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張國良編著的長篇評話)

三國(張國良編著的長篇評話)

《三國》是張國良編著的長篇蘇州評話,分前後兩部,共二十卷。前《三國》自“屯士山約三事”始,至“臥龍弔孝”止;後《三國》從“張松獻圖”到“五丈原孔明歸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三國
  • 創作年代:20世紀80年代
  • 文學體裁:蘇州評話
  • 作者:張國良
創作過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

創作過程

長篇評話《三國》源遠流長,早在北宋年間就出現了“說三分”(專說三國故事的“說話”),到元代至治年間,說話人的腳本《全相三國志平話》便刊印於世,至元末明初,羅貫中在廣集有關三國的史書、傳記、說話、平話以及金院本、元雜劇等為材料的基礎上,撰成《三國演義》。此後,又經民間藝人的再創作,逐步形成了南北幾個不同風格的評話、評書,長期演出於書嘗茶樓,流傳於人民民眾之中。
清光緒年間,蘇州評彈界中曾一度出現了爭說長篇彈詞《描金鳳》的熱潮,有的說《錦袍歸》,有的學《雙鳳奇》,有的傳四十六回繡像本,有的照搬當時的灘簧、戲曲等等;與此相反,對長篇評話《三國》卻出現了無人說,無人學,無人續的狀況。因為當時蘇州評話的《三國》基本上只說建安十三年的事,總是博望、新野、赤壁三蓬火,多年來停滯不前,沒有發展與創新,聽眾聽來聽去總是老一套,久而生厭。因此,營業每況愈下,場方少有問津,演員只得改行或換書。蘇州評話的《三國》竟中斷一時。
許文安覺得《三國》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好書。許文安是早在夏荷生之前彈唱《描金鳳》的知名藝人,他見《三國》的境遇如此之慘,深感不安,就有意鉤沉磨洗,將它重新搬上書台。於是,他在每天演唱《描金鳳》之餘,利用散場後至深夜的時間,對《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等進行研究。經過一年多的縝密考慮和準備,毅然決然拋下三弦,改碰醒木,放棄了已經說得很熟練、很有影響的熱門長篇彈詞《描金鳳》,改說同行們視作畏途的長篇評話《三國》。他先是基本上“照黑而斷”(即照演義本說),在實踐中不斷創造、豐富,然後再整理出自已所說的腳本。
黃兆麟於1900年左右拜許文安為師,拜師時年僅十三歲,許剛好是三十歲。數年之後,唐再良也拜許文安為師。黃兆麟出身於藝人世家,其父黃永年是擅說《五義圖》《綠牡丹》的著名評話演員。他學了不到三年就滿師了,然後再隨父學藝。
黃兆麟登台之後,感到《三國》的開卷書比較鬆散、沉悶,不容易一下子就抓住聽眾。於是,就改從“屯土山約法三章”開始,將前面幾回書中有用的情節分別插於後書內,直至潼關戰馬超結束。使書情更加緊湊、精煉,更有藝術感染力。他的表演藝術特佳,尤其善腳色、手面和表演開打,颱風穩重,衷氣充沛,動作豁達,八技精湛,風格與眾迥異,面貌煥然一新,譽滿蘇南一帶,有“活趙雲”之稱。他獨特的書路和表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黃派《三國》。當時,蘇州評話灌制唱片者唯其一人,後收張玉書為徒。
