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物質理論

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物質,這個巨大的物質包含三個物質要素,那就是質量、能量、信息。而這三要素,從宇宙來說,宇宙巨物包括這三要素,每個具體的事物它裡邊也包括這三要素,只不過這三個要素它在不同的物質層面的隱顯程度不同。我們就把宇宙這個龐大的物質,這個總物質團分成了三個層面,就叫作物質三層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層物質理論 ,宇宙物質結構三層面理論
  • 第一層物質:實體性物質
  • 第二層物質:場性物質,量子世界
  • 第三層物質:混元氣
簡介,發展過程,shōng論,圖說理論,混元氣,意元體,量子力學物質觀,

簡介

第一個層面就是指實體物質層面,以質量為主要表現形式,能量、信息寓於質量之中,那就是原子以上的實體性物質。只有原子以上的物質具有物理、化學特性,質子和中子只具備物理特性而不具備化學特性,所以質子和中子雖然質量也很明顯,但它不包括在第一層物質理論裡面,這層物質從原子以上一直到人等巨觀物質。
第二層物質主要以能量為主要表現形式,質量處於隱伏狀態,質量和信息都寓藏於能量之中,那就是物理學所認識到的各種場與量子世界。相對論、量子理論對第二層的物質已經是闡述得很細緻了,應該說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當今物理學的兩大支柱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它們使我們認識世界的廣度和深度較以前大大地擴展了,使我們在各個領域的運用,以至於創造的物質財富也較以前大大的豐富了。
有的人就講宇宙就到此為止了,尤其是認為量子力學的量子機率分布統計規律是宇宙的最基本法則了。量子力學的波爾等專家們講,我們只是談認識論的宇宙,不談本體論的宇宙。在這些問題上,量子力學走得很遠,發展得很多,尤其是量子力學糾纏等問題。但是,世界是不是就到此為止了呢?現代科學裡面還有很多的疑問和難點,這就說明宇宙不是到此為止。
比如社會上吵地很熱鬧的“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就是量子傳輸,信息與傳輸,信息傳過去了,傳輸過程當中,載體是什麼,不清楚。說量子就是這個樣子啊,在糾纏之後形成糾纏相之後就是這樣啊,那它怎么傳過去呢?這也給進一步探討物質深層奧秘的人們留下了一個問號,還需要深入研究。其實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對氣學的研究和對氣的認識,就知道這個氣它不屬於能量層也不屬於質量層的特殊物質。
尤其是意識,毛澤東在講《辯證法唯物論提綱》的時候(在1937年講《矛盾與實踐論》的時候,同時講了哲學。《矛盾和實踐論》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的文章發表,《辯證法唯物論提綱》這個材料沒有公開發表)。在那裡面毛澤東就對精神的特殊性問題講的比較清楚。而後在1943年,毛澤東直接就很明確的講,精神是一種特殊物質。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精神的物質性,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到毛澤東,毛澤東講的最深刻、最細緻,最詳細。
這個物質我們怎么認識它呢?從馬克思哲學來講,物質有科學的物質觀,還有哲學的物質觀。人們一般都知道物質是科學的物質觀,所謂科學的物質觀,就是用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對客觀存在的物質,它的結構什麼樣子,它的特性是什麼樣子,揭示它的特性就把這樣的定義成物質。這樣的物質觀它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化,對物質的認識,對物質觀的認識也在不斷改變。比如,在二十世紀初葉以前,講物理學物質就是質量守恆,能量守恆。可到了量子力學、相對論出來之後,單純的質量不守恆了,能量不守恆了。
那個時候,由於發現的量子世界和場它的質量性非常微弱,那時候的檢測的手段還比較粗糙,對這個質量查不著它。所以就說沒質量的場和量子就不是物質了。當時,科學界一些人士,包括宗教界人士,以及唯心的哲學人士,就對唯物的哲學發起了挑戰,說物質消滅了,物質不存在了。他們講的物質消滅了,不存在了,是講的什麼呢?講的是機械唯物主義的物質觀,那是質量守恆,能量守恆,是指物質的不可入性、惰性、占位性等物質特性而言的。
這個時候,列寧就提出,物質怎么認識它?物質是個客觀存在,這個客觀存在能被人類認識,能夠認識的東西就是物質。毛澤東講科學技術對物質認識的各種特性的物質觀是可以變化的,作為哲學的物質觀是不變的。哲學的物質觀,毛澤東就把列寧的那個物質觀進一步向前發展了,即它是客觀存在,是先於人類就存在的,但是它能夠被人們認識。只要具備這個條件的,那就是個物質。那么這和大主教貝克萊講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那個唯心主義觀點還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問題是哲學問題。唯物主義哲學物質觀首先強調了他是一個客觀存在,有這個客觀存在,能被人認識。貝克萊是怎么講的呢?什麼是物質,什麼是存在,存在就是被感知,這個物質就在於你認識它,物質的存在是有主觀感覺確定的。而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這個物質,它先是個客觀存在。但在貝克萊不認為物質的客觀存在,他只是被人們認識,它是個符號的疊加。
