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溪黃店鎮“白露山芝堰景區”,有一座濫觴於東晉年間,且佛、道、儒三教共尊的寺觀,因此寺位於三峰山麓,便寺以山名,稱三峰殿,村以寺名稱三峰殿口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峰殿
- 位置:蘭溪黃店鎮
- 建於:東晉年間
主祀方儲,葛洪煉丹,宋代伽藍三峰庵,生死不離三峰殿,忠孝傳世,
主祀方儲
方儲“博學無不知,喜為《孟子》《易》,讀圖讖秘書”。漢章帝建初五年(80年)以能“直言極諫”任郎中,後升為句章令,七年(82年)遷為丹陽令。元和初任洛陽令。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卒,追官為太常尚書令,封黟縣侯。據龍圖閣學士汪藻《漢洛陽令方聖公傳》記載:方儲卒於京城,漢和帝“詔護其囊還葬歙……妻子發視之,則唯遺一履,與平生所著履合,蓋類神仙家所謂解脫者”。
方儲博古稽今,學識淵博,且事親至孝,愛民如子。方儲去世後,傳言“聖公飛而上天,於是民廟而祀之,即民有災害,神下為驅除。《三峰方氏宗譜》尊方儲為三峰方姓元祖。
葛洪煉丹
據《光緒蘭溪縣誌山川》記載:“三峰尖,大峰下有三小峰,排列如子奉母,俗呼‘三子拜母山’”。《前志》:“縣北四十里,峰巔有岩,高三丈許,俗傳葛稚川曾修煉於此,丹井尚存。”
葛稚川即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葛洪好神仙導養之術,是中國著名的醫學家、煉丹術家。因有軍功,賜爵關內侯。所著《抱朴子》一書,言神仙方藥、養生延年,論人間得失、世事是非。他的基本思想是儒術應世為外、道學養生為內,一方面堅持儒家的名教綱常理論,反對玄學清談,一方面把道家術語附會到神仙金丹的教理,同時提倡文章與德行並重。葛洪對人類的化學和醫學發展有很大貢獻。他所著的《金匱藥方》,內容包括醫學各科,書中對天花的記載是世界醫學書上最早的。
宋代伽藍三峰庵
據《光緒蘭溪縣誌寺觀》記載,“瑞峰禪院在純孝鄉三峰山麓,《前志》作三峰庵,宋政和間燹後重建”。可見在大宋初年,三峰山麓就有佛寺瑞峰禪院。這座三峰庵與三峰殿之間的關係,不詳。但從現在在三峰殿傍有佛庵並存的情況來看成,似乎兩者之間互存關係。
生死不離三峰殿
中國傳統文化通常可用儒、佛、道三股主流來概括。儒學以“仁”作中心思想,講的是“為人之道”、忠孝傳家;道家主張返璞歸真,養生修性、無為為本;佛教傳入中國後,漢化成扶貧濟困、救災助殘、養老義診、眾生平等的中國特色宗教文化,成為民眾的精神寄託之一。
蘭溪西鄉許多民眾來三峰殿求神拜佛,求長生、求得子、求平安、求年豐,即使壽終去世,也由其子孫為他在此超度。所以他們對三峰殿具有特殊情懷,稱之為“生死不離”。
忠孝傳世
三峰殿的偏屋內陳列著方氏人物展板,上有方家先賢列傳,其中使人醒目的有明初建文朝的大忠臣方孝孺和革命先烈方誌敏。
芝堰素有孝道古風,宋朝的陳天隱、董少舒、金景文是被朝廷認可的三位孝子,當地又有三子拜母山的自然景觀。一條嚴婺古道從村中穿過,旁有一座“建蘭亭”。亭中有副對聯:“路近三峰,何處非名山勝境;地聯兩邑,此間有孝子賢孫。”畫龍點睛地指出了三孝子和三峰之間“天人感應”的天下奇觀。
如今,三峰殿口村將自然、人文、宗教文化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充分挖掘本村文化資源、弘揚孝文化的理念,並將其引伸到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度,成為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