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三疊紀地層分布廣泛,南方的大部分省區和北方的陝甘一帶、鄂爾多斯盆地、黑龍江東部地區都有三疊系沉積。然而三疊紀生物鹼分布相對局限,僅在南方的貴州、四川、廣西的部分地區有出露,礁體類型和規模也有很大差異,研究程度相對較低。受二疊紀末期生物絕滅事件的影響,三疊紀早期生物礁少見,尚未有確切的報導。中三疊世是三疊紀造礁生物的復甦期,在此期間,貴州羅甸板庚發育了紅藻和微生物碓,貴州中、南部自玉屏向西南方向經貴陽、安順至安龍、興義還發育了一條斜長的礁相帶,造礁生物以紅藻、藍細菌和叢狀線藻為主,在貴州關嶺地區發育了以龍介蠕蟲、六射珊瑚和環口目苔蘚蟲類為主要造礁生物的尼安西期生物礁,在廣西百色盆地上法地區發育了微生物礁和疊層石礁。晚三疊世的生物群落更為繁盛,生物礁也更加豐富,除了在川西北昌台地區發育了數量眾多的雙殼類生物群外,在川西北的綿竹安縣、江油地區發育了一系列海綿小點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疊紀生物礁
- 外文名:Triassic reef
- 分布:南方的大部分和北方的陝甘一帶
- 特點1:三疊紀早期生物礁少見
- 特點2:晚三疊世的生物群落更為繁盛
- 舉例:廣西百色盆地上法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