目前科學認識到了量子力學、相對論,但宇宙並沒有全部被認識。中醫所說的氣,哲學所說的意識,當代科學、哲學還解釋不了,所以就必須建立起宇宙第三層物質觀,這個“三層物質觀”、“宇宙物質三層面的假說”是在研究中醫氣的本質的過程中所提出來的。
第三層的物質就是以時空結構整體信息為主要表現形式,能量和質量都處於潛在形式或隱在的形式。
首先要說明一點,這裡所說的信息和當代信息學說的那個信息不能畫等號。現代信息學說是始於上個世紀申農所建立的資訊理論,這個資訊理論說有一個經典的信息學說,就是以申農、布里淵以及控制論創始人維納的早期資訊理論的觀點,他們的資訊理論觀點是指,一個不確定事物的隨機可以度量的因素,把這個叫做信息,信息是指不確定因數。當然一開始,信息是從通信技術搞起來的,到以後信息學不斷廣泛展開,什麼領域都開始有了信息,信息又是指一個體系裡面的有序化的程度。
這兩者有點相反,前一個是指不可測的東西,帶有疑問東西的度量,後面信息概念成了一個有序化的程度。不管這兩者是廣義的資訊理論還是狹義的資訊理論,他們的這個信息都是指信息的空間結構分布狀態,當然一開始指從電報裡面的信息。現在所說的信息是指的這個結構的空間分布狀態,不包括時間這個觀念。我們所講的信息是時空結構整體特性及其運動方式,我們把它叫做時空結構整體信息。現代科學儘管也開始注意時空問題,而且數學運算也講時空問題,但是他們還沒能提出時間整體性問題。那么時間結構整體是什麼呢?時間整體結構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這個運動過程。所以我們講的信息是時間整體和空間整體,它們是一個整體的不同方面。這樣的整體結構的特性,就是我們講的時空結構整體信息。
怎么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個整體呢?將來我們真能練出功能,功能比較強的時候,時間過去,你能感覺到它;時間未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覺到它。只不過這越遠,你感覺的就越模糊一點。不然為什麼,過去的事兒,有人能知道啊,未來的事兒,有人能知道啊。《混元整體理論》裡面就講了這個問題,所以說《混元整體理論》裡面很多的內容,實際上就是我們三層物質裡面的重要內容,時間整體性,空間整體性,時空整體性等問題這本書都講了。
從宇宙層面來說,第三層面物質,它是宇宙的本體。在每一個具體事物來說,事物的時空結構,就是這事物的本體。我們認識到的物理、化學的這些特徵,那只是一個現象,那只是表現出來的一個現象。
有特異功能的人可以搞搬運,這明明是一個實體物,一搬,走了。怎么搬走的?這個問題從1979年開始研究,一直到了1999年取消,這20年,記錄了很多很多的現象。當然有“明動”,從這動起來,從這兒走過去。有的從這沒了,那出來了,有的從這齣來,那沒了,這叫搬運,這是“暗動”。
什麼道理?他們提出了一個“特質”辭彙,一個特殊的物質。特質是什麼?也沒有指出來。為什麼提出特質來呢?科工委在給張寶勝搞實驗的時候,把藥片從瓶子裡搬出來,用了一個高速攝影機(每秒400萬幀),拍攝到了一個藥片在瓶子裡,裡面半片,外面半片,只攝到一個影子,不是實體物質。從這消失,從那出來,當中沒有了就是這段物質就是叫特質,特殊的物質狀態。但什麼道理,一直都不清楚。
第三層面的物質有原始混元氣、萬物混元氣、人的混元氣,人有軀體混元氣、髒真混元氣、意元體混元氣,有這么多層面。意元體也屬於第三層面物質,具有時空結構整體特性,只不過意元體有了主動性、選擇性、全息性、映象性。
這個物體(指上述舉例藥片的特殊物態),本質是什麼?意元體對它的信息全都能映進去了(意元體有映象性),把它的信息映像進去了。我們普通的意識還不認識它,還不了解它,但是意元體這邊它就很明確了。有的人意元體功能較強,信息捕捉的比較具體,比較全面,他的發放信息控制能力也比較強,他的意識和它本體一結合,這個物體的本體就消失了,和意識結合了,這個物體這就沒有了。這個意識把那個本體,把時空結構往這一放一出來,這個時空結構它就通過時空結構聚合能量形成質量,這就進入到我們普通世界裡來了。所以這個時空結構它是事物的本體,它的重要意義就在這裡。
三層物質理論在闡釋特異功能,搬運、透視等等方面,就更加有意義了。所以現在講三層物質理論就比過去講混元氣,混元整體觀,講混元論、整體論、人體混元氣、意識論、道德論,這五大論就更細緻、更確切,有些問題講述的更加深刻。希望大家用這個三層物質理論,更加新的觀點來統帥,駕馭原來的混元整體理論,混元整體觀。
對於三層物質理論還有一點必須要說的,“三層物質理論”不僅僅揭示了宇宙的物質全部的整體內容,而且它對宇宙物質的廣度、深度要比現在科學又要先進了一步。所以,這個“三層物質理論”你怎么樣才能夠真正證明它是比現代科學更深入了一步,三層物質理論你如何才能確立它。現在外面講三層物質理論、講新文化。“三層物質理論”是什麼呀?很多人不清楚。“三層物質理論”就是超出了現在科學認識到的實體物和能性物,包括量子世界,超出了現代科學的邊界。
三層物質可以相互轉化,其關係是氣集聚成能,能聚成形;實體物可散為能、為氣。這一過程可以是自然進行,也可以運用超常智慧型技術使混元氣轉化為不同形式的能量、質量,還可以調動混元氣和萬物相互作用,使之按預期規定的要求發生變化。三層物質理論認為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超常智慧型,而且種類不一,可經特定訓練與學習使之強化。
三層物質理論假說的提出,現在科學說的“質量、能量守恆”就不確切了,而是擴展到了“質量、能量、信息守恆”,這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

