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名,在今湖北天門市南,流經漢川入漢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澨水
- 拼音:sān shì shuǐ
水名,在今湖北天門市南,流經漢川入漢水。
水名,在今湖北天門市南,流經漢川入漢水。詞語信息【詞目】三澨水【拼音】sān shì shuǐ詳細解釋《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 鄭玄 註:“三澨,水名也,在江夏...
1. 水名 [Shi River]。在湖北省境 過三澨,至於大別。——《書·禹貢》。左傳:“句澨、雍澨、薳澨,其地在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北。”2. 水邊 [waterside]澨,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也。從水,筮者。——《說文》則決睢澨。——《左傳·成公十五年》。注:“水涯也。”夕濟兮西澨。——《楚辭·湘夫人...
”《史記·夏本紀》:“嶓冢道瀁,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77景陵縣:三澨水在“縣南三十里。出京山縣西七十里之磨石山,流入縣界,東注於蒿台湖。或以為即《禹貢》之三澨也,亦曰三汊口”。.
司馬河,位於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石龍鎮境內,為京山縣古三澨之一,因“旁有司馬墓”而得名(見光緒八年版《京山縣誌》卷二、三澨水條)。其主要支流有4條:發源於卷嶺山南麓的議合集河;發源於潼泉山的潼泉河(這兩條河在離石龍過江西北約1.5公里處的吳家台匯合);發源於仙女洞的仙女河、發源於孤老山的藍...
(6)三澨(shì):古水名。《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出自湖北京山縣西七十里磨石山的澨水,可能就是三澨水。李維楨是京山人,所以這樣說。(7)青箬(ruò)綠蓑:化用張志和《漁父歌》中“青箬笠,綠蓑衣”句。箬:箬竹,葉大而寬,可編竹笠。(8)榜(bàng):船槳。鼓枻(yì):敲打著船舷。作品賞析...
在《尚書·禹貢》中有雲“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按照所言,便是漢江源頭(今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漢王山),後人所著地理書籍《水經注》中“漢中記曰,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以嶓冢為分水嶺。”簡述 嶓冢,山名,又名漢王山。位於現...
滄浪:即滄浪之水,指漢水流經湖北段。《尚書·禹貢》云:“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胡渭《禹貢錐指》云:“滄浪者,漢水之色。”三澨(shì):水名,在湖北境內。覰(qù):同“覷”,觀看。朝宗:諸侯朝見天子,這裡指百川匯入大江的樣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注曰:“春見曰朝,...
1.花白。2.水名。即漢水。3.花白。詞語出處 1.白居易《冬至夜》詩:《冬至夜》白居易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2.《史記.夏本紀》:“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
滄浪水也。南入江。從水良聲。說文解字注 浪,滄浪水也。按據此解可證前後某篆下皆當雲某水也。淺人刪之。存一水字。非是。南入江。禹貢曰。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許以漾浪沔三篆全偁道漾。經文記禹時漢水故道也。其下流為滄浪水入江。與今水道同。其源出隴西氐道嶓冢山至...
【釋義】古水名。指今長江下游。詳細解釋 古以南江、北江、中江為三江。北江指今長江下游。《尚書·禹貢》:“東為北江,入于海。” 孔 傳:“自彭蠡,江分為三,入震澤,遂為北江而入海。”《史記·夏本紀》:“嶓冢道瀁,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