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殿三閣
- 三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
- 三閣:文淵閣、東閣、體仁閣
- 朝代:清朝
清大學士系殿閣銜,本來有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凡四殿二閣。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體仁閣,遂以三殿三閣為定製。...
乾隆戊辰,特旨罷中和殿大學士,改為體仁閣,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3、宋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並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設滿漢大學士各二人,又有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作為替補。因前有議政王大臣會議制約,清內閣...
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
文華殿大學士用來輔導太子讀書。清代逐漸演化形成“三殿三閣”的內閣制度,文華殿大學士的職掌變為輔助皇帝管理政務,統轄百官,許可權較明代大為擴展。...
[9] 乾隆十三年(1748年),定大學士所兼殿閣為三殿三閣。三殿是: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三閣是: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定員每殿閣滿漢各二人。禮親王昭...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設滿漢大學士各二人,又有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作為替補。因前有議政王大臣會議,後有軍機...
清初有四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二閣(文淵閣、東閣),乾隆時去掉中和殿,增設體仁閣,為三殿三閣。清朝內閣雖居百官之首,但權力又遜於明朝。因為...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初四(1749年1月22日),定內閣大學士以三殿三閣(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系銜,共四員,滿漢各二員。保和殿系銜,自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