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9.69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54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404畝,人均耕地1.03畝,林地2256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1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1.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20.00畝(其中:田1133.00畝,地1487.00畝),人均耕地1.09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256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66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47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85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1年底,全村有608戶通自來水,有30戶飲用井水, 有608戶通電,有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1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8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6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3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85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2.8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9畝。該村到2011年底,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39.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7.05萬元,畜牧業收入131.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25頭,肉牛141頭,肉羊30頭); 林業收入14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448.50萬元, 工資性收入4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9.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70人 ,在省內務工350人,到省外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省內。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10戶,共鄉村人口2461人,其中男性1259人,女性1202人。其中農業人口2405人,勞動力1599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21;參加農村合作
醫療233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3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民簇聯誼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清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0公里,距離中學5.3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32人,中學生12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5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83.4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872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5.67萬元,有固定資產1.5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5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交通不暢,缺乏水源,缺乏種植養植技術,全村合班並校工程雖就讀,資金缺口較大.配套設施差,學生住宿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管好甘蔗1000畝、核桃1210畝;發展紅花油茶2010畝;大力發展養殖業、生豬3300頭、牛310頭,預計發展蔬菜100畝。
人文地理
(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發展情況等。)
三家村村歷經數百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漢族和佤族的長期雜居交流,形成和諧而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生態和諧,綠水青山,尤以中寨管轄的大箐水源古樹林為最盛。青龍白龍、碧玉守護、仙人下榻的傳說,美麗動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2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0人,少數民族黨員17人,其中男黨員50人、女黨員10人。
新農村建設
2015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80萬元。建設了三家村自然村內道路硬化工程。該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塊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6輛,拖拉機17輛,機車453 輛,農用汽車2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0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81.8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