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概況
三江縣1989年開始引種
綠茶,2002年正式把茶葉列為農民增收的“四個一”工程之一。同時,三江縣委、縣政府從政策上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獎勵和引導農民種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發展茶葉生產。通過政策引導,獎勵扶助,三江的茶葉生產得到了較快發展,湧現出八江、同樂、獨峒、良口4個萬畝茶葉大鄉和布央、八協、七團、思歐、高露等23個千畝茶葉生態村,茶葉成為了三江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已發展到10.2萬畝,與廣西茶葉第一大縣
凌雲縣相比僅差3000畝。
為以質取勝,三江在擴大茶葉種植面積同時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引進現代化茶葉加工企業,保證茶葉“綠色”、優質。目前,全縣共有茶加工廠22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有10多家。全縣無公害茶葉技術推廣7.545萬畝,有機茶技術推廣2100畝,生態茶葉技術推廣1萬畝;此外還引進了烏牛早、福鼎大毫、龍井系列等名優新品種2萬畝。
經過數載發展,以“布央仙人山茶”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葉品牌,已走出廣西,面向全國。2004年在廣西第四屆“桂茶杯”名優茶評比中,“三江天池綠劍”和“三江碧舫綠茶”獲得特等獎;在2005年第六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三江碧舫綠茶”“三江天池綠劍”“劍蘭”等三個產品又榮獲特等獎;2007年4月,在廣西茶葉學會主辦的第三屆名優茶擂台賽中,三江的 “家福蘭馨”脫穎而出,奪得“擂主”稱號。
2006年,三江全年產乾茶2560噸,產值12288萬元,在農民人均純收入2109元中,茶葉就給農民貢獻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縣新增茶葉面積1.3萬畝,生產乾茶1200噸,產值6000多萬元。至2013年,該縣新種茶葉360多公頃,茶園總面積達9866.67公頃,茶產量8500多噸,產值8億多元。
自2002年以來,全縣就有7萬以上的貧困人口靠種茶脫貧致富。茶葉已成為侗鄉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勤勞的侗族人民依靠山上的“綠色銀行”走上致富道路,而目前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三江茶葉能夠更快的被外界知曉。
產業扶持
三江縣財政局、縣扶貧辦、縣農業局及金融部門在茶農種苗、肥料方面給予扶持,幫助他們新建或改造茶葉加工廠,借貸生產周轉金;不斷培育優良茶樹品種,開發地方特色茶葉,改造低產茶園,加快標準茶園示範基地建設,最佳化茶葉產品結構,指導茶葉企業向 紅茶或黑茶方向發展,形成早春以綠茶為主,春後生產紅茶等茶類的生產格局,使茶葉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作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三江不斷培育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市場開拓能力,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營規模和盈利能力,並以龍頭帶動產業發展。2013年,該縣新建兩個大型茶廠,引進兩組全自動化紅茶加工機械,興辦12個茶葉色選廠,引進茶葉專用色選機20台,延長了茶葉產業鏈。目前,三江共有大小茶葉加工企業540家 。
良好的交易平台是茶葉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三江建成了一個面積10000平方米、攤位門面62個的茶葉交易市場,日交易量為1萬公斤左右,交易額近300萬元。
品牌建設
三江茶葉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為進一步打響三江茶葉品牌,三江自2009年以來就策劃公用品牌名稱徵集活動,向社會公開徵集全縣茶葉公用品牌名稱。經過柳州市農業局、三江縣委政府、市茶業協會、三江縣各茶葉企業代表組成的評審組評審,最終由“三江春”成為該縣茶葉的對外品牌。
三江茶葉素以“上市早、品質高”而大獲好評,並屢屢獲得大獎。綠茶以早春茶為貴,“三江春”正含的“三江茶獨特的品質特徵以及上市早而聞名”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