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株小杉樹

三株小杉樹

《三株小杉樹》是一首現代詩,作者是艾青,創作時間:1954年7月。本書發揮了詩人的特長。在熟中,沒有空泛的議論,更沒有感情激動下的呼喊,而是通過樸實、簡明的形象刻畫,去感染讀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株小杉樹
  • 創作年代:新中國成立初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艾青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篇名:三株小杉樹
體裁:現代詩
作者:艾青
創作時間:1954年7月

作品原文

年輕的杉樹長滿了嫩芽
嫩得好像要滴下水來
園裡的草地露水很重
人走進的時候鞋子都濕了
早上的陽光照在露珠上
每顆露珠都在發亮
我摘了一個杉樹的果子
手上沾滿了果子的芳香

作品賞析

詩應該是有血有肉的。詩的血液就是感情。沒有感情的詩,那只能是一具沒有血液的殭屍。
詩的感情,是由詩人的感情注入的,由語言把它固定下來,成為詩的有機組成部分。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通過語言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因為詩是感情的藝術。因為詩是詩人要抒發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又是最集中、最凝爍的一種表達感情的形式。因為詩不僅以它的思想力量、形象力量打動人,還以它的感情力量打動人。艾青在1954年7月創作的詩《三株小杉樹》,就充滿了感情。當然,這首詩所流溢的感情不是陰鬱的,更不是痛苦的,而是歡愉的。
一般來講,在詩中抒發陰鬱的、痛苦的感情,是容易感人的,因為它容易觸動人們善良的心。而在詩中抒發歡愉的感情,就不太容易感人,因為歡愉的情緒往往比較外露,不容易把握。《三株小杉樹》這首詩,卻寫得很感人,並耐人尋味。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出來的人民大眾,處於欣欣向榮的建設之中,歡愉的情緒在神州大地上流溢。詩人也不例外。詩人寫了許多表達這種歡愉情緒的詩,《三株小杉樹》就是其中一首。
“年輕的杉樹長滿了嫩芽/嫩得好像要滴下水來/園裡的草地露水很重/人走進的時候鞋子都濕了//早上的陽光照在露珠上/每顆露珠都在發亮/我摘了一個杉樹的果子/手上沾滿了果子的芬香”
詩人的歡愉情緒是通過對小杉樹的描繪來表現的。早上,小杉樹亭亭玉立,上面長滿了嫩芽,露珠在陽光下閃光,充滿了朝氣。使“我”怎能不感到欣慰,不感到高興呢?特別是最後兩句,更增強了這歡愉的感覺和氣氛:“我摘了一個杉樹的果子/手上沾滿了果子的芳香”。似乎使讀者也聞到了果子的芳香。
詩人寫這首詩,是由小杉樹引起了詩人歡愉情緒呢?還是詩人的歡愉情緒碰到小杉樹,找到了流溢之口?可能這兩者都有。不過,詩人的情緒是主要的,小杉樹那么可愛,只不過成為詩人感情的依託而已。當然,小杉樹的可愛,會引起詩人內心的歡愉情緒,這種刺激也是不可缺少的。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輝映,激起了詩情畫意。平時,情緒儲存在詩人心裡,遇到新鮮事物,就像遇到火星一樣,使詩人的感情立即升騰燃燒起來,閃出了詩的火光。如果詩人心中沒有這種情緒,遇到新鮮事物也無動於衷,那么,詩情就不會產生,詩也就寫不出來了。如果硬寫,不僅很苦,也寫不出好詩。
艾青對於寫詩時的情緒是很重視的,也可以說是很嚴肅的。他認為:“寫詩要在情緒飽滿的時候才動手。無論是歡樂或痛苦,都要在這種或那種情緒浸透你的心胸的時候。”(《詩與感情》)他還說:“激起我們的情緒的,經常是新鮮的事物,是那些把我們從半睡眠的意識里驚醒起來的事物。我們經歷了長期的灰暗的冬天之後,忽然,一天早晨,發現了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我們的窗戶上,我們就會高興:晴朗的春天來了。這種感覺會使我們產生一種力量,這種被外界的事物所喚起的新的情緒,常常是詩的情緒。這種新的情緒,對詩的創作來說,是很可寶貴的東西”。
艾青把寫詩時的情緒要求,和激起這種情緒的狀況說得很透了。人在社會生活中會有多種多樣的感情,這種感情的揮灑也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向別人傾訴,有的借酒澆愁……但這種情緒要在詩中揮灑,就必須尊重詩的藝術規律了。像《三株小杉樹》這首詩,在感情的處理上就非常好。詩人把自己沖盪起來的感情隱匿著,並沒有直露,把它含在生動形象的描繪中。這樣,不僅不會減輕感情的力量,反而會增強這種力量,使詩更有韻味。
寫詩沒有感情不行,“對生活所引起的豐富的、強烈的感情是寫詩的第一個條件,缺少了它,便不能開始寫作,即使寫出來了,也不能感人”。(《詩與感情》)艾青把詩的感情看得非常重要,放在了“第一個條件”的地位。但要寫出好詩,光有感情還不行,因為詩畢竟是詩,還必須具備其他條件。像艾青說的,“如豐富的想像、詩的語言、詩的表現手法、詩的韻律等”。事實也是如此。每一個正常人都有感情,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詩人必須有自己的特殊訓練和修養。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原名蔣海澄、曾用過林壁等筆名。他出生於浙江金華鄉間一個地主家庭,但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從幼年起心靈便濡染了農民的憂鬱。艾青青年時期主要興趣在繪畫,曾就學於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1929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回國後,在上海參加“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同年7月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監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戰爆發後,艾青立刻投身於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之國。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憤地訴說著民族的苦難。四十年代初,艾青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在解放區的新天地里生活、創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詩人又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又擔任了文藝界的一些行政領導工作。但無論是在炮火紛飛的日子,還是繁忙的行政事務中,詩人始終堅持創作不輟,甚至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被下放的時日裡,他的詩心也仍然在躍動。1976年“四人幫”粉碎後,詩人冤案平反,再次煥發創作青春,寫作並發表了《魚化石》等優秀作品。1979年詩人自己編定《艾青詩選》,交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詩選收錄了詩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詩人的創作歷程和風格特徵。
作者艾青作者艾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