張玉書博覽群籍,看了許多有關《三國》的書,除了《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另外還讀了《草廬記》、《劉玄德三顧茅廬》、《赤壁記》、《赤壁賦》、《征蠻記》、《諸葛出師》等,還廣泛蒐集有關三國的民間傳說。《三國》之外的書籍,他也參閱了不少,其中如《東周列國志》、《兩漢演義》、《水滸》等。他看得很熟,汲取其中有用的東西,借鑑溶化到《三國》中來。
在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和知識後,張玉書邊說書,邊攻書,邊編書,他考慮到,蘇州評話的《三國》只說“三蓬火”實在可惜,大有發展餘地。於是,他以《三國演義》中原有的西川書為骨架,參考了諸葛出師表與《聖跡圖》等材料,經過反覆研究之後,創作了蘇州評話中所特有的一百回西川書。接著,又創作了東川書、荊州書、彝陵之戰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後《三國》書。
1942年,張國良開始向父親學習《三國》,在1983年開始整理《三國》的文本,共出版十四冊。

作者簡介

張國良(1929-2013 ),國家級蘇州評話傳承人。江蘇蘇州人。自幼隨父張玉書習說《三國》,十三歲即登台演出。1958年進入蘇州評彈團工作。1965年到沙洲縣評彈團工作。曾在其父指導下,與他人合作將《林海雪原》改編為評話《智取威虎山》,並對原著故事有所發展,成功地編演出《真假胡彪》及《跑馬比雙槍》等回目。他還編演出《飛奪瀘定橋》等新書。他的表演擅長說表,書路清晰,語言生動,善於組織關子;安排開打,評點與襯托等藝術處理也能運用得當。說《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戰長沙》、《擒張任》、《擒孟獲》等段落,有獨到之處。自1983年起整理編寫的評話《三國》演出本,原計畫寫完二十卷,後因身體狀況只出版了十四卷。
張國良張國良

作品目錄

卷一 千里走單騎
第一回
曹操贈袍賜馬
關羽思念兄長
第十回
滎陽關胡班行刺
關將軍刀劈王植
第二回
雲長識別龍馬
華吉初顯身手
第十一回
劉太守巧阻雲長
關雲長險劈秦琪
第三回
河北將顏良出兵
白馬坡曹操危困
第十二回
黃河渡口收廖化
郭子盜馬遇華吉
第四回
郭奉孝相前獻妙計
關雲長飛馬斬顏良
第十三回
裴元紹棄暗投明
茅草崗周倉從義
第五回
袁紹初殺劉備
文丑起兵復仇
第十四回
美髯公問路周倉
都大王稅關巡邏
第六回
雲長拖刀誅文丑
劉備修書關君侯
第十五回
古城弟兄交兵
關公刀劈蔡陽
第七回
關雲長喜得兄信
辭曹操封金掛印
第十六回
簡雍巧計救劉備
弟兄聚義古城會
第八回
三里橋雲長挑袍
東嶺關刀劈孔秀
第十七回
趙雲槍挑裴元紹
周倉復仇遭三槍
第九回
洛陽關連斬二將
汜水關雲長受騙
卷二 三顧茅廬
第一回
走江夏蔡瑁害君
躍檀溪的盧救主
第七回
送荊襄劉表明義
效重耳公子避難
第二回
水鏡庄司馬指點
新野縣單福報主
第八回
曹孟德相堂發令
夏侯惇許都出兵
第三回
單軍師初次用兵
趙子龍一舉破陣
第九回
相堂賭頭曹操遣大將
青州添兵韓浩任先鋒
第四回
關羽用計賺樊城
徐庶走馬薦諸葛
第十回
諸葛亮登台拜將
張翼德怒闖轅門
第五回
身陷囹圄慈母全貞節
心繫日月明君訪英才
第十一回
翼德暴怒逞魯莽
子龍輕裝顯智謀
第六回
二請諸葛酒肆揖二翁
