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周報(廣州)》1927年3月創刊於廣州,屬於政治類刊物,周刊。該刊由廣州三民書店編輯發行,地址位於廣州永漢中路。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7年6月15日出版的第十三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民周報(廣州)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7年
- 出版周期:周刊
《三民周報(廣州)》1927年3月創刊於廣州,屬於政治類刊物,周刊。該刊由廣州三民書店編輯發行,地址位於廣州永漢中路。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7年6月15日出版的第十三期。
《三民周報(廣州)》1927年3月創刊於廣州,屬於政治類刊物,周刊。該刊由廣州三民書店編輯發行,地址位於廣州永漢中路。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7年6月15日出版的第十三期。欄目方向《三民周報(廣州)》...
《三民周報(上海)》是一份宣揚國民黨三民主義教育的政治類刊物,主要刊載孫中山研究論說,三民主義研究等文章。該刊在每期封面上均印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孫中山遺囑,同時在封面下部有“我們的口號”一欄,常以孫中山的名言出發,總結出一個口號,如“打倒馬克思學說,擁護孫總理主義”“振起民族精神...
《四軍周報》1926年12月在廣州創刊,出版至1927年2月,共出版9期。由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編輯並發行。周刊,屬於政工刊物。主要欄目 該刊設有時評、論文、文藝、雜俎、特載、黨務訊息、本軍訊息等欄目。刊登內容 該刊主要刊載時事評論,揭露帝國主義的陰謀和北洋軍閥的暴行;宣傳革命綱領,堅持孫中山先生提出的...
《新中國周報(吧城)》1947年4月創刊於印度尼西亞吧城(今雅加達),周刊,每逢星期六出版,後改為每逢星期日出版,該刊發行方為位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老虎街八號的新中國周報社,印刷先後由吧城時代印刷館、三民印務公司等印刷機構負責。屬於綜合性政治刊物。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有1947年出版的第4期、第...
《救國周報(上海)》1929年創刊於上海,屬於政治類刊物,周刊,主編不詳,由上海特別市國民救國會編輯並發行。停刊期不詳,期數不詳,館藏總計五期。辦刊宗旨 該刊以“發揚三民主義救國精神,廢除不平等條約和救國必須反日”為使命。刊登內容 刊登激勵國民發展生產事業,振興實業,提倡國貨和扶助合作事業,謀求工農生活...
《人生周報》創刊於1936年4月28日,地點在南京,由人生周報社發行,為綜合類刊物。人生周報社的社長為鮑滄,其亦是發行人。該社最初位於南京安將軍巷二十八號,後遷至南京白菜園樂安村樓上之六號。該刊主編最初是梅大棟,於1936年10月18日離職,其後的主編則不知。該刊自第十一期起頁面篇幅由原來的8頁減為4...
《旅外嶺東周報》1933年2月1日創刊於上海,周刊,屬於同鄉會刊物,由旅外嶺東周報社編輯並發行。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現館藏最後一期為1935年發行的第4卷第8期。辦刊宗旨 《旅外嶺東周報》宗旨明確,緊跟三民主義的理論,站在民眾的立場,注重國內外嶺東同鄉事實的報告及訊息的傳遞,調查問題的真象,蒐集正確...
《宣傳周報(湖南)》該刊於1930年10月創刊於湖南,屬於政治宣傳刊物,周刊。該刊由中國國民黨湖南省黨務指導委員會宣傳部編審科編輯,總務科發行,吟章紙業印刷局印刷。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33年1月出版的第五十五期。主要欄目 該刊欄目有“論著”“選錄”“特載”“文電”“短評”。刊登內容...
故余三民主義外,別無主義。吾人認理解與認識,為信仰與力量之母,故除編述有系統之新聞,並佐以詳盡之說明,以養成國人之理解力外,即或偶加評論,亦絕不作高調突飛之主張。國運如斯,救亡不暇,吾人除立於純正之記者立場,以奉事黨國外,亦別無任何企圖。此則本報不自諱其平凡,而望國人予以同情者也。
《中山周報》是中國國民黨湖南黨部創辦的刊物。該刊刊載內容豐富,涉及20世紀30年代國內外政治活動等,為研究該時期的國內局勢與國際情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辦刊宗旨 《中山周報》的創刊宗旨是“注重事實,詳加探討,使其切合實際,推行書利,使民眾了解本黨之三民主義為救國救民之唯一途徑...
