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座澡堂

三山座澡堂

1956年1月三山座澡堂申請公私合營,獲準後,錄屬福州零售公司(福州飲食服務公司前身)1966年文革時期,三山座澡堂更名為“新興澡堂旅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山座澡堂
  • 時間:二十世紀二十年代
  • 隸屬:福州服務公司
  • 創辦者:林陰合
簡介,歷史,現狀,交通指南,

簡介

三山座澡堂位於鼓樓區金湯境,創辦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主樓一層部份二層木構建築,坐北朝南。設男座、女座。男座又有普通座和雅座之分,有近200個座位。金湯境為福州城內,澡堂密集之處,全盛時期有大小澡堂30多家。據《福州府志》記載,唐末五代(公元861----925)金湯境就有自湧泉冒出,最早出現有“十槽”和“八角井”等澡堂,到了宋代十槽澡堂被官府改造成“龍德內湯院”成為官員十旬休假沐浴之所。三山座澡堂在金湯境內,屬於三流澡堂。取名三山有其含義。三山是福州別稱,因城內烏山、于山、屏山鼎峙故名。南宋梁克家撰福州地方志,稱《三山志》,“三山”之名始著。店東林陰合把自己開辦的澡堂取名為三山座澡堂,寓意很明確,即福州的澡堂,有做大做強之意。另外一種說法,與三山座澡堂毗鄰的福華清澡堂,老闆寥熙明明白白地告訴周圍的澡堂的同行,我的澡堂就是福州的華清池,(華清池在陝西西安,為唐代玄宗皇帝與楊貴姬沐浴之所)口氣這么大,既然有福華清,就應該有正宗的福州澡堂,所以林陰合就把自己的澡堂取名為三山座。這裡難免有同行三分仇和爭強好勝之嫌。
1956年1月三山座澡堂申請公私合營,獲準後,錄屬福州零售公司(福州飲食服務公司前身)1966年文革時期,三山座澡堂更名為“新興澡堂旅社”樓下為澡堂,樓上為旅社(大多接待到省立醫院求醫的外地患者和家屬)1979年福州市服務公司,拆除了三山座、八角井兩家澡堂,在原址上建三山座澡堂和八角井職工宿舍。1981年年底建成,1982年1月12日正式對外營業,並恢復現名。當時經營格局為:樓下澡堂,二樓以上仍為旅社。後因旅社經營不景氣,1983年底終止旅社經營。其編制職工悉數分配到台江旅社。1984年職工校遷入,2003年職工校與高烹校合併後遷出,其場所對外出租。
現三山座澡堂為半框架建築建構,一、二樓為澡堂(二樓一半面積為頤豐公司辦公場所)商業面積800平米,有固定座位207位。年營業額60萬元,年接待浴客24000人次。
今年台灣東升電視台派員前來祖國,對大陸的陝西西安、廣東從化和福建福州三大溫泉城市進行採風。5月16日抵達福州,選中三山座澡堂,進行福州沐浴文化電視節目製作。並在台港《中國時報》發表文章,向台灣同胞介紹福州三山座澡堂。
“在這家偌大的澡堂,洗一次澡收3.5元人民幣,不限時間,澡堂分為兩區;湯池區與休息區。湯池依溫度高低分為三池,福州人喜歡泡“高溫湯”,許多患有“湯癮”者隻身入湯,“燙”個30秒,出湯時全身紅通通地形似“紅羅卜”,還直呼“爽!”。這家澡堂和休息區現仍維持30年代風格,腳穿木屐,竹製休息躺椅十分符合人體工學,一旁還有掛衣架與置放衣物、香菸、茶水的小桌。現場提供搓背、修指甲等服務外,許多泡完湯的市民圍著打撲克、下棋、聊天、餓了還可叫外食,十分愜意。”。
三山座在創建溫泉之都活動中,恢復了“金湯八角井”景觀。現設有男大池、男個池、女淋浴、女木桶浴。

歷史

三山座澡堂創辦者林陰合以福州別稱“三山”命名。三山座澡堂初建時為局部二層結構,坐北朝南,外圍磚瓦,內為實木。1956年,三山澡堂公私合營後隸屬福州服務公司。1980年,福州服務公司拆除了三山座和八角井兩家溫泉澡堂,在原址上興建澡堂和職工宿舍,1982年1月正式對外營業,並恢復三山座澡堂老字號。
2010年10月間,為回響福州市創建“中國溫泉之都”,三山座澡堂進行門面裝潢改造,並恢復了八角井遺址景觀。

現狀

三山座澡堂現為上下兩層框架建築架構,營業面積742平方米,服務項目包括:洗浴、搓背、修腳、中醫推拿等。男大池有高低溫各三口溫泉池,固定座位207位,男個人池有6口,20個座位。三山座消費群多為附近的工薪階層,每年有25萬人次來這裡泡溫泉。

交通指南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溫泉路八角井裡19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