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村(雲南紅河縣三村鄉下轄村)

三村村(雲南紅河縣三村鄉下轄村)

三村村位於雲南省紅河紅河縣三村鄉,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 國土面積24.00平方公里,海拔1580.00米,年平均氣溫16.40℃,年降水量1628.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1497.85畝,其中人均耕地0.68畝;有林地3886.50畝。

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9戶,有鄉村人口2232人,其中農業人口2175人,勞動力149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10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6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1.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村村
  • 所屬地區:雲南紅河縣
  • 人均純收入:1257元
  • 耕地面積:1497.85畝
村情概述,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述

三村村委會隸屬紅河縣三村鄉,地處三村鄉西北邊,是 鄉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距縣城147公里。東鄰車同村委會,南鄰補乾村委會,西鄰扎么村委會,北鄰普洱市墨江縣龍壩鄉龍賓村委會黑樹林村。
轄黑樹林、塔埔、螺螄寨、大梁子上寨、大梁子下寨、達洞、下達洞、田房、龍洞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79戶,人口2195人,其中農業人口2177人,勞動力14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12人。
全村國土面積3.4平方公里,海拔965-1580米,年平均氣溫16.8℃,年降水量1630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
有耕地面積1497.85畝,人均耕地0.68畝,林地3886.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21.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7元。該村屬於貧困,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97.85畝(其中:田614.12畝,地883.73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886.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81.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40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493戶通電,有11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3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6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17.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7.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0畝。
該村到2011年底,有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60.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50萬元,畜牧業收入176.6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25頭,肉牛73頭,肉羊141頭); 林業收入36.6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66.00萬元, 工資性收入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71.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6人 ,在省內務工71人,到省外務工1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2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9戶,共鄉村人口2232人,其中男性1182人,女性1066人。其中農業人口2175人,勞動力1495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36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179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三村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三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78人,中學生8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1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97.85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8390個(勞均1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20萬元,有固定資產23.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55人,黨員中男黨員50人,女黨員5人。 團員101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作為鄉政府所在地,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缺少發展平台;3、醫療衛生條件差,飲水水質不達標,人蓄混居有一定改善,但有的自然村還比較突出,衛生公廁缺乏,人居環境欠佳,有待改善。4、處於山區,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5、教育軟硬體有待改善,缺乏依靠科技致富的知識。。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軟硬體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 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發展第三產業; 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發展茶葉產業、泡核桃產業;5、完善醫療衛生設施,改善人居環境;6、加快作為鄉政府所在地的集鎮建設步伐,把三村村委會建設成為三村鄉新農村建設的典範。趕上新農村建設的快車,為農民增加收入,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