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典故》是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清華,侯素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國成語典故
- 作者:郭清華,侯素柏
- 出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月1日
- ISBN:9787568056809
《三國成語典故》是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清華,侯素柏。
延伸成語 歇後語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諸葛亮草船借箭——神機妙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裡糊塗 魯肅上了孔明的船——錯了 草船借箭——有誤(霧)草船借箭——曹操多疑 草船借箭——機智孔明 草船借箭——有借無...
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乘虛而襲荊州,導致荊州失陷。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可用來勸誡他人不要“大意失荊州”;也可以用來為自己的失誤作辯解,如:我這是“大意失荊州”啊。成語典故 梗概 三國時期,劉備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而孫權又趁機襲擊荊州,...
成語典故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回記載,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曹操率二十萬大軍,分兵五路直逼徐州,攻打劉備。劉備聞訊,派人向袁紹求救,袁紹不肯發兵。劉備便與張飛偷襲曹營,結果中了埋伏,兵敗逃散。這時候,關羽保護劉備的家眷,死守下邳。曹操心想,關羽武藝高強,令人喜愛,要設法說服他...
衍生典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成語故事 公元208年,劉備占領了荊州,力量逐漸壯大。後來,孫權因想討還借給劉備的南郡沒有得逞,便採用大將周瑜的計謀,騙劉備到東吳來娶孫權的妹為妻乘機把他扣下當人質,藉以討還南郡。這就是所謂“借荊州”和“討荊州”。劉...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全三國文》卷五十八)後人根據這篇文章的結尾提煉出“鞠躬盡瘁”這則成語。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昏庸無能,各地諸侯紛紛割據自立,天下大亂。在這期間,曹操崛起,統一了北方。曹操死後,他的...
該成語指軍隊每向前推進一步就設下一首營壘;形容防守嚴密,行動謹慎。動賓式;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賓語。成語出處 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步步為營”。成語典故 劉備統率大軍前去攻取漢中。守將夏侯淵...
成語出處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三國·吳·徐整《三五曆紀》)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開天闢地”。成語典故 傳說在最古老、最原始的時候,世界像個巨大的雞蛋,天地不分,一片混沌。在這個混混沌沌的大“蛋”里,有一個叫盤古的巨人開始孕育...
“集思廣益”的意思是指集中民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該成語構詞方式是聯合式;在句中作謂語 、定語、狀語。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 ,廣忠益也。”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集 思廣益”成語典故 公元223年,蜀主劉備去世,臨死前,他把軍國大事都託付給...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是一則成語,最早出自《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注引《雲別傳》。該成語原意是放倒軍旗,停止擂鼓,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後比喻休戰或無聲無息地停止活動。在句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
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單刀赴會”。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荊州原是劉備的宗族劉表的領地,...
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東晉·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曰,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樂不思蜀”。成語故事 三國時,蜀主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襲位...
成語出處 唐·岑文本《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夫顯微闡幽,義不容辭。”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義不容辭”。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經過赤壁大戰之後,一直雄踞北方打算稱王稱霸的曹操收拾起被劉備和孫權聯合打敗的殘弱兵馬,返回都城許昌。經過一段時期的重新休整之後,曹操又開始了他的軍事行動...
三顧茅廬(拼音:sān gù máolú)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於諸葛亮的《出師表》。“三顧茅廬”原為東漢末年劉備拜訪諸葛亮的故事。劉備曾三次訪聘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顧:拜訪。茅廬:草房)。後人用“三顧茅廬”來比喻誠心實意地一再邀請。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仲謀:三國時吳主孫權)指生兒子就應該生像孫權這樣的英才。複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吳歷》:“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生子當如孫仲謀”。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
成語出處 今東方皆已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敵軍,將軍攻之不拔,路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固耳。(西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荀彧傳》)這個典故被後人提煉為成語“堅壁清野”。成語典故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曹操派人接父親來兗州,結果他父親在路上被徐州牧陶謙的部將殺死。於是,曹操與...
老驥伏櫪,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出自於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這則成語指衰老的駿馬即使臥在馬槽旁,心也嚮往著一日千里的飛奔,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著雄心壯志、從不服輸的鬥志與精神。其本身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分句,含褒義。成語出處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虧殺那苦肉計黃蓋添糧草。”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三國演義》第四六回:“周瑜曰:‘今日痛打黃蓋,乃計也。吾欲令他詐降,先須用苦肉計瞞過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勝。’”成語故事 這個智謀故事開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
《三國成語典故》是2020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清華,侯素柏。內容簡介 該書是以三國時期發生的著名事件,而形成的膾炙人口的故事提煉成專有成語名為契機,將這一時期的所有成語典故羅列出來,共有345個。三國時期,群雄紛爭,出了不少英雄人物,也出了不少成語故事,看了這些成語典故,可基本了解...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孔明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成語典故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回中,孔明“六出祁山”已經接近尾聲,最後一次出祁山,起因是司馬懿見孔明命蜀軍在各處和魏民...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拼音:wànshì jùbèi,zhǐ qiàn dōngfē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複句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三國演義》四十九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
七縱七擒指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次捉孟獲,又放了他七次;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在句中一般作分句、狀語;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東晉·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七縱七擒”。成語故事 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
成語典故 出處 出處一:《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處二:《資治通鑑》卷六十六《孫權勸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
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三國魏·曹丕《典論·自敘》)衍生典故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