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04年4月30日,湘江三汊磯大橋舉行奠基儀式,大橋動工興建;9月14日,湘江三汊磯大橋水上第一個鋼圍堰浮運到位。
2005年5月23日,湘江三汊磯大橋完成主橋墩工程;8月21日,湘江三汊磯大橋完成第一節鋼箱梁頂推架設工程;11月16日,湘江三汊磯大橋完成第一節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頂推架設工程。
2006年4月18日,湘江三汊磯大橋完成主橋鋼箱梁頂推架設工程;5月19日,湘江三汊磯大橋進行主橋安裝纜索工程;6月8日,湘江三汊磯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全線貫通;9月1日,湘江三汊磯大橋通車運營。
橋樑位置
湘江三汊磯大橋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連線連線嶽麓區與開福區;南距上游
福元路大橋2.7千米,北距下游湘江大橋4.2千米;該橋西起嶽麓區銀杉路與長沙市
北二環交匯口,上跨湘江水道,東至開福區北二環與芙蓉北路交匯立交,其中,西岸接銀杉路、瀟湘北路,東岸接湘江北路、興隆路、芙蓉北路;該橋全段為長沙市北二環組成部分之一。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湘江三汊磯大橋主要由水上主橋、塔柱、懸索吊桿、橋墩、橋面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結構特點 |
主橋 | 主橋為自錨式懸索橋,自錨懸索橋鋼箱梁採用五跨連續布置,自錨式懸索橋加勁梁為一壓彎構件;在11.12號墩處主梁與塔柱之間縱向安裝液壓阻尼器,阻尼器採用MSTU抗震阻尼器。 |
加勁梁 | 加勁梁採用扁平閉口鋼箱梁截面型式,鋼箱梁橋面採用正交異性板,頂板縱向加勁肋為U形閉口肋。 |
主塔 | 主塔採用變截面鋼筋混凝土結構,塔柱的截面形式是空心箱形,塔頂、塔底及塔柱於西涼的交界處設有加厚段,塔頂設定實心段。兩塔柱之間通過橫樑連線,橫樑按預應力構件設計,其截面形式為空心矩形。塔柱下橫樑與主梁之間設定毛勒液體粘滯阻尼裝置;塔頂設定避雷裝置。索塔基礎採用大直徑鑽孔灌注樁群樁基礎,承台為分離式,平面尚未圓形,承台採用C30混凝土,在承台頂設定橫系梁。其餘橋墩為雙柱墩。 |
纜索 | 每根主纜為預製索股構成單纜,預製索股為鍍鋅高強鋼絲組成,採用PPWS法施工。吊索型式為上銷下錨式預製平行索股,每個吊點設兩根吊索,除邊跨的第一、二根吊桿採用剛性吊桿外,其餘吊索截面為鍍鋅鋼絲。吊桿與主梁連線採用對拉螺桿連線。鞍座設計採用了自平衡調節系統。 |
參考資料: |
設計參數
湘江三汊磯大橋線路長1577米,主橋採用(70+132+328+132+70)米跨徑布置,中跨主纜矢跨比1/5,邊跨矢跨比1/10.6245,懸索橋主纜位於半徑為24402.745米豎曲線上。主梁全寬35米,鋼箱梁高跨比1:91.1,高寬比1:9.72。11號西塔柱自基頂算起高106.16米,12號東塔柱自承台頂算起104.453米,兩個塔柱自橋面算起為71.752米。量他在中心間距在塔頂處為25米。主纜中心線長度為680.70米,全橋鋼纜量1026墩。吊索間距9米,全橋共122對吊索。上鞍座淨重26噸;鞍座下墊板構件包括填板等重14.5噸,全橋共4套鞍座。
技術標準 |
道路等級 | 城市主幹路Ⅰ級 |
設計速度 | 6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雙向六車道 |
荷載標準 | 汽車:汽車-超20級,掛車-120;人群:4千牛/平方米 |
基本風速 | 25.9米/秒 |
遇台頻率 | 1次/100年 |
設計水位 | 36.78米(黃海高程) |
航道標準 | III級;淨高:45.85米 |
淨空標準 | 42.78米或40.78米 |
防撞標準 | 按三級航道順橋軸向400千牛,橫橋向550千牛 |
抗震等級 | 按7度設防 |
參考資料: |
設備設施
截至2006年9月,湘江三汊磯大橋在索塔塔柱、拉索、橋柱等設定景觀照明等。
運營情況
票價票制
截至2019年1月15日,湘江三汊磯大橋不實施收費制度。
通行事項
2019年1月12日到18日,湘江三汊磯大橋伸縮縫啟動維修,由西往東方向的車輛,將借用東往西路幅1條車道,確保雙向四車道通行。
建設成果
湘江三汊磯大橋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關鍵技術:
1、大型鋼箱梁頂推施工技術;2、主孔自錨式懸索系統安裝及體系轉換技術;3、自錨式懸索橋施工控制技術;4、液壓自爬模施工技術。
價值意義
湘江三汊磯大橋在主梁跨度的確定、主纜矢跨比的選擇、主梁截面形式及縱向約束方式、主纜錨固方式、吊索的連線構造等設計構思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在橋塔的施工、鋼箱梁的製造及安裝、吊索的安裝等施工過程中採用了一些獨塔的施工工藝,為之後同類型橋樑的設計及施工提供借鑑。
(《第十八屆全國橋樑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