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畝台是陝西省的地名,2002年廢止,根據地形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十畝台
- 所屬地區:陝西省
- 羅馬字母拼寫:Sānshímǔtái
- 廢止年份:2002年
三十畝台是陝西省的地名,2002年廢止,根據地形得名。
三十畝台是陝西省的地名,2002年廢止,根據地形得名。地名含義約清末因村民居住此山樑有三十畝耕地,習稱三十畝台。歷史沿革1958年屬周家河大隊,1984年屬周家河村民委員會,2002年原住戶遷至前河。2...
三十畝梁 三十畝梁是陝西省的地名,1987年廢止,根據地形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占地三十畝且處於溝畔,故名。歷史沿革 1987年居民逐漸遷出,此地廢止。
三十畝塬 三十畝塬是陝西省地名,1912年設立,1953年廢止,以此地土地面積得名。歷史沿革 公元1912年建村,1953年荒棄。 地名含義 因此小塬上有耕地30畝故名。
三十畝,此地原有一塊三十平方千米大的土地,後來人們建村居住,因此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一塊三十平方千米大的土地,得村名為三十畝。歷史沿革 1951年屬一區;1954年屬常隆鄉;1959年屬常隆人民公社西周生產大隊管轄;1984年撤銷西周生產大隊,設立了西周村民委員會;2000年底撤鄉並鎮,屬侯堡鎮西周村民委員會...
三十畝埝是陝西省的地名,1998年廢止,以所處環境特徵命名。歷史沿革 1948年3月民主建政時屬二區金盆鄉;1953年屬高梁鄉;1956年范家卓子鄉;1958年9月建立人民公社時,屬和平人民公社碾子塬大隊;1984年7月屬碾子塬行政村;1989年10月屬碾子塬村民委員會;1998年因無人居住而廢棄。地名含義 因該村村前有一塊...
三十畝坪 三十畝坪是陝西省地名,以地理位置,地貌特徵約定俗稱得名。歷史沿革 慣稱已久,具體命名時間難考,當地人普遍認為該地名的出現應早於清朝。現已無人居住。 地名含義 形容此居民點只有三十畝地大,故名。
三十畝地,建於清末,因該居民點的土地為三十畝,得名三十畝地。清末設立,2012被廢止。地名含義 因該村土地為三十畝,故得名三十畝地。歷史沿革 建於清末;1949年屬易縣十一區;1958年屬大盤石公社大盤石大隊;1961年屬紫荊關區大盤石公社大盤石大隊;1984年屬大盤石鄉大盤石村民委員會;1989年撤區並鄉屬紫荊關...
三十畝圪塔 三十畝圪塔,1980年設立,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面積只有約三十畝,且位於村委會正東方的山峁上故得名三十畝圪塔。歷史沿革 1980年三十畝圪塔屬大寧縣三多公社茨林大隊;1984年三十畝圪塔屬大寧縣三多鄉茨林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撤消該村。
三十畝地村位於河北鎮東北部,海拔163米,清代期間成村,村域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149畝,189戶,461人,勞動力284人,青年86人。全村以農業種植、養殖為主,養蜂是村內的一大特色產業,村四周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有大量適合養蜂的植物,如荊條花、洋槐、棗花、山珍花、黃櫨、野山花等幾十種植物,村內有5大戶...
三十畝河灘 三十畝河灘是陝西省地名,1948年設立,1956年廢止,根據此地土地面積命名。 歷史沿革 1948年建村,1956年荒廢。 地名含義 此村坐落在河灘上,有耕地30畝,故名。
大會會場設在杭州鎮東樓(通江橋)舊撫署之空地上,面積約三十畝(撫署為辛亥革命新軍起義攻打時,有叫毛存義、鮑斌、陳聚富的用火燒毀)。由場務處僱人平整場地,建造擂台。趕製長凳幾千條、以備觀人坐用。會場大門口設售券處,每坐賣一元。此外還有標面為四元可分十次觀看的票券(並有中獎希望)。會場門口...
