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宰相王欽若》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二》。真宗皇帝任開封府尹時,開封府十七個縣都因為當年乾旱而減免了租稅,當即就有流言飛語傳到太宗皇帝的耳朵里,想中傷真宗。太宗不高興。御史們觀察出皇上的心意,就都上書批評說開封府減免租稅太過頭,皇上下旨讓京東、西兩路各州選派官員去複查。其中亳州應當複查太康、成平兩個縣,當時曾會任亳州知州,王欽若是他的幕僚。曾會欣賞王欽若的學識、涵養,常常認為他將來會做到三公宰相。這次曾會就派遣王欽若前往,並且叮囑他說:“此行關係重大,不能有絲毫差錯。”王欽若到了那兩個縣,尋訪調查非常仔細。其餘地方的官員都危言租稅減免過多,要求追繳應繳納的租稅,而唯獨王欽若請求將租稅全免,人們都認為他這么做很危險。第二年,真宗即位,首先提拔王欽若為右正言,並且對輔政的大臣說:“在那個時候,朕自己也恐懼不安。欽若一名小官,卻敢於獨自為百姓伸張正義,這是大臣才有的氣節。”從此以後,王欽若被破格提拔任用,最終做到了宰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括
- 民族:漢
- 出生地: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 出生日期:1013
- 逝世日期:1095
- 主要成就:公元1063年(仁宗嘉佑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
- 代表作品:《夢溪筆談》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出處,作者簡介,成就,
作品原文
真宗皇帝南衙日,開封府十七縣皆以歲旱放稅,即有飛語①聞上,欲有所中傷。太宗不悅。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開封府放稅過實,有旨下京東、西兩路諸州選官覆按。內亳州當按太康、成平兩縣。是時曾會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愛其識度,常以公相期之。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體不輕,不宜小有高下。”冀公至兩邑,按行甚詳。其餘抗言放稅過多,追收所稅物,而冀公獨乞全放,人皆危之。明年,真宗即位。首擢②冀公為右正言,仍謂輔臣曰:“當此之時,朕亦自危懼。欽若小官,敢獨為百姓伸理,此大臣節也。”自後進用超越,卒至入相。
作品注釋
①飛語:蜚語,指無根據的話。
②擢:提拔。
作品譯文
真宗皇帝任開封府尹時,開封府十七個縣都因為當年乾旱而減免了租稅,當即就有流言飛語傳到太宗皇帝的耳朵里,想中傷真宗。太宗不高興。御史們觀察出皇上的心意,就都上書批評說開封府減免租稅太過頭,皇上下旨讓京東、西兩路各州選派官員去複查。其中亳州應當複查太康、成平兩個縣,當時曾會任亳州知州,王欽若是他的幕僚。曾會欣賞王欽若的學識、涵養,常常認為他將來會做到三公宰相。這次曾會就派遣王欽若前往,並且叮囑他說:“此行關係重大,不能有絲毫差錯。”王欽若到了那兩個縣,尋訪調查非常仔細。其餘地方的官員都危言租稅減免過多,要求追繳應繳納的租稅,而唯獨王欽若請求將租稅全免,人們都認為他這么做很危險。第二年,真宗即位,首先提拔王欽若為右正言,並且對輔政的大臣說:“在那個時候,朕自己也恐懼不安。欽若一名小官,卻敢於獨自為百姓伸張正義,這是大臣才有的氣節。”從此以後,王欽若被破格提拔任用,最終做到了宰相。
作品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成就
《三公宰相王欽若》選自《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