《軍人周報(南京)》1926年8月在江蘇南京創刊,周刊,館藏僅創刊號一期,由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人部宣傳科發行,每份售銅元四枚。停刊日期及原因不詳,發刊詞由譚延愷題寫,屬於時事刊物。辦刊宗旨 該刊旨在貫輸知識和研究各種理論,使軍人明白自己的地位和責任,要以三民主義以救中國者以進救世界被壓迫的民族。刊登內容...
、《外蒙政治與商業的悲觀》、《中比條約已成僵局》《日本對於修約的態度》、《張伯倫與白里安的奸計》等等;“時事述評”是對國內政局變化的評述,如《外交失敗的感言》、《快要倒塌的奉系軍閥》、《川康區內目前應辦之急務》等;“論著”一欄代表有《革命前途的危機》《偉大事業與身體健康》、《三民主義評論》...
《新紀元周報》1929年3月在上海創刊,停刊於1929年12月,共40期。由陳彬和編輯,由新紀元周報社發行。周刊。該刊屬於綜合性刊物。辦刊宗旨 該刊以“闡揚三民主義,研究建設方案,宣傳外交政策,鼓勵科學與實業,提倡國民經濟”為主旨。報刊欄目 該刊主要欄目有書報介紹、讀者通訊、日本通信、時人小傳、外交史料彙編...
南針周報 《南針周報》創刊於1927年5月,是黨務刊物。刊登內容 該刊兼承孫總理的遺囑,肅清反革命假革命分子,廢除新舊貪官污吏,土豪劣神,廢除帝國主義與軍閥所遺留的不平等條約與階級制度,指導民眾,努力建設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新中國,內容涉及本縣的社會情形,實業、教育、民眾生產生活。
《重慶輿論周報》創刊於1943年,是政論性刊物。辦刊宗旨 本刊旨在宣揚三民主義,擁護抗建國策,介紹全國優秀社論,匯集萬象文摘。報導內容 主要摘錄抗戰時期全國各地報刊中的重要文章,另有該刊關於中國政治、經濟前途和國際大事的專門論述及文藝作品。載文有“戰爭只有一個”、“中國戰場與中國意志”、“中國現代化問題...
1926年夏廣州國民政府發起北伐,於10月間底定湘鄂。張厲生於該年底奔赴武漢,參加國民革命軍。當時的武漢,中共與國民黨左派力量較大,張為韜晦計,將“維新”正式改名為“厲生”,字少武,兼有紀念其父之意。1927年初,張任國民革命軍第十軍(原黔軍王天培部)政治部主任。不久,他應杭州市長邵元沖邀,前往杭州...
1924年冬,南下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科,在學期間參加了第二次東征。1926年1月,學成畢業,他因積極參加孫文主義學會的學生活動,被留校任入伍生部政治部秘書兼《三民周報》編輯、黃埔同學會宣傳科長。1929年,調任軍校政治部秘書。1931年,參與創辦東亞新聞社,兼任科長。當選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常務檢查委員。旋...
三民主義周刊 三秦政 工業生活 工作與學習·漫畫與木刻 大千雜誌 大中國 大地女兒 大地圖文旬刊 大團結 大眾 大眾文藝 大眾生活 大聲 大學 萬象 上海女青年 上海論壇 上海婦女 廣東婦女 廣西企業季刊 廣西婦女 女兵 女青年 四畫 天下文章 天地間 雲南大學學報 雲南抗敵後援會特刊 藝文雜誌 藝文志 藝叢 木藝 五十...
此外,1933年中國國民黨駐法國總支部在巴黎創辦了《三民導報》。1935年 5月,中國共產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在巴黎創辦了《救國報》(同年12月9日改名《救國時報》)。華僑報刊的抗日宣傳 在抗日戰爭前夕和戰爭初期,海外華僑報刊不論政治背景如何,都為抗日救國大聲疾呼。在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陰謀與暴行,激發華僑愛國...