牛羊還自牧。日旰懶耕鋤,登高望川陸。空山足禽獸,墟落多喬木。白馬誰家兒,聯翩相馳逐。種桑百餘樹,種黍三十畝。衣食既有餘,時時會親友。夏來菰米飯,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日暮閒園裡,團團蔭榆柳。酩酊乘夜歸,涼風吹戶牖。清淺望河漢,低昂看北斗。數瓮猶未開,明朝能飲否。
種桑百餘樹,種黍三十畝。衣食既有餘,時時會親友。夏來菰米飯,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趨走。日暮閒園裡,團團蔭榆柳。酩酊乘夜歸,涼風吹戶牖。清淺望河漢,低昂看北斗。數瓮猶未開,明朝能飲否。作品注釋 ⑴【楚山】商山。有四隱士。⑵【遺老】枚乘。《漢書·枚乘傳》:“(梁)孝王薨,乘歸...
2003年宜春市把袁州(古宜春)古天文台修複列為全市25項重點城建工程之一,投資415.3萬元,並聘請國內專家對修復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多次論證,按天文台創建時的原貌修復,同時還復原製作了渾儀、圭表、四級銅壺滴漏、天體儀、日晷、銅壺、鼓角等15項室內古代天文儀器和占地30畝的天文廣場。天文廣場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按西漢...
當時農業社資金匱乏,蔣維平就將自己節約的薪金兩千元送給了家鄉,農業社用這筆款買了兩部雙輪雙鏵犁、四架噴霧器、一匹馬,建設了三十畝桃園、一百二十畝蘋果園,還買了理髮工具等。他還贈給張家口市郊區東窯農業社一千元,用於發展生產。蔣維平跟家鄉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他長年在外,有時回家看看,每次都門庭若市,...
吐孜托爾烽火台位於新和縣西出口附近,距縣城30公里。屬於唐代遺址。有關資料記載:現高約11米。其基部為夯築,頂部用土坯壘砌。平面為方形,剖面呈梯形狀。基部:東西長15.2米,南北長11.8米,面積約179.4平方米。距烽火台北部約10米處的地表上散布著許多夾砂紅陶片、灰陶片,附近採集到龜茲五銖錢。這裡說到...
”唐之慶州華池縣在今甘肅省華池縣東南30余公里處的葫蘆河西岸,位於子午嶺西側。所記“秦故道”,即位於子午嶺上的直道 路線圖 司馬遷雖然明確地記載了秦直道的起訖地點和里程,但遍檢《史記》全書,卻無法發現雲陽與九原之間任何其它的具體經由地點,這為後人留下了一樁千古遺案。所幸後來的地理志還保留了一些...
於是,派遣右司諫馮開等分別到各郡縣就地配給,每人分給三十畝,由高汝礪總管其事。後來,搜括土地的官員回京,都說:“土地的畝數很少,且都是貧瘠難以耕種的,估計可以耕種的已經都分給了他們,每人所得無幾,又都是偏僻較遠的地方,必須遷移到那裡去,軍戶們都感到不方便。”高汝礪便將有關情況上奏皇帝,下詔...
眾人都說小孩聰明,就推薦讓小孩當家,小孩說讓我當家可得聽我的,你們不聽我不當,眾人聽後同意,小孩說聽我的,今年得種穀子三十畝,眾人就依言,那年風調雨順,穀子長勢很好,正當出穗還未出穗時,小孩說快把小谷全部割了,眾人半依半從,割了二十畝,留了十畝,曬乾後跺在草料場,恰是驢頭太子什麼都不...
唐均田令規定僧受田三十畝,尼二十畝,老年僧尼退田轉充常住田。加上賜田與兼併,至武后時,已有人驚呼公私田宅多為僧有。著名的寺莊有:嵩岳少林寺田碾四所;天台山國清寺,大和中置寺莊田十二頃;登州文登縣赤山法華院,莊田年得米五百石;淄州長山縣長白山醴泉寺,有莊園十五所;隴州大象寺,管莊七所,...
