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戶(字詞釋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①古城名/古楚地,故址在今河南淅川西北。公元前491 年晉執“戎蠻子”以楚師於三戶,即此。

②古津渡名/古渡口,今河北磁縣西南古漳水上。公元前207 年,項羽兵戰,引兵渡三戶,即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戶
  • 本質:古城名/古楚地
  • 故址:今河南淅川西北
  • 時間:公元前491
①古城名/古楚地,故址在今河南淅川西北。公元前491 年晉執“戎蠻子”以畀楚師於三戶,即此。
②古津渡名/古渡口,今河北磁縣西南古漳水上。公元前207 年,項羽兵戰,引兵渡三戶,即此。
起源
三戶人網路流行詞,指滬人,上海人的意思。由滬左右拆分而得。
出處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典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注釋
其實,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統治的時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議地與歷史演進的過程吻合。它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首先,亡秦大業雖成於天下民眾,但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確實當首推三個楚人——陳勝項羽劉邦。其次,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展開,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以下即根據歷史記載,考察這句名言的應驗情況。
楚國地大物博,民性強悍,再加上楚懷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歸國,楚人都很恨秦國,所以有所謂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集解瓚曰;“楚人怨秦,雖三戶猶足以亡秦也。”○索隱臣瓚與蘇林解同。韋昭以為三戶,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二說皆非也。按:左氏“以畀楚師於三戶”,杜預注云“今丹水縣北三戶亭”,則是地名不疑。□正義按:服虔雲“三戶,漳水津也”。孟康雲“津峽名也,在鄴西三十里”。括地誌雲“濁漳水又東經葛公亭北,經三戶峽,為三戶津,在相州滏陽縣界”。然則南公辨陰陽,識廢興之數,知秦亡必於三戶,故出此言。後項羽果度三戶津破章邯軍,降章邯,秦遂亡。是南公之善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