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白前

三峽白前

三峽白前(學名:Vincetoxicum pingtaoanum,Vincetoxicum pingtaoanum Cai F. Zhang, G. W. Hu & Q. F. Wan),是夾竹桃科白前屬植物。

2022年9月16日,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了解到,描述和命名三峽白前的論文已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類群》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峽白前
  • 拉丁學名:Vincetoxicum pingtaoanu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捩花目
  • :夾竹桃科
  • :白前屬 
  • :三峽白前
  • 亞科:馬利筋亞科
  • :馬利筋族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名稱由來,分布範圍,

植物學史

中國科學報》9月16日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和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日聯合發表並命名了一種植物新物種——三峽白前,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類群》上。
三峽白前為夾竹桃科白前屬植物,根據最新的白前屬定義,我國共有白前屬植物約90種。研究人員介紹:“三峽白前的發現和命名跨越了近半個世紀。”
早在1964年,四川大學川東植物調查隊研究人員周洪富、粟和毅就在三峽地區採到了該物種標本,該標本至今存於四川大學標本館及華南植物園標本館。當時該物種被誤鑑定為膜葉娃兒藤或建水娃兒藤。2021年4月,重慶自然博物館陳峰等人在重慶市陰條嶺自然保護區開展野外植物資源本底調查時,發現一種開黃花的未知白前屬植物。研究人員查閱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和標本,結合分子系統學的證據,確定它是一個三峽地區特有的新種。 2022年9月1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聯合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五里坡自然保護區合作發表並正式命名了該物種。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張彩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該物種是一個三峽地區特有的新種,研究人員因此將其中文名命名為“三峽白前”,並將其拉丁學名確定為“Vincetoxicum pingtaoanum”,其中種加詞確定為“pingtaoanum”——該詞語來源於我國夾竹桃科植物分類學專家李秉滔的名字,科研人員希望以這種方式對前輩科學家在學科研究上做出的重要貢獻表達敬意。

形態特徵

5月份開花,引種與野外開花時間基本一致,花朵不大,無明顯香味。
三峽白前
三峽白前

名稱由來

其種加詞“pingtaoanum”來源於我國夾竹桃科植物分類學專家李秉滔教授的名字,以表達對其在我國夾竹桃科植物分類學研究上做出貢獻的敬意,同時因發現地為三峽,故中文名為“三峽白前”。
三峽白前
圖為三峽白前的植株和花序。來源: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官網

分布範圍

2019年至2022年,重慶自然博物館陳鋒、巫山縣林業局周厚林等科研人員先後在重慶奉節縣、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這一物種,目前三峽白前已知有5個分布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