(1)1833年8月1日在廣州創刊 (2)形式上與《察》相近 (3)內容包含宗教、倫理道德、科學 、化知識,但以宣揚西方文明為主 (4)新聞、《書信》欄,每期都刊載新聞 (5)來宣傳中外人士之間行為準則 上海第一家中文商業報紙1861年11月《上海新報》《申報》—我國商業報紙的成功典範1872年4月30日創刊,上海...
《革命勢力的大聯合》,作者呼籲:革命勢力散處在全社會的下層,我們要用三民主義來造成農工兵學商的大聯合!共同打到帝國主義,軍閥官僚豪紳地主資本家,及所有的敵人!黎東方的《被否認的中國古代》,該文的作者針對當時“中國頗有一班學者,正在否認自己民族的過去,說堯舜並無氣人,說禹只是一條蜥蜴”,所以作者...
《私閱讀》是2003年2月1日三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偉貞。內容介紹 閱讀除了靠自己、反應自己,還有什麼別的方法和說法?「1993年5月20日我開始主編聯合報《讀書人》周報,不知不覺,十年過去了,那不是短時間……」本書精選了蘇偉貞開始主編《讀書人》周報至今所發表有關出版的文章,並按發表年代來編排;...
《江蘇黨聲》是政治類刊物,1928年7月29日創刊於南京。該刊為周刊,由國民黨江蘇黨務指導委員會宣傳部編輯發行。該刊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中存有該刊前二十六期。刊登內容 《江蘇黨聲》主要有四個著力點:闡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及其他思想,以統一黨內意志,促成同志間的團結;批評和駁斥“詆毀”、“非難”國民黨的...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攻克平、津。1928年底,東三省易幟,其與南京中央維持著“分治合作” 的關係,在政治、軍事、財政上,均保有自主地位。北伐後的中國,大致形成南京、廣州、武漢、開封、太原、瀋陽等6個軍權中心。1929年1月1日至25日,國民政府於南京成立國軍編遣委員會,舉行國軍編遣會議,將李宗仁、閻錫山、...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原有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重新加以解釋,正式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以及聯俄政策的最後確立。此後,蘇聯和共產國際向孫中山主持的廣東革命政權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包括...
《廣州學報》發刊詞(之一)(1937・1)《廣州學報》發刊詞(之二)(1937・1)《廣州學報》發刊詞(之三)(1937・1)《論學》發刊辭(1937・1)附:《論學發刊辭》譯文 《衛星》發刊宣言(1937・1)附:《衛星發刊宣言》譯文 《西北通訊》發刊辭(1937・3)《文學雜誌》我對於本刊的希望(1937...
魏長魁(1906年—1938年6月),東北抗日聯軍第九軍政治部主任,山東省德平縣人。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1年,魏長魁遷居大連,在日商印刷所當工人。1924年,魏長魁參與組織大連中華印刷職工聯合會,積極領導工人從事革命運動。1926年5月,魏長魁赴廣州參加三次勞大,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後任共青團...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國民黨一大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了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其中民生主義以“平均地權”“節制資本”為兩大原則。會後不久,孫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號。這次大會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
《戰時文化》創刊於1938年,重慶創刊,半月刊、月刊,戰時文化社出版,1939年4月10日停刊,戰時刊物。人員編制 張申府主編,撰稿人有杜若君、宗植、陳誠、陶希聖、楊公達、張申府、張佐華、黃文山等。辦刊宗旨 該刊以“提高一般文化水準,加強抗建力量,建立三民主義文化,開展新啟蒙運動”為宗旨。主要欄目 欄目有書評...
民族主義文藝是一種文學主張和派別。提出時間是1930年,出自《前鋒周報》。簡介 一種文學主張和派別。1929年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制定“三民主義的文藝政策”,推行所謂“黨治文化”。1930年,面對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興起,國民黨的上海市黨部組織了一批政客和文人王平陵、朱應鵬、范爭波、黃震遐等,提倡“民族主義文藝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