發展過程

“三層物質理論”是龐鶴鳴教授於二十世紀80年代在探求中醫、氣功之氣本質過程中,提出的關於宇宙、人體、生命奧秘的假說。1988年出版的《智慧型動功講義》(北京郵電學院出版社)已有了這一思想,在1994年出版的《智慧型氣功科學精義·主動運用意識》(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4年第一版)中,正式提出了“三層物質理論假說”,並且運用這一理論開展了大規模的民眾性的科學研究。2015年驗證“三層物質理論假說”實驗組取得了與物理學接壤的八項實驗的成功,“三層物質理論假說”的科學驗證試驗目前已經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讓我們看到當代科學革命的曙光。
2018年6月在江西中醫藥大學舉辦的《氣-意識與人體生命科學國際研討會》上,龐鶴鳴教授再一次提出了“三層物質理論假說”,並正式闡述為“宇宙物質結構三層面理論假說”。這個假說是從探究氣本質開始的,它發端於中醫針灸、氣功實踐、對氣(包括中醫學之氣與傳統文化中的氣)的體認,但是它的意義早已遠遠超出了中醫、氣功領域,成了闡述宇宙奧秘、生命奧秘乃至意識本質的異於現代科學已有的理論並且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科學實驗證實的嶄新的理論假說。

shōng論

三層物質理論
人們常用“宇宙”一詞來表達時間和空間的統一,但這兩個字還不足以準確體現時間和空間的整體性,而用(shōng)這樣一個字不僅可以完整、準確地體現時間和空間的整體性,而且也有益於改變人類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長期將時間與空間分離的意識狀態。時空整體是“三層物質理論”認知世界的根本觀點,所以,“三層物質理論”有時又稱為“(shōng)論”。
三層物質理論

圖說理論


   
註:
三層物質理論
1.以圖說理只是一種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三層物質理論”的嘗試,圖形只是示意,並非世界的真實狀態,請勿以圖害意。
2.由於人們常常將“氣”與“能量”等同視之,為了避免這種不準確的理解,所以在表述第三層物質的子層面時,用了“混元炁(qì)”,以表達“炁”並非能量層面的物質,而是時空結構整體信息。
三層物質理論

  

混元氣

混元氣:是超常智慧型狀態下的表征事物本質的整體性存在形式,是三層物質理論所說的第三層物質。
具體內容參見中文百科詞條“混元氣”及《混元整體理論》第二章混元論。

意元體

意元體指人神經細胞(主要是腦細胞)的混元氣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具有全息性、反映性、記憶性、主動性、搜尋性、獨立性等特殊體性的混元氣,是動物腦混元氣發展到能夠抽象形成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思維時的特殊稱謂。
具體內容參見中文百科詞條“意元體”及《混元整體理論》第五章意識論。

