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俞

三焦俞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位於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尿瀦留、胃炎、胃痙攣等病證。直刺0.5~1寸,針尖不宜向外側深刺,以免損傷腎臟及其動、靜脈和輸尿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焦俞
  • 出處:《針灸甲乙經》
  • 隸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 主治:腎炎、尿瀦留、胃炎、胃痙攣
  • 功能:外散三焦腑之熱
  • 特殊主治:三焦之背俞穴
  • 主要配伍:配小腸俞、下髎、章門主治腹瀉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治法,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三焦,三焦腑也。俞,輸也。該穴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功能作用

外散三焦腑之熱。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第2腰動、靜脈後支;布有第1、第2腰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第2腰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1. 腸鳴、腹脹、腹瀉、水腫等脾胃疾患;
2. 腰背強痛。

操作

直刺0.5~1寸。針尖不宜向外側深刺,以免損傷腎臟及其動、靜脈和輸尿管等。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尿瀦留、胃炎、胃痙攣等。

配伍

配小腸俞、下髎、章門主治腹瀉;
配腎俞、委中、太溪、命門主治腰脊強痛。

相關論述

《銅人針灸經》:“肩背拘急,腰脊強。”
《針灸大成》:“泄注下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