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漏根

三無漏根,教義名數。梵文Trinyanasravendriyani的意譯。“二十二根”之一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無漏根
  • 外文名:Trinyanasravendriyani
引用示例,

引用示例

基本概念
在把握“四諦”教理過程中,按佛教的修道次第,所謂“見道”、“修道”、“無學道”,能夠產生相應的三種無漏性認識(知)的體性。此處之“體性”,總指二十二根中的意、樂、喜、舍、信、勤、念、定、慧九根。此九根在“見道”中稱“未知當知根”(梵文Anajnatajnasyamindriya),在“修道”中稱“已知根”(梵文Ajnendriya),在“無學道”中稱“具知根”(梵文Ajnatavi-indriya)。《俱舍論》卷三:“意、樂、喜、舍(及)信等五根,如是九根,在於三道,如次建立三無漏根。謂在見道,依意等九立未知當知根。”在此見道,“有未曾知當知行轉故,說彼名未知當知”;“若在修道,即依此九立已知根”。在此修道,“無未曾知,但為斷除餘隨眠故,即於彼境複數了知,是故說彼名為已知”;“在無學道亦依此九立具知根”。在此道中,“知已,已知,故名為知,有此知者,名為具知,或習此知已成性者,名為具知,謂得盡智、無生智故,如實自知我遍知苦,不復遍知,乃至廣說。”據此,以意與信等九根為憑依,推動行者對“四諦”之認識由未知當知向已知俱知之三階段發展,即稱“三無漏根”。故《大毗婆沙論》卷一四二說:“未知當知根,於未見諦而見諦增上;已知根,於已見諦除煩惱過增上;具知根,於已除煩惱過,得現法樂住增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