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天文學名詞,指日、月、行星每年會經過角官二星之間,故稱其間為“三光之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光之道
- 外文名:In Virgo
- 發音:san guang zhi dao
- 類型:傳統天文學名詞
- 性質:專業詞
- 出處:《開元占經》
古籍引證,文化溯源,訛誤糾辨,今人解釋,
古籍引證
唐 瞿曇悉達《開元占經》:“角為天將之宮,兩角之間三光之道也。南三度太陽道,北三度太陰道,日月五星出入中道,天下太平,出陽多旱,出陰多雨有陰謀。”
文化溯源
上古時期,三代以前,先民們面對茫茫繁星,找到一些最明的星體,將之定以坐標。一初並沒有認全二十八星宿,但隨著占星與人事相聯繫,先民們為了卜來事、通鬼神,便從數個星宿,發展為完備的“三垣二十八星宿說”。
而日月與行星(合稱三光)的運行軌跡,構成了赤道和黃道,它們每年一定會經過角官二星,因此角宿也被很早的認識了。
在此之中,人們稱這角官兩星之間,供它們通過的距離,叫做“三光之道”。因此也可以證明,角宿是和北極星、北斗九星(七見二隱)同一批定標的原初星。
事實上這一說法最早並非出於唐朝的《開元占經》而應該更早,但考其史集,惟此一家有先。
訛誤糾辨
事實上角宿和角官是不同的,角宿是東方蒼龍星域的第一個星區,而它總共包含著“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個星官,只是取了“角官”用以代稱,而每個星官也包含了少至一個、多則例如“騎官”二十七個星,因此不能把“角宿”和其中的“角官”訛為一談。
今人解釋
齊 銳 萬昊宜《漫步中國星空》:“……由於〖角〗二星是黃道、赤道經過的地方,日、月、行星都會從這裡經過,開始它們在二十八星宿之間的運行,古人稱它們為‘三光之道’(三光,即日、月、行星)。”