三顧茅廬隆中定三分
第十二回
斬張飛文武求情起保
追三弟兄長勸說知返
卷三 孔明初用兵
第一回
諸葛亮初次用兵
張翼德甘願立狀
第九回
張文遠三沖鵲尾
諸葛亮大戰許褚
第二回
設巧計孔明誘敵
進山套夏侯中計
第十回
張文遠傳令進城
諸葛亮火燒新野
第三回
趙子龍槍挑韓浩
諸葛亮火燒博望
第十一回
關君侯白河決堤
張翼德博陵繳馬
第四回
樂文謙新野送糧
夏侯惇死裡逃生
第十二回
曹孟德新野駐軍
徐元直樊城勸降
第五回
關雲長火牛顯威
莽張飛拜師孔明
第十三回
徐元直一計緩兵
夏侯惇三赴南陽
第六回
曹孟德金殿逼帝
劉玄德荊襄借兵
第十四回
張翼德樊城用計
魏文長襄陽造反
第七回
蔡都督計殺劉備
張文遠出兵新野
第十五回
曹孟德虎入襄陽
小大王受曹暗害
第八回
擺虛陣孔明緩兵
探埋伏張遼中計
卷四 長坂坡
第一回
諸葛亮江夏借兵
張翼德代理軍師
第九回
擦肩奪取青釭劍
劈面槍挑賽猿精
第二回
保子民劉泌殉難
戰曹將玄德遇險
第十回
宛城侯討令出戰
趙子龍面臨大敵
第三回
張翼德兩次救駕
趙子龍初沖當陽
第十一回
吞槍吐挑胡車兒
探槍巧破百鳥槍
第四回
施計謀槍挑高覽
捨生死相救主母
第十二回
蛇盤槍立挑張繡
趙子龍威震漢陽
第五回
張飛鎮守長坂橋
趙雲二沖當陽道
第十三回
砍大旗怨恨國賊
陷馬坑將軍脫險
第六回
放暗箭自傷二命
車輪戰奪槊三條
第十四回
趙子龍救主回營
張翼德拒水斷橋
第七回
一銀槍猛刺曹操
九節鞭怒打徐晃
第十五回
劉備被困漢江邊
關羽獨擋漢津口
第八回
薦幼子王德自刎
托小主糜氏赴井
卷五 群英會
第一回
孫仲謀大堂議事
魯子敬江夏弔喪
第十一回
難諸葛二堂施令
困臥龍三江紮營
第二回
報軍情孔明設計
破曹軍孫劉聯兵
第十二回
諸葛亮倚山結寨
周公瑾借刀殺人
第三回
保孔明魯肅受騙
敗曹兵諸葛過江
第十三回
東吳臨江宴劉備
樊口秉燭聚文武
第四回
張昭巧遣魯子敬
孔明誤走迎賓館
第十四回
劉皇叔扁舟赴會
關將軍單劍保駕
第五回
張子布舌戰孔明
諸葛亮罵死薛綜
第十五回
削鐵鎖青釭試鋒
下戰書長江交兵
第六回
諸葛亮戰倒群儒
黃公覆力排眾議
第十六回
甘寧三江顯身手
孔明將台破艨艟
第七回
諸葛亮智激孫權
吳國太舉薦周瑜
第十七回
諸葛亮大獲全勝
周公瑾夜探敵營
第八回
閱名帖公瑾避文武
聞戲言子敬闖轅門
第十八回
甘寧飛舟救都督
蔣乾過江作說客
第九回
假對假孔明假言諫勸
真作真周瑜真情流露
第十九回
聚群英蔣乾偷書
中反間蔡、張斷頭
第十回
易華章孔明誦賦
屯精兵孫權贈劍
卷六 草船借箭
第一回
斬蔡張過後方知
害孔明掘坑逮虎
第九回
魯肅棄冠保重臣
闞澤趁月納降書
第二回
布疑陣督造狼牙
乞救兵交託錦囊
第十回
施急智德潤脫禍
信巧言孟德中計
第三回
運玄機西山扎船
趁濃霧曹營借箭
第十一回
曹操遣使探黃蓋
蔣乾聽琴遇龐統
第四回
辨虛實徐庶激司馬
昧是非曹操祭臥魚
第十二回
曹操起疑窺動靜
楊修恃才破陰謀
第五回
臥龍一語退仲達
鳳雛三江會公瑾
第十三回
龐統眥裂脫死罪
徐庶相面得生機
第六回
開舌戰二傑交鋒
擬火攻三賢定計
第十四回
走荒山借屍遁跡
宴長江橫槊賦詩
第七回
小奸詐降弄巧成拙
老臣獻計披肝瀝膽
第十五回
觀風向周瑜咯血
請良醫魯肅傳言
第八回
以假亂真黃蓋受刑
認虛為實魯肅說情
第十六回
周公謹內帳絕食
諸葛亮病榻論醫
卷七 火燒赤壁
第一回
南屏破土孔明築壇
三江解糧伯言陷衷
第十回
燃微火甘寧襲重寨
