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周報(廣州)

《三民周報(廣州)》1927年3月創刊於廣州,屬於政治類刊物,周刊。該刊由廣州三民書店編輯發行,地址位於廣州永漢中路。該刊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7年6月15日出版的第十三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民周報(廣州)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7年
  • 出版周期:周刊
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欄目方向

《三民周報(廣州)》是由國民黨黨員創辦的一份政治類刊物,該報自稱為國民黨員公開的園地,其目的在發揚孫文主義,增進現代青年對孫文主義的信心,並根據孫文主義的步驟,研究民眾運動的方式。在內容上該刊分為孫文主義研究,國際公私法研究,政治研究,經濟研究,社會問題研究,黨的組織訓練紀律研究,黨化教育研究,農工運動研究,軍事運動研究,青年運動研究,商人運動研究,婦女運動研究,以及時事評述、特載、文藝等欄目。該報的創刊號出版時間正值孫中山逝世兩周年之際,因而創刊號也是孫文紀念特輯,在該期的《發刊詞》中,該刊編輯指出辦刊的緣由是因目前黨內黨外很多人對三民主義都存在著認識的不足或是曲解,因而該刊旨在糾正這些錯誤,確立“正確的三民主義”。同時對其他黨派的情況也做了表態,表示“能夠表同情於國民黨,及能協助國民革命,我們就可與他攜手”,反之則會採取“正當的防衛”。該刊在立場上帶有明顯的國民黨黨刊色彩,自稱為“三民主義的信徒”,通過該刊中刊載的文章,能夠了解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的黨政意識形態特徵。
《三民周刊(廣州)》作為一份宣揚三民主義的政治類刊物,出版時間較短,但出版周期短,館藏資源齊全。該刊中大量有關三民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對於民國政治史以及國民黨黨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史料參考價值。

文化傳統

《發刊詞》
現在日報周刊多了,當且創設伊始,照例總有一篇文章,叫做什麼發刊詞,我們今夜照照例罷。但是我們不想在這裡大言炎炎,說那些空空洞洞,無裨實際的話,“卑之無甚高論”,就是我寫這篇“詞”的原則。
然則我將說什麼呢?劈頭兒,就可以老實說,本報同人是崇信三民主義者,是認定現時中國的問題,要依三民主義來解決的,故我們此後對於一切問題,都要以三民主義的眼光,來研究他,批評他,贊助他,或反對他。
然而大家知道,三民主義裡頭,有許多地方,會令人誤解的,疏忽的,或別懷作用的人,便常常利用這點,去作有利於他們的解釋,故二年來曲解孫文主義的人真多了,此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紛紛淘淘,無所底止。我們此後不要做真正的三民主義的信徒則已,如欲做真正三民主義的信徒,就不能不開誠布公,捐除私見,以極冷靜之頭腦,精密之研究,把總理生前雖已明示,而猶於人以曲解的機會之慮,作一極正當之解釋,並對於總理雖未明言,但可以推論之慮,作一極邏輯之發揮。這種責任,本報同人自問不能不擔負起來,至少,能擔負起來,才算不愧為三民主義的信徒,才可使一班黨員對於黨的觀念明晰,不至走做了道路,才可使三民主義普遍全國,再進而至全世界,正所謂“炳然於天下”。
不唯此也,有了正確的主義,不是人人便能把這主義嚴格地實行起來,因為人們總不免有惰性,有怪癖,有疏忽等等毛病,人的言行之常常不能一致,就是這個緣故。固(我)們此後對於黨員個人有關於黨的活動,及黨治全體整個的設施,也要特別注意,或糾正之,或指導之,盡能力之所及,自無所容其客氣,蓋黨務事大,人情事小,我們安能以私廢公?
或者要問,照這樣說起來,對於三民主義的解釋,及其實施,都要嚴格地去做,那么,我們對於那些革命而又不崇信三民主義的同志,將取何種態度呢?去反對他嗎?關乎這點,我們可以簡單的答覆如下:三民主義的信徒,是要做中國國民革命再進而至世界革命工作的,是主張聯合國內外一切革命分子去完成這革命工作的。如是,則無論何黨何派,總要能夠表同情於國民黨,及能協助國民革命,我們就可與他攜手。然而他若是,表面上名為贊助國民黨,名為參加革命工作,實際上希圖做些破壞本黨的工作,則我們相信,本黨同志為本黨生存,及為統一革命戰線,避免內部無謂之糾紛以促進國民革命,早日達到世界大同起見,自也不能不作正當的防衛。然而作這正當防衛中,我們絕對不取偏狹排擠之古怪態度,惟以三民主義之標準,光明磊落之精神,出而與之周旋。
讀者們——同志們——,總理逝世,今又二周年了,在這二周年中,經各同志的努力,國民的贊助,已把軍閥吳佩孚孫傳芳推倒了,革命軍已達至長江了,帝國主義者在華的地位也動搖了,尤其是英帝國主義者的地位。這不可不算是一件很可喜的事,總理在天有靈,自當稍慰。惟總理的教訓,我們雖不敢忘,而總理的主義,總猶未十分普遍,黨中的同志,亦未見得各各人能篤實奉行主義。總之,黨的組織,仍未十分嚴密,黨的紀律,猶未十分整飭,黨的工作,猶未十分積極,這是莫可諱言的,我們不能狃於一時軍事之勝,就忽略了這幾個重要缺點。本周報發行,選在總理逝世周年紀念日,就是:一方面想紀念總理,借表哀忱,另一方面,則欲繼承總理之志,完成國民革命,再進而至世界革命。以後,果能對於以上所論幾個缺點,有所貢獻,則同人的報酬,也自不薄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