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邊坡防護與生態恢復研究中心

三峽大學邊坡防護與生態恢復研究中心依託三峽大學邊坡生態防護研究中心、三峽地區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國家級三峽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近十幾年來,一直從事邊坡防護與生態修復理論及技術研究。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針對水電工程施工形成的高陡岩石邊坡,研究團隊提出工程綠化的新概念,研發了“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實現了工程建設中邊坡防護和綠化兩大功能的有機結合。在此技術的基礎上,研究團隊陸續開發了防沖刷基材生態防護技術、新型生態護坡基材構築、防沖刷生態型護坡構件等一系列邊坡生境構築技術,以及AB菌和微生物活化物等基材活化技術,形成在獨具特色的、在國內領先的邊坡防護與生態修復技術體系。
三峽大學邊坡防護與生態恢復研究中心結合工程力學和恢復生態學原理,研究了邊坡生態基材的物理特性、力學特性、化學特性和生物特性,研究了基材與坡面穩定性、根系-岩土體力學機制、植被對坡體水分影響、植被侵蝕控制等生態護坡機理,開展了適生物種篩選配置、邊坡植被群落動態與調控、坡面生態景觀格局等坡面生態修復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邊坡防護與生態修復實用技術的研發奠定了理論依據,為後續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主持承擔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科技攻關計畫、星火計畫、國家“十一五”、 “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畫等縱向研究課題20項,以及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擾動區的生態恢復、高陡岩石邊坡生態修復、混凝土邊坡生態綠化、礦區退化生態系統的生態恢復、濱水岸坡及庫區消落帶生態修復、廢棄礦山採石場生態修復、回填邊坡防護與生態修復等工程套用及委託性研究項目60餘項;所擁有的邊坡植被混凝土基材生態防護技術,在各大流域40多個水利水電工程中得到套用,遍及全國24個省市,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峽大學邊坡防護與生態恢復研究中心取得國家專利90餘項,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培養碩博士研究生80餘人;研究成果獲水力發電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湖北省技術推廣二等獎1項;主編NB規範“水電工程陡邊坡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規範”1部;研究技術入選2008年、2012年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技術成果受邀製作中央電視台《星火科技》、《科技之光》欄目科技專題片3集,並被《科技日報》、《光明日報》、《水利日報》、新浪網等媒體進行廣泛的報導。
2003年,“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通過水利部科技成果鑑定,且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年,“高陡岩質邊坡生境構築與基材活化新技術”通過湖北省科技成果鑑定,且獲得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015年,“水電工程擾動陡邊坡生境構築與生態調控技術”獲得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根據數年來團隊科研的成果,編制了國家能源行業NB標準《水電工程陡邊坡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規範》,將於2016年內正式發布,技術設計與施工將得到進一步規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