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雁跡泥痕(1985—2014)——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文選

三十年雁跡泥痕(1985—2014)——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文選

《三十年雁跡泥痕(1985—2014)——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文選》是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複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十年雁跡泥痕(1985—2014)——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文選
  • 作者:張複合
  • 出版時間:2015年3月30日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2388296
  • 定價:168 元
圖書簡介,代序,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三十多年間所著百餘篇論文中的58篇。是一部具有學術代表性的重要文獻, 本書收錄了作者三十多年間所著百餘篇論文中的58篇。作者通過各種方式從多個側面展現了三十年來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歷程之全景,是一部具有學術代表性的重要文獻,是有志於從事此項事業的青年學子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必讀之書。
本書有大量附圖,其中多幅歷史圖照有助於讀者加深對歷史背景的認識、對建築原貌的了解;大量由作者本人實地拍攝的照片,則有助於讀者認識建築的現狀、了解建築的價值,從而加深對歷史建築進行研究與保護之意義的認識。
本書對城市規劃、建築設計人員吸取近代建築歷史經驗及從事現代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有指導作用,對文物保護部門和開發單位保護與再利用近代建築、開發歷史地段具參考價值。本書既可作為建築歷史研究資料、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歷史理論教學教材,又可作為了解當地風土歷史、城市變遷的指南。

代序

1947年 1月,哈爾濱市出生。在這個隨著俄國人修建東清鐵路於 1898年發展起來的
近代城市中長大,一到春天庭院裡就瀰漫著丁香花香的俄式住宅、樣式奇異的東正教堂,
從小就在他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5年報考大學時,他第一志願就選取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建築學專業。清華園中
這所最初以美國政府退還庚子賠款“餘額”名義於 1911年開辦的游美肄業館,法國“孟莎”
頂的清華學堂、圓穹頂的大禮堂,使他在認識梁思成的同時,又知道了美國人墨菲 (HenryKilliam Murphy)。
1970年 3月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建築設計教學。1978年參加北京琉璃廠文化商業
街改造規劃方案設計,使他接觸到歷史地段的調查與研究。
1983年 3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派陪同以“中國近代建築史”為題作博士學位論
文的日本高級進修生村松伸赴濟南、青島考察,從而接觸到了在中國建築歷史研究中一直
被冷落的領域——中國近代建築史。
在濟南和青島看到的建築使他震驚。濟南的商埠地、青島的德租界,加之哈爾濱的生
活,清華園的體驗,使他對中國近代建築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時,清華大學有關於外國
古代建築史、外國近現代建築史、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中國近代建築史則無人問津。
偶然的機會、現實的工作環境、多年的潛移默化,促使他產生了投身到中國近代建築史的
研究中去的想法。
他有志於拓展中國建築歷史研究新領域的想法,得到了清華大學建築系系主任趙炳時
的支持和汪坦先生的鼓勵。在建設部科技局局長林志群的支持下,“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
首次作為科研項目在“建設部城鄉建設科學基金”立項(1985—1990年)。
從此,在汪坦先生的提攜指教下,張複合開始步入中國近代建築歷史研究之門。他協
助汪坦先生作為主要承擔者或主持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項目
(1988—1993年)、“中國與東亞近代建築研究”項目(1992—1994年),國家教委高等學校
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中國近代建築歷史與理論”項目( 1996—1999年)、清華大學基礎研
究專項基金“中國近代建築史”項目( 1994—1997年)、清華大學“ 985”基金“中國近代
建築研究與保護”項目(2000—2002年)等。
1985年 11月,張複合應邀參加在東京召開的“日本及東亞近代建築史國際研究討論
會”,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自此開始進入國際交流;他有幸聆聽到日本近代建築史研究前
輩村松貞次郎先生的教誨,並從此得以受到導師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藤森照信先
生的指導。
節選自《建築史解碼人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6年 6月

目錄

1985—1995
圓明園“西洋樓”與中國近代建築史.3
香港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12
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的歷史主義認識.19
中國基督教堂建築初探.30
二十世紀初在京活動的外國建築師及其作品.41
關於三峽工程淹沒區內萬縣鐘樓保護與再利用的研究.56
歷史的建築和發展的城市 ——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在北京的過去和未來.62
建築與歷史和環境 ——復張開濟先生.72
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與國際交流 ——寫在《德國建築藝術在中國》一書在中國發行之際 .74
1996—2000
中國近代建築: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81
中國近代建築總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87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中的譯名問題 ——兼評《外國在華工商企業辭典》.93
中國近代建築史“洋風”時期之典型.96
中國近代建築史“自立”時期之概略.107
歷史建築改建中的原有部分保護問題 ——從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改建工程談起.112
論建築裝修之“俄羅斯風”.117
原財政部印刷局中衛門翻建保護.119
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改建工程實踐之體驗.125
中國近代鐵路客運站房建築發展概略.132
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 ——二十世紀上半葉之中國近代建築.139
北京琉璃廠文化商業街區改建與歷史地段保護.147
北京東堂修復及院門重建.159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168
北京近代建築史研究與北京現代城市建設.175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教學.181
2001—2005
近代建築保護再利用工作之開展及其問題之應對.189
新時期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的奠基人 ——深切懷念汪坦先生.195
廬山牯嶺正街保護修建性詳細規劃.199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的基本認識和研究態度.213
近代包頭:城市與建築.216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與近代建築保護問題.228
中國廣東開平碉樓初考 ——中國近代建築史中的鄉土建築研究.237
中國近代建築的保護再利用及其所面臨的問題.246
開平碉樓:從迎龍樓到瑞石樓 ——中國廣東開平碉樓再考.250
貴陽北天主堂建築考察及其歷史研究.263
澳門與中國近代建築史.269
廬山牯嶺近代別墅淺談.274
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寫在《建築史論文集》正式更名《建築史》之際.281
2006—2009
汪坦 287
張複合 290
長春歷史文化研究與紫線劃定.293
中西文化相互作用下的中國近代居住建築.317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中基督教堂建築的特性 ——中國基督教堂建築再探.332
傳統承續與外來影響 ——中國近代建築的價值.339
五彩多元:中國近代建築與文化.348
石景山鋼鐵廠歷史發展及其近代建築狀況研究.368
清華大學西體育館研究.379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之認識
——寫在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國際合作 20年之際.390
三十年雁跡泥痕(1985—2014) 圓明園西洋樓與中國近代建築史再論 ——紀念圓明園罹難 148周年.394
關於工業建築遺產之我見 ——兼議無錫北倉門蠶絲倉庫的改建.399
馬尾船政局建築遺產的歷史價值與現狀保護.405
2010—2014
注重地方性強調整體感 ——三亞崖城東關街沿街騎樓建築立面復原改造方案設計探討 .425
中國近代居住建築之發展及特徵 ——結合商用功能的騎樓、騎樓街.434
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研究狀況及前景.440
中國近代建築技術史研究勢在必行.448
《華中建築》與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 ——寫在紀念《華中建築》創刊三十周年之際.454
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之深化.459
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記事(1986—2014).463
簡歷483
後記485
目 錄 V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