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茶油,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茶油,是油茶籽油的簡稱,又名山茶油、茶籽油,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油茶物種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油茶樹與油橄欖、油棕、椰子樹並稱世界著名的四大木本油料樹種。油茶籽含油率一般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
2017年5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三江茶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江茶油
- 外文名:Sanjiang tea oil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
- 品質特點:棕黃色液體,香味濃郁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第39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5月31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茶油,是油茶籽油的簡稱,又名山茶油、茶籽油,是從山茶科山茶屬油茶物種成熟種子中提取的純天然高級食用植物油。油茶樹與油橄欖、油棕、椰子樹並稱世界著名的四大木本油料樹種。油茶籽含油率一般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與橄欖油極為相似,素有“東方橄欖油”的稱號,有些營養成分的指標還要高於橄欖油。由於油茶整個生長過程無需使用化肥、農藥,油茶果生長期從開花到成熟,歷經冬、春、夏、秋之雨露,盡吸天然養分、日月精華,營養價值極高,是能夠與橄欖油相媲美的高檔健康食用油。
產地環境
三江茶油產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境處於低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全年平均氣溫為17℃至19℃之間,南北氣溫相差1℃至2℃;雨熱同季,寒暑分明,晨昏多霧,四季宜耕;一年四季,春多寒潮陰雨,夏有暴雨高溫,伏秋易旱,冬有寒霜。
三江侗族自治縣屬紅壤地帶,但隨著山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分為紅壤地帶黃紅壤地帶、黃壤地帶;三江侗族自治縣垂直分布規律大體是500米以下的丘陵為紅壤地帶性土壤,500米至800米為黃紅壤地帶性土壤,850米以上為黃壤地帶性土壤。土壤總的特點是:土體肥厚,多為壤土;有機質含量高,適宜種植茶樹。
歷史淵源
清代嘉慶年間(1760-1820年),《廖志》記載“境多坡地,少平原之故,田谷不能自給……。”“縣山地多,鄉民有山地者,多不願佃農,因土地肥沃,種茶、桐可獲厚利”。
2001年8月,三江縣榮獲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油茶之鄉”稱號。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三江縣有油茶林61.7萬畝,覆蓋15個鄉鎮的86個貧困村,該縣完成油茶品改4593畝,建設油茶品改示範基地7個,建成油茶苗木繁殖基地150畝,培育苗木400萬株,扶持貧困戶開發油茶種植1580戶4520人。
產品榮譽
2017年5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三江茶油”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三江茶油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 立地條件
海拔200米—600米,坡度≤250,土壤厚度≥0.8米以上,土壤pH值在4.5—6.5之間,土壤質地為壤土。
- 品種
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類。
- 苗木
實生苗或嫁接苗。
- 定植
定植時間為1月至2月。栽培密度為每公頃栽植1110株-1650株。
- 施肥
以有機肥為主,結合施用少量化肥。
- 油茶果採摘時間
寒露或霜降時期。
- 產品加工工藝流程
以60℃—70℃低溫物理壓榨法,按照:茶籽→清理→晾乾(7天—10天)或烘焙(24小時)→破碎→軋胚→蒸炒→壓榨→過濾的流程進行加工。
- 產品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棕黃色液體,香味濃郁。
理化特色
項目 | 指標 |
油酸(C18:1) | 78~87 |
亞油酸(C18:2) | 7~14 |
水分及揮發物/(%)≤ | 0.13 |
不溶性雜質/(%)≤ | 0.05 |
酸值(KOH)/(毫克/克)≤ | 2.4 |
過氧化值/(毫摩爾/千克)≤ | 7.3 |
苯並(а)芘(微克/千克)≤ | 5 |
其他技術指標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三江茶油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三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三江茶油的檢測機構由廣西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