擎密令毛苟竊大糧
第二回
周公瑾貪功遣書生
諸葛亮易服列方位
第十一回
識銀槍甘興霸失糧
觀大纛許仲康棄銀
第三回
七星壇諸葛亮祭風
南屏江周公瑾除患
第十二回
趙子龍奪餉創甘寧
曹孟德議兵走合肥
第四回
拜師伏台周濟替身
追舟縱敵徐丁擔罪
第十三回
太史慈單槍鎮黃州
曹孟德三軍投彝陵
第五回
開弓斷索子龍傳言
臨艙抱筆孔明議計
第十四回
彝陵招降許褚奪盔
趙雲施威孟德御冠
第六回
鎮守華容關羽立狀
火攻赤壁周瑜發兵
第十五回
葫蘆谷斬馬充飢腸
蒯異度獻計脫奸相
第七回
宰蔡和周瑜祭皂纛
傷文聘黃蓋縱大火
第十六回
走華容曹操饒口舌
崇重耳雲長守信義
第八回
公覆單鞭三番擒曹
文遠扁舟一箭救駕
第十七回
訴舊情孟德嗔關羽
報余恩雲長釋曹操
第九回
奔單騎曹操臨大厄
保散財糜竺遇敵人
卷八 三氣周瑜
第一回
伏虎將孔明贊五常
飲鴆酒魯肅拼一死
第八回
定密計吳侯施仁義
叱追兵郡主逞英威
第二回
奪空城周瑜中藥箭
探死信曹仁困吳寨
第九回
劉郎浦周瑜二絕氣
荊州城魯肅三索情
第三回
乘半夜孔明取三郡
覽片書周瑜受一氣
第十回
周公瑾假途荊州道
諸葛亮辱敵蘆花盪
第四回
索荊州魯肅乞孔明
掃長沙關羽戰黃忠
第十一回
三絕氣周公瑾托囑
二過江龐士元奔喪
第五回
魏延弒主首獻長沙
魯肅奉令二索荊州
第十二回
柴桑弔孝孔明哭靈
耒陽補缺龐統酗酒
第六回
拜荊主呂范說婚姻
訪喬公劉備施禮儀
第十三回
日斷百案龐統顯能
身率萬眾馬騰受戮
第七回
劉玄德甘露寺招親
周公瑾柴桑郡布陣
卷九 張松獻圖
第一回
龐士元荊州掌大印
張永年許昌納微貢
第十一回
進嘉語幼常批莽將
冒飛鏃子龍登吳舟
第二回
張永年泄憤難謀士
曹孟德誇才焚兵書
第十二回
趙子龍長江奪阿斗
張翼德酒醉審賈華
第三回
張永年校場罵曹賊
曹阿瞞客棧逐賢士
第十三回
劉皇叔七將掃陽平
黃將軍一箭定葭萌
第四回
受隆儀張松投新主
設玄計劉備求全圖
第十四回
諸葛亮傳書阻漢軍
龐士元論兵奪川地
第五回
張松獻圖劉備泣別
成都修書劉璋告急
第十五回
失城關楊高自刎頸
慶捷功劉龐相爭言
第六回
騰龍山徐晃夜劫營
宜都道劉備受圍困
第十六回
拒漢軍泠鄧初紮寨
襲蜀營黃魏二爭功
第七回
諸葛亮三纛退曹兵
劉皇叔隻身會川主
第十七回
報密信彭羕謔龐統
泄洪流黃忠擒泠苞
第八回
授陰計眾將違軍令
喬裝扮單劍保劉璋
第十八回
奪涪關張任設潛伏
取雒城龐統分行兵
第九回
魏將軍舞劍刺劉璋
張都督盤鞭挾龐統
第十九回
彭從事施令退涪關
龐軍師矢夭落鳳坡
第十回
葭萌關劉備捉刺客
南徐州孫權遣信使
卷十 孔明進川
第一回
涪關劉備下救書
荊州孔明托關羽
第九回
向寵斬子施號令
向朗責侄陳嚴調
第二回
張飛進川任都督
孔明翁婿布陣圖
第十回
調虎離山向寵急
移星換斗孔明喜
第三回
馬謖闖陣入迷途
黃老引領出陣門
第十一回
劉郃誘友守古城
趙雲登樓奪新域
第四回
簡大夫怒罵龐壽
諸葛亮初服陽群
第十二回
諸葛鑼鼓驚蜀將
賢母苦心誡赤子
第五回
孔明滿城伏機關
陽群四面遇偶像
第十三回
王茂解糧遭謗言
劉母焚香知真情
第六回
陽群降漢首獻策
趙雲奪關初用刀
第十四回
孝子全忠棄蜀主
節婦捨身報漢朝
第七回
陽群隻身取近天
馬謖扁舟擒鄧銅
第十五回
王茂問路結壯士
諸葛走馬取白水
第八回
趙雲詐敗擒向彪
孔明巧奪錦江營
第十六回
孔明裝神降二將
趙雲受命帶千騎
卷十一 義釋嚴顏
第一回
張飛施計攻克巴丘
廖登酬宴羨艷降漢
第八回
程太守允女結姻緣
