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庵

三台庵

尤溪縣三台(ti)祖殿又名三台庵,位於溪尾鄉本洋村之山巔,因紀念三台雲遊祖師而得名。始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嘉慶元年(1796)重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重修,1993年再次鼎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台庵
  • 地理位置溪尾鄉本洋村之山巔
基本簡介,相關傳說,

基本簡介

尤溪縣三台(ti)祖殿又名三台庵,位於溪尾鄉本洋村之山巔,因紀念三台雲遊祖師而得名。始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清嘉慶元年(1796)重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重修,1993年再次鼎新。占地1500平方米。建築由三台祖殿、邊殿、觀音閣、土地廟和約3米高的石筍塔等組成。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為重檐歇山頂土木結構建築,正殿主祀雲遊祖師,(相傳雲遊祖師原籍興化府仙遊縣人,明弘治四年辛亥出生。)左右配祀五穀仙、盧公祖師。左偏殿祀張、連、蕭三聖君;右偏殿祀田、竇、郭三元帥等。

相關傳說

相傳,雲遊祖師原籍興化府仙遊縣人,生於明弘治四年(1491)辛亥三月初七。雲遊祖師一心向善,廣交道友,週遊天下。一日,與十八位夢想成仙的人在洋中鎮聯洋村百丈漈開展登崖比賽,約定先到山頂著得地。結果是雲遊祖師得勝,在此修行。明嘉靖十六年(1537)八月的一天,經過三個月的砍柴,雲遊祖師將自己焚化。後來,祖殿左邊的石頭上,留有祖師雙膝跪地的印跡和十個指紋。隨著日久風化,尤其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毀林焚燒,如今十個指紋已經不清晰了。
在砍柴焚化期間,游雲祖師拋石成塔。2003年本洋村信士在原有石筍塔上套建一座七層的“三台塔”,給三台祖殿增添了一處美麗的景觀。
過去,因山頂無水,游雲祖師施法在下本洋小溪口含甘泉到三台祖殿。不料在擔水岬與人對話時甘泉流出,隨即擔水岬便湧出清泉。如今,擔水岬山泉依然清澈見底,甘爽可口。2007年12月,為了池水清潔,村民在此修建聖水池、水房等。2011年興建聖水亭,供人取水之便。
據說,三台祖殿初建時,所用木材是從福州馬尾柴行購買的,通過門前水池的池底運送到祖殿所在地,最後一根木材至今還夾在池底,直徑約八九公分。在台溪鄉鳳山村的吉祥寺也有同樣的傳說,但池中的木材比這略大。
祖殿的後山還有三角硯池、響石等。相傳,前人到此取水研墨者,必登科及第。硯池之水,四季不涸。山上的響石隨呼隨應,奇趣無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