這些烽火台一般都置於高山險絕處,無山亦要置平地之上。每座烽火台相距大致是30至50里之間不等,以便瞭望,迅速傳遞,警報料敵。如遇敵情,則晝燃煙,夜舉火。烽堠火都建於明代,有方形石砌,也有圓形土墩。據《唐六典》卷五:“凡烽堠所置,大率相去30里。若有山崗隔絕,須逐便安置,得相望見,不必只限30里...
至道光間,通計全台墾熟田園凡有三萬八千一百餘甲,又三千二十一頃五十餘畝,谷種折地一千四百三十畝,年征粟二十萬五千六百餘石,租番銀一萬八千七百餘圓。至今已數十年,墾熟田園較前多至數倍,統計全台之額,僅征額銀一萬五千七百四十六兩,洋銀一萬八千六百六十九圓,又榖十九萬八千五十七石,久無報丈...
“葬於商橋東立墳瑩一座,周三十畝。”岳飛用槍尖刻“再興墳墓”於石上,立於墓前。為紀念抗金民族英雄宋統制楊再興將軍,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為其建廟。1963年被公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法愛國英雄 陳星聚,字耀棠,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生於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台陳鎮台陳村。道光二十九年...
”在唐代,寺院還從國家那裡依法得到一些土地,如唐代的均田法令規定,“凡道士給田三十畝,女冠二十畝,僧尼亦如之。”一般說來,南北朝時帝王的土地賞賜往往帶“莊”附之以民,顯示的是領主經濟形式,而唐以後則往往僅賜之以“田”,經濟性質則是僱傭勞動。二\是“施”或“捐”。從貴胄、富豪和信眾那裡得到...
1981年,縣果業局科技人員——我村郭民主赴日本研修歸國,示範推廣蘋果樹喬化集約高效栽培技術,1983年率先在我村組織十戶建立了三十畝示範園,經過努力,達到了三年成園開花,四年結果有收益,五年豐產達3000斤以上,六年畝產上萬斤,在我村出現了趙喜峰、趙忠群、趙東京、郭躍進、趙天真、趙相民、趙自民、趙新振...
1.九畹:是指大約一百零八畝的土地,一般喻指面積比較大的種植蘭花等花草的園地。典出《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王逸 註:“十二畝曰畹。”一說,田三十畝曰畹。見《說文》。後即以“九畹”為蘭花的典實。 唐·楊炯《幽蘭賦》:“爾乃丰茸十步,綿連九畹。” 元·...
臨朐相國馮公⁶,其在廷時無可訾⁷,亦無可稱。而有園在都城之東南隅。其廣三十畝,無雜樹,隨地勢之高下,盡植以柳,而榜其堂曰“萬柳之堂”⁸。短牆之外⁹,騎行者可望而見其中。徑曲而深,因其窪以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兼葭,雲水蕭疏可愛。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師,則好游者鹹為予言...
西臨滇池,東倚梁王山余脈,東西最寬處為25公里,南北最長為32.5公里;縣境北與官渡區接壤,東與宜良、澄江毗鄰,南與晉寧縣交界,西隔滇池與雲南府西山區相望;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東為中低山地,中為台地丘陵,西為湖積平原;海拔最高為東部梁王山2820米,最低為東部陽宗海岸三十畝村1775米,是通往...
後趙石虎(約335年)也用這些冰井貯藏過冰塊。到夏天最熱時拿出來分給大臣們吃。從後趙、前燕至東魏、北齊對三台都不斷加以整修,比曹魏初建時還好。光緒《臨漳縣誌》特別是在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徵用工匠三十萬,對三台大加整修,竣工後把“冰井”改名“崇光”。北宋時,冰井台上還有曹魏初建時的鐵梁。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