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04.00畝(其中:田95.00畝,地3009.00畝),人均耕地2.19畝,主要種植玉米 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69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621.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89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34068.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325戶通
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325戶
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95.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29戶,共鄉村人口1405人,其中男性719人,女性673人。其中農業人口1392人,勞動力81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6.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25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04.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6.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3.27萬元,畜牧業收入114.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40頭,肉牛0頭,肉羊418頭); 林業收入54.93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0.23萬元, 工資性收入2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 ,在省內務工44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82.6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泡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三坪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瓦渡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10人,中學生60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65人,黨員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8人。 團員24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交通,文化教育,基礎設施。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烤菸、泡核桃。“十一五”以來,中央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在各級各部門和億萬農民民眾的共同努力下,農業和農村經濟克服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影響,實現了持續穩定發展,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糧食連年增產,總產連續4年保持在5億噸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邁上了萬億斤新台階。“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滿足了市場多樣化需求。農民收入較快增長,先後跨越4千元、5千元大關,年均實際增長8.9%,增速超過“七五”以來各個時期。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達到52%,分別增長4個和16個百分點,標誌著科技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農業生產方式正由千百年來人力畜力為主轉入以機械作業為主的新階段。農業農村改革開放取得新成就,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繼續保持穩定,土地流轉平穩有序,家庭農(牧)場、種糧大戶不斷湧現,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37萬多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達到25萬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逐步發展壯大;農產品(14.90,-0.16,-1.06%)進出口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大農產品貿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