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盪

三十六盪

三十六盪,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卵葉娃兒藤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ex Steud.[Diplolepis ovata Lindl;T. hispida Decne.]的根或全株。分布於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濕,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咳喘痰多,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三十六盪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龍膽目
  • :蘿藦科
  • :娃兒藤屬
  • :卵葉娃兒藤
  • 分布區域: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冬季挖取根部,或收集全株
  • 毒性:有小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老君須、雞骨香、雙飛蝴蝶、土細辛、藤葉細辛、哮喘草、關腰草、芒尾蛇、毛管細辛、王勞傷、一支香、老虎鬚、白前、上樹蜘蛛、千斤拔、三十六根、落地蜘蛛、落地金瓜、小白薇、羊角草、藤細辛、黃芽細辛、纏竹消、金線吊絲餡、蝦箱須、落土香、白龍鬚、藤霸王、小霸王。

入藥部位

根或全株。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肝經。(《中華藥海》上部)

功效

祛風濕,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毒。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咳喘痰多,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治風濕腰痛:(藤細辛)根6-9g,牛尾菜3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2、治哮喘頑痰:三十六盪15g,煎水服。痰吐出後,用大薊12g,金不換15-24g,小羅傘9g,煲豬肉食。(《廣西中藥志》)
3、治瘡瘍潰爛:藤細辛根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4、治竹葉青蛇、眼鏡蛇咬傷:(藤細辛)鮮根搗爛,加酒適量調勻,由上而下塗擦傷口周圍。(《湖南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及體虛者禁服。本品有毒,服用過量易致中毒,表現為頭暈眼花、嘔吐、四肢無力、麻木,嚴重者呼吸因難,心跳由強變弱,最後因心跳停止而死亡。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冬季挖取根部,抖盡泥沙,曬乾。或收集全株,切段,曬乾。

二、炮製方法

淨制:去除雜質。
切制:去除雜質,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卵葉娃兒藤,又名娃兒藤。攀援灌木。莖上部纏繞;全株被銹色黃柔毛;鬚根淡黃白色,有香味。單葉對生;葉柄長0.4-1.4cm;葉片卵形,長2.5-6cm,寬2-5.5cm,先端急尖,具小尖頭,基部淺心形,全緣,兩面密被短柔毛,中脈兩面突起,側脈4-5對。聚傘花序傘房狀,腋生,通常不規則二歧,著花多朵;花萼5裂,淡黃綠色,有緣,裂片卵形,內面基部無腺體;花冠5深裂,輻狀,淡黃色或黃綠色,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平展,徑約5mm,兩面被柔毛;副花冠裂片卵形,貼生於合蕊冠上,背部隆腫;雄蕊5,花絲連成筒簡狀,包圍雌蕊,紫色,花葯2室,先端有圓形薄膜片;花粉塊每室1個,圓球形,平展;子房無毛,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短,連合,柱頭五角狀。蓇葖果雙生,圓柱狀披針形,長達7cm。種子卵形,先端截形,具長約3cm的白色絹質種毛。花期4-8月,果期8-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900m以下的山地灌木叢中、山谷或雜木林中。分布於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粗短,呈結節狀,上端有莖殘基,下端叢生多數細根。根細長,略彎,長10-15cm,直徑1-1.5m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具細縱皺紋;體輕,質脆,易折斷,粉質,斷麵皮部灰白色,木部淡黃色,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淡黃色螢光。氣微香,味辛、麻舌。莖類圓形,細長,稍扭曲,直徑1-2mm,表面黃綠色至淡棕色,被柔毛,具細縱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中空。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形或長卵形,長2.5-4cm,寬1.5-2.5cm,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全緣,略反卷,上面暗綠色,下面黃綠色至灰黃色,兩面被柔毛;葉柄短,長約5mm。
根以條長、粉質、斷面灰白色者為佳。
全株以色黃綠、葉完整者為佳。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2、抑菌作用;
3、抗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辛,溫,有小毒。”(《中華藥海》上部)
2、《南寧市藥物志》:“行氣,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治跌打,刀傷,喘咳,風濕痛。”(《中華藥海》上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