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
| |
| 成都理工大學、水利部長江勘測技術研究所、吉林大學、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揮部 |
| 許強、黃潤秋、蘇愛軍、湯明高、陳劍平、何政偉、劉漢超、程溫鳴、李渝生、鄧輝 |
| |
| |
| |
項目摘要
專題研究查明了三峽庫區塌岸地質條件、發育分布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研究了不同影響因素下不同岸坡結構的塌岸成因機理、變形破壞模式和演化過程,提出了獲取塌岸預測特徵參數的兩種方法和三種適宜於三峽這類山區河道型水庫塌岸預測的新方法,建立了山區河道型水庫塌岸預測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據此預測了三峽庫區重點塌岸段的塌岸範圍,提出了三峽庫區塌岸防治設計標準和針對三峽庫區不同塌岸模式的配套性防護工程措施,建立和開發了一套三峽庫區塌岸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編寫了“三峽庫區塌岸預測指南”。 專題研究歷時兩年多,先後有50餘人參加,其中博士後3人,博士研究生10餘人,碩士研究生超過30餘人。於2005年9月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的結題驗收會上順利通過了結題驗收,按照原計畫圓滿完成任務。經鑑定,研究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塌岸成因機理、塌岸模式、塌岸預測參數、塌岸預測評價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該項研究成果為三峽庫區塌岸預測與防治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所建立的三峽庫區塌岸預測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和塌岸防治技術方法體系以及配套的《三峽庫區塌岸預測指南》已實際用於三峽庫區三期地質災害防治,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該項成果適用於我國在建和擬建的數十個山區河道型水庫的塌岸預測評價,具有較好的推廣套用價值。在此研究成果基礎上,受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的委託,將繼續以西南地區已蓄水水電站為研究基地,針對山區河道型水庫塌岸方法進行更深入地研究,為相關部門編寫《水庫塌岸防治技術規範》作技術準備。依託於本項目建立了我校可同時考慮降雨和庫水影響的模擬試驗室,為今後進一步水庫塌岸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試驗條件。依託於本項目,撰寫了4篇博士學位論文,6篇碩士學位論文,在人才培養方面成效顯著。通過本項研究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