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脈紫菀

三基脈紫菀

三基脈紫菀(Astertrinervius D. Don)的根、全草治肺炎肝炎,跌打,翻筋,挫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基脈紫菀
  • 學名:Astertrinervius D. Do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正菀組 Sect. Orthomeris
  • :三基脈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
  • :三脈葉系 Ser. Ageratoid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原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常木質。
莖直立,高60-200厘米,粗壯,有棱及細溝,上部被細毛,或全部被密粗毛,上部有時屈折,有分枝。
下部葉在花期枯落,莖部葉卵圓披針形,長4.5-11厘米,寬1.5-4.5厘米,基部近圓形,急狹成短柄,頂端漸尖,邊緣有4-7對淺鋸齒,上部葉卵圓形或披針形,有齒或全緣,無柄;全部葉厚質或近革質,有時薄質,上面被糙毛,下面淺色,被細或粗毛且有腺點,或近無毛,有三基出脈及2-4對側脈,網脈顯明。
頭狀花序徑2厘米,排列成傘房或圓錐傘房狀,有長花序梗。
總苞倒錐狀或半球狀,徑8-15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匙狀長圓形,下部近革質,上部綠色,有時帶紅色,被短柔毛或無毛,長4-7.5毫米,邊緣膜質,常有緣毛。
舌狀花十餘個,管部長2-3毫米,舌片常白色,有時淺黃色,線狀長圓形,長達10毫米,寬達3毫米;管狀花黃色,長4-6.5毫米,管部長2毫米,裂片長1.2-2毫米。花柱附片長達1毫米。冠毛污白色或帶紅褐色,長4.5-6毫米。
瘦果倒卵圓形,灰褐色,長2.5-4毫米,有2邊肋,有時一面常有肋,被疏粗毛,有時有腺點。
花果期
花果期7-12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3100米松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西藏南部。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及緬甸北部。

原變種

花托有長約0.5毫米的繸狀突起,“莖和葉下面被柔毛或近無毛”(據Grierson),或下面疏生短糙毛。
據Grierson,此變種本身有極大的變異。尼泊爾的部分植物,有薄革質的葉,較小的總苞(徑0.8厘米)和帶紅色的總苞片。上述的西藏植物正與此相近。但西藏的植物,葉下面疏生短糙毛,僅沿脈有稍密的糙毛,薄紙質,中部葉長圓披針形,長8-13厘米,寬1.5-2.5厘米,邊緣有疏淺齒或近全緣,總苞徑8-15毫米;總苞片上部紫紅色;冠毛污白色,是否應該作為另一變種或變型,還待有更多的材料作進一步觀察。據本變種的尼泊爾模式植物,葉有尖齒,頂端細尖,基部稍圓形,與西藏也不完全相同。
此種的另一變種 var. wattii(C. B.Clarke.) Griers. sub. ssp. trinervius,葉被密毛,近革質,花托的繸狀突起較長(0.8-1毫米),僅見於阿薩密。該植物與西藏的植物顯然有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