、"員嶠"失去了負山的巨鼇,各自飄流到北極,沉入了汪洋大海,從此神山也只剩三座。《楚辭·天問》篇對此而問曰:“鰲戴山抃,何以安之”。《列仙傳》中亦有“巨靈之鰲,背負蓬萊之山,而抃舞戲滄海之中”。

名稱

神仙思想產生於周末,盛行於戰國。 戰國時,民間已廣泛流傳著許多有關神仙和神仙境界的傳說,其中以東海仙山和崑崙山最為神奇,流傳最廣,成為我國兩大神話系統的淵源。
海上有五山:岱嶼、員嶠、方壺、瀛洲、蓬萊。據《列子·湯問》:“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節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勝數。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返。.......最後二山飄去不知蹤跡,只剩下方壺(方丈)、瀛洲、蓬萊三山了。

拼音

sān shén shān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巿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史記正義》:“蓬萊、方丈、瀛州,勃海中三神山也。”宋 晁補之《次韻和趙令僉防禦春感懷》:“上書自去千牛衛,掛席欲過三神山。”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風引三神山, 蓬萊 竟誰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