張翼德遇子完夙願
第二回
廖登酒後連斬二將
張飛計成奪取三營
第九回
趕夜渡二義歿漩渦
過溪水單舟巧遇主
第三回
越巫山張飛作軍歌
燒漢營李義試火攻
第十回
啟錦囊水軍渡閔江
當先鋒毛苟落敵手
第四回
李義失關隘自刎頸
張飛請鄧芝興漢業
第十一回
思慈母孝子得驚夢
試燕將坐堂險露情
第五回
誘劫糧張飛三敬酒
詐降計毛苟雙入關
第十二回
成孝悌劉巴歸漢室
施仁義張飛揚威名
第六回
鄧芝獻計馬玉歸漢
閻芝退守張飛得關
第十三回
小黑臉計惑父子軍
大都督智擒老少將
第七回
孝悌兒張苞落草寨
假小子樊山遭活擒
第十四回
生擒嚴顏義釋歸漢
死守孤軍解圍歡合
卷十二 襲取成都
第一回
使傲氣張飛孤身赴敵
脫厄運劉備三旅會師
第八回
定韜略張飛演武百日
展奇雄馬超驅兵五萬
第二回
白助黑初會頓釋重圍
進雒城彭羕故發危言
第九回
日夜戰張馬二虎競雄
陰陽翻嚴黃雙老顯能
第三回
錦衣冠彭羕戲謔川帥
苦心腸張任怒戰漢將
第十回
舉燈火馬超夜戰張飛
懸牌照孔明暗賂楊松
第四回
困張任十面埋伏盡起
挾費觀孤膽豪傑獨雄
第十一回
作說客李恢力勸馬超
逢故敵趙雲勇挑猿精
第五回
聆幽曲張任離神淨心
慕名流孔明棄車就馬
第十二回
辟蹊徑孔明暗渡陰平
奏捷報劉備又取綿竹
第六回
出危言趙雲舞槍唱絕
走荒郊張任乞食遭擒
第十三回
賀新功沙漠王初歸附
慶良辰劉玄德再合卺
第七回
懷柔術軍師巧語藏玄
齎烈志都督傲笑赴陰
第十四回
進成都子瑜孤身索地
抵陸口雲長單刀赴會
卷十三 兵伐東川
第一回
瓦口關魏將拒敵
蒙頭山漢軍紮寨
第九回
曹孟德除冠披髮
趙子龍空營距敵
第二回
孔明千里送佳釀
張飛一宵賺重關
第十回
智孔明初罵王朗
贛張苞連傷魏將
第三回
張頜被罪犯葭萌
黃忠抱病出成都
第十一回
趙雲漢水收王平
曹操陽平遇吉穆
第四回
聞急訊再添老將
棄要塞故作驕兵
第十二回
穿唇折齒走曹操
蓄意借端除楊修
第五回
天盪山夏侯授命
蔡家莊曹操探女
第十三回
魏公窮途逢兒郎
曹彰精勇展羽翼
第六回
曹操修書定軍山
黃忠試鋒夏侯淵
第十四回
擲令牌張苞泄怒
封虎將孔明開兵
第七回
黃忠威震定軍山
趙雲怒搏皓首將
第十五回
向寵獻演連三刀
馬超展流星錘
第八回
趙黃聯袂劫糧山
黃霍雙到戰漢水
第十六回
曹彰恃勇戰五虎
劉備晉位定三分
卷十四 水淹七軍
第一回
奔荊州子瑜說姻親
失襄陽糜傅報假情
第十一回
奏凱歌呂蒙釋戰俘
聞凶信關羽撤精兵
第二回
受督印大興北伐師
復襄陽小戰中原將
第十二回
抵荊州王甫數詰賊
走麥城關羽大敗兵
第三回
於文則受命統精銳
龐令明扛櫬設誓言
第十三回
賁主旨廖化強突圍
信讒言劉封拒發兵
第四回
屯高阜小將露崢嶸
駐低洼老帥失計較
第十四回
呂子明走魔入陰司
曹孟德壽終歸天府
第五回
決堤壩洪水淹七軍
安城垣毒矢射一令
第十五回
揣父書關平報平安
懷賊恨廖化傳噩耗
第六回
設陰局蔣濟藏刀砒
療毒臂華佗剜骨肉
第十六回
招雄魂劉備設靈台
謀奸事彭羕寄反書
第七回
洗馬口周倉得御璽
新野縣關平聚家兄
第十七回
開祖廟祭弟除逆子
繼宗祀撫民稱仁君
第八回
奪新野故友雙絕交
襲荊州君臣共議策
第十八回
盜國寶家賊生噁心
諫君主太傅開苦口
第九回
呂子明詐死薦吳帥
陸伯言稱謙犒漢軍
第十九回
抗王旨罪將受酷刑
急兄仇桓王遭暗害
第十回
競千舟白衣渡長江
縱萬騎輕裝略邊郡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