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區逕口中學

三水區逕口中學

首批廣東省一級學校,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高中,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水區逕口中學
  • 類別:中學
  • 所屬地區:廣東省
  • 現狀:合併成三水區第三中學
學校簡介,校內資源,師資力量,歷史沿革,

學校簡介

三水區逕口中學創辦於1917年,三水中學是一所有著近百年辦學歷史的嶺南名校,是三水區教育局直屬的公立高級中學。學校坐落在三水區雲東海風景區,校園占地面積238畝,西臨森林公園,東眺荷花世界,北傍雲東海。整齊的草坪、絢麗的花卉、蔥鬱的樹木和精巧的樓閣相映成趣。

校內資源

學校占地面積1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學校建有現代化的辦公大樓、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圖書館、文體館、會議中心、學生公寓樓、學生飯堂。有先進的廣播系統,有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理化生實驗室,有設施完備的十幾間鋼琴室、聲樂室、器樂室、舞蹈室、美術室、歷史室、地理室、音樂多媒體課室、校史室、心理諮詢室等。已建成1000兆的主幹校園網、教育教學信息資源庫和現代辦公管理系統,多媒體教學平台進入每一間教室,有高標準的學生電腦室和電子閱覽室。教師每人1台計算機。圖書館藏書10多萬冊,教育教學刊物、工具書達700多種。所有的教室、學生宿舍、教師辦公室都安裝了空調。學生飯堂為“佛山市A級學生飯堂”,學生宿舍熱水能保證充足的供應。

師資力量

三水中學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雲集了一大批省內外教育精英:現有218名教師中,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19人,高級教師79名,研究生學歷73人,三水區“名教師”、“名班主任”共15人,100%的教師能夠開發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100%的教師獲得心理學C證以上資格證書。

歷史沿革

百年滄桑 三中巨變
肇始於雲愁霧慘的近代,成長於硝煙迷漫的現代,壯大于波瀾起伏的當代,三水中學已穿越了95個春秋,櫛沐了兩世紀的風雨,從那崢嶸多舛的歲月凜凜而來……
三水中學自1917年2月創辦以來,校址曾九度搬遷,歷經風雨,奮搏成長至今已九十五周年。
1917年2月三水中學正式創辦,校址設在縣城(河口鎮)鳳崗書院內,招第一屇新生42人(當時報考者200餘人,經嚴格考試在全縣只收一班),首任校長謝榮禧。
學校管理人員設校長一人,學監一人,舍監一人。除課室外有學生宿舍8間(稱“齋”),教師宿舍、禮堂、圖書館等一應俱全。
1927年在大革命影響下,我省實行學制改革,縣立三水中學由四年一貫制改為國中三年制,秋季始業,校名也改為三水縣立初級中學。
十年間各界人士熱心相助,在學校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設施逐漸完善,規模不斷擴充,增添了籃球場、排球場和小型足球場等體育場地。學生組建了各類運動隊。為了發展本土鄉村教育事業,學校增設了三個鄉村師範班,學生150餘人,加上其他國中生,全校學生近300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10月,日寇侵占縣城,三水中學被迫停辦,校舍在戰亂中漸成廢圩。
1941年春,在我縣李佐炘、黎民興等志士仁人相助下,三水中學在蘆苞蔣岸村黎家村祠堂復辦,招收新生40餘人,由李佐炘任校長,聘請專職老師2人。
1942年,日寇侵占蘆苞,學校遷至葉洲。
半年後,因戰亂蔓延,再度遷入龍潭鄉茶園村,直至抗戰勝利。
1946年三水中學從茶園遷到西南鎮太和義院,半年後因義院要作縣府之用,三水中學遷到河口鎮的救濟院,經過一番整頓於1947年秋招收新生兩個班約100人。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人民政府為調整我縣教育事業,將設在蘆苞鎮的私立龍坡中學與三水中學合併並定名三水縣聯合中學,校舍再次遷回太和義院,1951年春校名恢復為三水中學,招收國中新生150人,還附設一個短期(半年)師訓班40餘人,到1956年學生人數增至750多人,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為滿足三水縣人民的文化教育需求,1956年秋,縣人民政府決定在三水中學創辦高中班,把學校辦成六年制完全中學。是年招收高中新生一班60人,該班學生於1959年畢業,有四十九人報考高等學校,有四十二人被國家錄取。
1958年,國家建設三茂鐵路,需徵用三水中學校址,於是國家撥款,將校址遷到西南火車站對面之沙灘上重新建校(即環城路校址),建有10315平方米的校舍及一標準足球場。並於1961年被評為佛山市重點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