量子力學物質觀

對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是物理學家玻恩提出的幾率解釋。他認為對微觀物質不能單純地用粒子或波來描述,而是用一種幾率分布來描述,許多物理學家對此不能接受。最著名的反對者是愛因斯坦,他反對幾率分布解釋的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上帝不玩擲骰子”,玻爾和愛因斯坦倆人為此一直友好地相互鬥爭,直到兩人相繼逝世。愛因斯坦設計了許多反對玻爾解釋的理論實驗,玻爾都一一指出了其中的錯誤。每一回合鬥爭的結果都是以愛因斯坦的失敗、波爾的勝利告終,但是到目前為止,這種爭論仍在繼續。
量子力學還帶來了一個所有的物理學家都不願接受的問題,這就是觀察者對觀察結果的影響。如果要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我們用一套裝置可以測量它的位置,但對它的速度我們就完全不能測量了,它的速度特性消失了。如果要測量它的速度,我們用另一套裝置可以測出,但這樣一來,它的位置就完全不能測量了,位置特性消失了。這似乎是觀察者決定了測量結果。這和目前所有的外氣實驗和特異功能實驗所面臨的問題是相類似的。因此,這給我們一個啟示,似乎為外氣、特異功能現象和現代物理找到了一個交叉點。
為何在愛因斯坦和玻爾之爭中,失敗的總是愛因斯坦呢?因為愛因斯坦總是堅持兩個基本假設,一是實在性,即在獨立於我們的觀察之外而存在的外部世界;二是定域性,即宇宙中不同區域不能相互傳遞超光速的訊號,這一點也是相對論的基礎。玻爾放棄了實在性,因此能對量子力學給出自洽的解釋。物理學家大衛·玻姆走了另一條路,他放棄了“定域性”假設,保留了實在性,提出了“量子勢”概念,把量子力學發展成非定域隱變數理論,給出的解釋也是自洽的。但由於存在超光速的傳播,信號有能力返回到過去,這帶來了結果發生於原因之前的佯謬。對這實在性與定域性這兩個問題,混元整體理論將給予全新的解釋。
物質的真實存在是什麼?從經典物理來講,是一定的質量、電荷、能量、位置、速度等。從混元整體理論來看,物質的真實存在是一種整體存在,以混元氣為其表現形式,而質量、電荷、位置等物理量只是其整體存在的局部表現。任何物質的空間存在形式並不是經典物理所認為的占據一定的空間位置,而是它的混元氣彌散於空間,並與萬事萬物的混元氣兼容充滿了整個空間。它的時間存在形式也不是人們常識所認為的過去決定著未來,而是每一瞬間都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混化態。
我們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堅持的實在性與定域性並不是兩個概念,而一個東西,它們是指混元氣的空間存在的形式和時間存在形式。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就是認為信息的傳遞必須以能量為載體,因此不可能超光速,所以他在和玻爾之爭中注定要失敗。
玻恩對量子力學的幾率解釋放棄了實在性,他是放棄了經典物理所認為的實在性,由此得出了量子力學的自洽解釋,這無疑有他合理的一面。幾率波實際上是對物質的彌散存在描述,和混元氣的存在方式是很相似的。如果我們從混元氣是物質最一般的存在形式這一觀點出發,量子力學的玻爾解釋是完全沒有必要放棄實在性的,只不過這種實在是指混元氣,而不是一般所認為的實體存在,當然,我們現在還不能說波函式就是對混元氣的描述。
大衛·玻姆放棄了定域性,從混元整體理論來看,這一點無疑是很正確的,因此,他也能對量子現象給出自洽的解釋。
量子力學是從經典物理髮展起來的,它是常態智慧型的科學,是從局部特性認識事物入手的。為何它發展成了對粒子整體特性的認識?這是因為經典物理將物質越分越小,當小到亞原子了、電子尺度時,它們所占的空間體積已經非常的小。混元整體觀認為,空間的點不是一個抽象存在,而是有著長、寬、高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是混元子存在的形式。因此,當經典物理進入到非常小的空間時,整體性必然會占主要地位。由於量子力學是從常態智慧型來研究微觀的整體性。必然在其哲學基礎上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
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只有進入超常智慧型狀態下才能做到。當人進入超常智慧型狀態,事物的物理屬性都將消失,這時物質就沒有大小、輕重、空間占位的區別了。只是過去人們都囿於常態智慧型,所以才沒有認識到事物的整體特性,而只認識到局部的物理屬性。
大衛·玻姆的“量子勢”概念因為數學上的複雜,不能為人們普遍接受。隱變數理論是放棄了定域性而堅持了實在性。這和混元整體理論基本是一致的。我們現在可以推斷,這將是量子力學一個很正確的發展方向。但大衛·玻姆的實在性是常態智慧型的實在性,這是我們必須揚棄的。
玻恩對波函式的幾率解釋是放棄了實在性,他其實只是放棄了常態智慧型的實在性。從混元整體觀來看,波函式和混元氣的整體性是很相似的,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當然,我們還不能說波函式描寫的就是混元氣。但這為我們用數學來描述混元氣提供了一條非常有益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