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節(原變種)

灌木,高1-4米;小枝四棱形或略呈四棱形,,尤以節上更密,老枝暗褐色或灰黃色,毛漸脫落,具皮孔;髓緻密,乾後不中空。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1-4米;小枝四棱形或略呈四棱形,幼枝密被土黃色短柔毛,尤以節上更密,老枝暗褐色或灰黃色,毛漸脫落,具皮孔;髓緻密,乾後不中空。
葉片厚紙質,對生或三葉輪生,倒卵狀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30厘米,寬2.5-11厘米,頂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楔形或下延成狹楔形,邊緣具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背面脈上被毛較多,側脈10-11對,背面明顯隆起;葉柄長0.5-1厘米或近無柄。
聚傘花序組成直立、開展的圓錐花序,頂生,長10-30厘米,寬9-12厘米,密被黃褐色柔毛;苞片葉狀宿存,花序主軸上的苞片2-3輪生,卵圓形,寬卵形或卵形,無柄,長1.5-4.5厘米,寬0.5-1.8厘米;小苞片較小,卵形或披針形;花萼鐘狀,被短柔毛,長約5毫米,頂端平截或有5鈍齒;花冠淡紫色,藍色或白色,近於二唇形,花冠管較粗,長約7毫米,5裂片大小不一,裂片倒卵形至長圓形,長0.6-1.2厘米;雄蕊4,長約2.4厘米,基部棍棒狀,被毛;子房無毛,花柱2淺裂,與花絲均伸出花冠外。
核果近球形,綠色,後轉黑色,分裂為1-4個卵形分核,徑0.4-1厘米,宿存萼略增大。
花果期6-12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210-1800米的山坡疏林和谷地溝邊灌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西、貴州、雲南、西藏。自東非及其沿海諸島嶼,向東至馬來半島以及南太平洋諸島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全草含皂甙。有截瘧、駁骨、殺菌、清熱、解毒等功效。
雲南、廣西主要用於防治瘧疾、痢疾、接骨;也治頭痛、眼炎、跌打、風濕等症;用鮮葉適量煎水可治黃水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